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解析油水层与薄差油层剩余油的挖潜方式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油水层与薄差油层剩余油的挖潜比较困难,基于精细油层对比分析,采取动静结合分析法、微构造法、电性图版法,对剩余油潜力进行充分挖掘,不仅可以提高油田的可采储量,还能够获得最佳增产效果。因此,该文主要对油水层与薄差油层剩余油的挖潜方式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油水层  薄差油层  剩余油  挖潜
  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3(c)-0049-02
  1  油水层与薄差油层剩余油压裂挖潜技术
  1.1 限流法压裂完井技术
  限流法压裂完井技术比较适用于没有射孔新井的完井改造,而射孔是压裂的重要环节。此技术主要通过对压裂目的层射孔炮眼数量或者直径进行科学合理控制,以最大化注入排量施工,基于先被压开层吸收压裂液的时候所产生的炮眼摩阻,大大提高井底压力,以此使得压裂液被分流,然后继续压开破裂压力更高的目的层。最后通过加砂支撑各层的裂缝,从而实现施工中同时处理所有油层的目标。
  1.2 薄隔层平衡限流法压裂技术
  薄隔层平衡限流法压裂技术主要是用来对没有射孔的新井中与高含水层相邻的薄差油层的压裂挖潜。在压裂时,保护薄隔层实际上就是通过压裂裂缝向水平方向延伸,交错裂缝受隔层约束于油层内,从而利用此方法射开压裂目的层与高含水层,然后放置到相同压裂层内,并压裂,促使高含水层和压裂目的层保持在相同压力系统下,此时薄隔层的上下压力处于平衡状态,不承受破坏薄隔层和水泥环的高压差,以此保护薄隔层。为了确保油井压裂之后,可以正常有序投产,在压裂之后,还需要封堵高含水层。
  1.3 投球法多裂缝压裂技术
  投球法多裂缝压裂技术主要应用在按照常规孔密射孔完井条件下无法使用封隔器分卡的多薄差油层的压裂改造中。在首层被压开,并加砂支撑裂缝之后,利用压裂浆液把高强暂堵剂带入到压裂卡中去,在已经压裂开油层的裂缝口位置融合,以封堵吸液通道,促使压裂液调转方向,压开破裂压力更大的目的层。这样循环下去,直到卡内部所有目的层都压裂完成。
  1.4 定位平衡压裂技术
  定位平衡压裂技术主要是在常规的射孔井中,进行限流法压裂与薄隔层平衡限流阀压裂,以此改造渗透性较差的油层。其关键在于井下工具,即所谓的定位平衡压裂封隔器。通过定位压裂封隔器长胶筒与喷砂体、压力平衡器等,对压裂目的层吸液炮眼数量与具体位置进行有效控制,以实现裂缝定位,以及适度控制目的层吸液。压力平衡器与准高含水层的喷砂体类似,只能够容纳液体,对此还可以促使高含水层内生成无支撑裂缝,确保高含水层和压裂目的层保持在相同压力系统内,从而保护薄隔层的上下压力处于平衡状态。
  1.5 高砂比宽短缝压裂技术
  高砂比宽短缝压力技术主要应用可以高砂比压裂施工的管柱进行压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砂浆的砂浓度,特别是尾砂的浓度。在限流法压裂的时候,支撑裂缝半径应控制在大约10m。其关键是管柱能够满足高砂比施工的多元化要求。
  1.6 桥塞压裂技术
  桥塞压裂技术把分层压裂转变成了多次单压下层。此技术能够满足大跨距、低砂比、多层段压裂等相关要求,具备综合性技术优势。通过有限元优化设计桥塞卡瓦,现场应用效果良好。此工艺并不存在卡距约束,可以随意进行跨距压裂,能满足多层次和高砂比压裂要求。而且,因为携砂液不会影响套管,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压裂施工对套管的损伤。
  1.7 水力压裂技术
  在水力压裂技术中,优化压裂设计占据着重要地位。其要求先利用油藏动态进行模拟,以此预测不同裂缝长度与导流能力所可能达到的油气产量,再利用所测数据构建裂缝长度与经济效益关联,明确所需成本,从而有效提高综合效益。在压裂施工影响因素中,最关键的是压裂液及其性能。当前我国已开发了剪切敏感性良好、携砂能力较高的压裂液,由于成本与安全性,目前基本上所有矿场都在使用水基压裂液。
  2  油水层与薄差油层剩余油的挖潜方式方法
  2.1 动静态结合分析法
  就岩性构造油藏而言,利用旋回对比和区别对待的精细化油层比较方法,通过测井曲线,将油层对比细化为单油层,基于层对比,进行目的层等厚图制作,找出岩性尖灭线,获得目的层最优化含油面积的实际分布图。再对开发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然后繪制目的层剩余油的具体分布图,找到最具开采价值的油井,科学有效挖掘油水层与薄差油层的剩余油潜力。通过此方法,能够生动直观掌控油层的具体开发状况,以便于为后续科学合理开发提供有利指导。
  2.2 电性图版法
  测井解释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砂岩油气层的含有性解释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在以粉砂岩与泥质砂岩为储层的时候,因为构成地层骨架的岩石颗粒粒径相对偏小,面积却很大,并且在岩石中包含充填缝隙的粘土矿物,这两大因素的有机结合,既会导致缝隙变得狭窄,甚至半径中值很少超出10μm,又会造成微缝隙不断发育,弯度变大,不仅渗透性较低且亲水。所以,高束缚的含水量是基于粉砂岩与泥质砂岩为主要产层普遍具备的特性。因为孔隙水的存在形式是无法流动的束缚水,所以尽管含水饱和度达到大约65%,但是依旧可能是只可产油无法产水。
  2.3 微构造法
  微构造法是基于油田总构造,油层自身发生细微变化,相对高差控制在10m以内,构造范围处于0.3km2内。正向微构造实际就是储层顶界起伏高于四周地层的沉积体形态。正向微构造有助于积聚油气,在油田注水开发的后期,含水饱和度比较高时,正向微构造成为剩余油的聚集区域。
  2.4 沉积微相方法
  油藏沉积微相法主要是基于三角洲前缘沉积分支河道、分流间薄层砂沉积,储层物性平面很容易受到相带的影响控制,厚度和分布形态也会由于相带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分流间薄层砂可能会紧紧依偎在河道砂的两侧,也可能会分布在河道的交叉位置,也可能会孤立分布,砂体相互连通,但是不同的相带的储油物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平面上,进行注水,主要是沿着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沙坝突进,水淹现象严重,但是前缘薄层砂的水淹则相对较轻。
  3  油水层与薄差油层剩余油的挖潜对策
  首先,对于断层比较多的区域,因为断层周围无法布置注水井,再加上断层的遮挡影响,很容易导致注采不健全,以此形成剩余油。对此,可以采取钻补充井和油改水转注等途径,健全注采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潜剩余油。其次,对于薄差储层油层条件比较差的环境,一些剩余潜力比较大的井区,可以采用压裂或对应压裂技术,增强油层动用厚度,充分挖掘剩余潜力。但是薄差油层的压裂效果差井比较多,所以要谨慎选择井层。最后,积极进行薄差油层专项研究,先进行表外层试验,在井网密度较小井区钻加密井,只射表外层,开展试验区块,并在剩余潜力相对较大的油井井排上钻加密注水井。为提高表外层可动量寻找合理井距、注入压力等条件,采用先进驱油剂为提高油层动用程度寻找途径。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发后期的老油田主要存在储油采油比较低、井距偏小等各种问题,对此应转换开发方式,全面做好油水层和薄差油层的产能接替工作。其中,油水层和薄差油层剩余油的分布经常会受到沉积微相和微构造的影响控制。对此,采用动静态分析法、电性图版法、微构造法、沉积微相法等,挖潜油水层和薄差油层剩余油,通过实践表明,这些方法的增产效率与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姬芳.薄差油层剩余潜力及挖潜方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6):155.
  [2] 韩桂欣.薄差油层砂体和剩余油特征及完井方式应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7(5):115-117.
  [3] 韩雪.葡北地区薄差油层潜力分析及挖潜方法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7,43(Z1):136-1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749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