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舆论引导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新媒体技术的诞生,带来了不同于传统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比如说,在新媒体技术的承载下,热点事件会迅速地聚集和发酵,而高校的学生因交流互动较为频繁,因而热点事件极易扩散而形成舆情,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是学生形成意识形态的重要场合,高校的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因此为了切实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当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校园舆论的引导,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益。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高校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6-0025-02
  当前,新媒体已经成为舆论的主要传播媒介,社会中一旦发生敏感事件,网络上就会迅速形成关于这个事件的舆论风潮。高校作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正确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和谐的校园,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需要。
  1 互联网时代舆论传播的特点
  1.1 舆论来源广泛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媒体技术已经逐渐普及在各个领域,各种平台。这就造就了舆论来源广泛的现象:它可以来自于医学领域,也可以来自于理工领域;它可以产生于微博微信,也可以产生于各大新闻发布网站。每个舆论的参与者都有双重身份:受众者和传播者。这就造成了舆论一旦产生就容易像病毒一样扩散,而且其产生源可以是任何人,只要能够得到大众的关注与传播,那么作为舆论来讲它就是成功的,不论其本身是否有价值有意义。
  1.2 舆论内容与形式都更加丰富
  由于新媒体可以访问整个互联网的数据库,因此其传播的信息具有跨越时空的特性,即新媒体所传播的信息既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外的,既可以是当下热门的,也可以是过去被遗忘的。只要它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可,那么就可以作为舆论传播下去。
  此外,由于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文字与图片的表达形式已经逐渐被互联网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内容更加丰富的语音视频,图形动画的表达形式。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兴文化的网络用语、字符表情也都为舆论提供了新的表达形式。
  1.3 传播渠道多元化,舆论受众广泛化
  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多为广播式,其传播特性为一对多。而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它为舆论传播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平台,可以实现多对多传播。在这种传播形式下,参与者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同时也进行着信息的传播,彼此之间形成网状传播结构,导致舆论传播渠道更为多元化。
  由于新媒体传播的信息的内容与形式都更为丰富,导致其使用群体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人们可以尽情地畅所欲言。这虽然有力折射了新时代思想解放的潮流,但同时也是舆论产生的重要因素。但也正因为如此,舆论的受众群体才越来越广泛。
  2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舆论引导的现状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因其课业轻松因而普遍对校园舆论感兴趣。其中,大学生的生活環境比较自由,主体意识较为强烈,又比较注重话语权,还有着先进的传播手段,因而多为高校舆论的生成体。而校园舆论对师生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以及校园的安定和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正确引导高校舆论是高校思政工作者工作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2.1 高校舆论工作缺乏重点
  由于新媒体自身的特点,高校舆论呈现出形式繁杂,引导主体多元化的现状。限于高校现有的运行体制的特点:新媒体的运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广大高校舆论从事人员虽然对新媒体有着较为积极的认识,但在实际行动中,明显动力不足,目标过多,缺乏主导声音。许多高校对新媒体的运营机构仍然停留在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形式当中,忽视了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校园建设,利用大数据来全面了解高校的舆论信息,从而引导大学生对互联网进行正确的认知的工作。
  2.2 校园舆论引导对象没有明确
  高校舆论面向高校全体的师生。因高校教师的政治素养较为高尚,因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的教育工作较为简单。但是大学生群体充满个性和差异,用统一化的引导往往导致效果不理想。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教育经历千差万别,对新媒体的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别,比如素质高的学生会更容易进行引导和教育,名牌大学,普通大学,高职高专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高校应当充分考虑这种差异性,再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内容的传输。这种由舆论受众客体认知的差异,使得在使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其效果大打折扣。
  2.3 校园舆论媒介种类繁杂
  由于新媒体的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不仅包含着众多数字电视、手机媒体等媒体,也囊括了传统的数字化媒体平台。在这样新媒体设备的包围圈里,人们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越来越方便。但是目前来看,高校校园所使用的新媒体还是局限于微信、微博等传统媒介,这就造成了媒介使用不一致,产生了信息“碎片化”的现象。
  3 新媒体对高校舆论引导的影响
  3.1 积极影响
  1)新媒体为舆论传播提供了平台。在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的时代中,每个人都是意见表达的主体,都是信息传播的渠道。而新媒体本身具有良好的互动性的特征,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平台。2)新媒体的多样形式可以保证舆论传播的内容。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不受时空,地域的限制的优点,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图片,视频,文字的发布,其多种多样的功能为舆论的传播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3)新媒体的个性化受到青少年群体的欢迎。新媒体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体的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来说,新媒体表现形式多元化,个性化。因此,新媒体更容易受到青少年群体的欢迎,其生命力也得到了保证。
  3.2 消极影响
  1)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正处在思想观念养成的阶段,而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很容易对其产生思想的冲击。很多大学生并不能分辨这些鱼龙混杂的信息。   2)虚拟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危害。虚拟世界毕竟是虚拟世界,过度沉溺与这样的人际交往方式,只会带来学生们脱离现实的后果。长此以往,大学生在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会遇到障碍,交往能力退化,丧失社交能力,甚至变得孤僻内向,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3)舆论绑架现实。大学生的三观正处于养成阶段,他们很容易对网络舆论进行跟风追捧,甚至会出现舆论绑架的现象。甚至有很多学生为了看热闹,在舆论争论的双方营垒中进行煽风点火,以满足自己扭曲的心态。
  4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舆论引导工作的策略
  4.1 建立学生干部团体
  学生干部是一群素质较高的群体,由于他们本身的威信,导致他们在引导校园舆论方面具有天生的优势。因此,应当首先对学生干部进行教育管理,再由其对其他学生进行服务和监督。学生干部不仅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也服务于学校的建设,因此由他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能够影响带动全体学生建设新时代。
  4.2 传播主流价值观
  高校应通过建立微信、微博等官方媒体平台,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坚持监测和引导校园舆情,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流思想,及时关注舆情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应善于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灵活运用新媒体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掌握舆论信息传播动向,强化高校主流舆论影响作用。且应当用创新话语表达校园中富有时代气息的案件,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4.3 创新媒介设置议程
  媒介可以强化公众对话题的关注度,从而影响人们对事件的判断。因此,高校可以巧妙利用新媒体平台,设置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保证参与率,积极运用鲜活的生动的方式讲故事,让正能量在其中传递,从而引导高校舆论的走向。目前由于高校輿论内容的有关选题,仍旧存在高度同化现象,因此,高校需要进行采编整合的改革,即在内容一样的情况下,可保证形式的多样化。
  5 结论
  校园舆论作为网络舆论的重要战场,不仅对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更对新时代青年的三观有着引导作用。因此,高校应重视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校园舆论的引导,使之成为大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全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增强舆论引导力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8(15):434.
  [2]王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策略[J].新闻战线,2018(14):136-137.
  [3]彭婷婷.试析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J].传播力研究,2018,2(24):77-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739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