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河油田河74断块剩余油分布及挖潜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对现河油田河74块沙二下稳开展精细油藏描述,落实分区断层位置,揭示油水层分布规律和储层物性分布特征,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并针对性提出高效挖潜措施,对指导低渗透油藏剩余油挖潜,改善开发效果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剩余油;挖潜措施
针对河74块沙二下稳地质研究相对较少等问题,重新开展全区统层、落实分区断层位置,重建油藏地质模型,揭示油水层分布规律和储层物性分布特征。通过开展精细油藏描述,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为改善沙二下稳的开发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提供科学依据。
1 油藏地质特征
地层特征方面,河74断块纵向上油层多,自上而下共有沙一、沙二、沙二稳、沙三18个含油砂层组,含油小层73个,其中主力小层26个,非主力层47个。该区地层发育较为齐全,自上而下为平原组、明化镇组、馆陶组、东营组、沙河街组的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沙四段。按照“等时对比”的原则,采用“旋回控制、逐级对比”的方法,可将河74块沙二下稳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10个小层。全区地层稳定分布,地层厚度100-150m。构造特征方面,研究区为西南向东北逐渐抬升的单斜构造,最高点海拔2480m,最大落差430m,地层倾角较小(5-8°),油藏埋深2560-2930m。储层特征方面,储层物性孔隙度介于9.2%-27.4%,平均为19.9%,渗透率介于0.1mD-355.7mD,平均为14.8mD,属于中孔、低渗储层;储层沉积具有典型重力流沉积特征,储层展布在平面上呈不连片的不规则分布,砂体轴向为近北西—南东向。
2 开发历程及现状
河74块沙二下稳段自1986年投入开发至今,先后经历弹性开采、注水开发、滚动扩边以及精细治理4个阶段,目前进入特高含水期,平均单井日液8.1t/d、日油2.2t/d,含水71.3%,采油速度1.06 %,采出程度20.8%,累油33.1×104t。
3 开发特征及效果分析
产能方面,随着开发的进行,受注水突进、水淹影响,开发中后期油井投产即高含水,多在20%-80%之间,平均48.9%。能量方面,该块弹性开采期间每采出1%的地质储量压力下降0.86 MPa,根据天然能量分级评价版图判断属于天然能量不充足范畴。
井网适应性方面,河74块以不规则面积注采井网开发,注采井距250-350m,累计注采井数比为1:1.6。由于油水井套损问题,注采井网不完善,目前注采井数比1:3.5。目前各小层注采对应率低,多数油井处于弹性或单向受效开发状况。其中,注采井网中两向对应井仅2井次,占4.6%,一向对应井为17井次,占38.6%,只采不注的井达25井次,占到注采对应总井次的56.8%。
4 剩余油分布规律
对河74块沙二下稳段各小层剩余油分布规律开展分析。纵向上,河74块沙二下稳段剩余油主要集中在砂体较厚且分布连片的Es2下稳3.6.7三个小层。其中3小层地质储量33.1×104t,可采储量8.8×104t,剩余可采储量2.7×104t;6小层地质储量35.4×104t,可采储量9.4×104t,剩余可采储量2.4×104t;7小层地质储量44.3×104t,可采储量11.8×104t,剩余可采储量1.3×104t。平面上,剩余油集中在各小层主力砂体,其中3小层H75-X70井所在砂体剩余可采储量2.7×104t,6小层H75-26井所在砂体剩余可采储量3.5×104t,7小层H66-X11井所在砂体剩余可采储量为1.1×104t。其余砂体储量规模小,主要分布于0.01-1×104t范围内,挖潜潜力不大。
5 油水井剩余油挖潜措施
针对河74块油水井况差导致井网不完善、注水效果差,油水井水淹嚴重等问题,制定两条挖潜对策。
5.1 油水井大修扶停,完善注采井网,恢复水驱控制储量
针对河74块部分油水井关停是导致井网不完善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议分别对停产的6口水井以及1口油井开展扶停作业。以此完善注采井网,恢复水驱控制储量。以河75-侧9B井为例,该井2016年12月发现大套漏失段,目前下侧钻丝堵停修。停修前日油1.7t/d,含水92.1%,动液面586m。预计扶停后,该井日油2t/d,含水90%,恢复控制储量2.5万吨。
5.2 油水井侧钻、补孔、转注、改层等措施治理,提高水驱动用储量
通过侧钻、补孔、转注、改层等综合措施,动用未开发小层、封堵水淹层、完善注采对应关系,以此提高水驱动用储量。侧钻:以一口侧钻井为例,区块两断层之间的区域在4、5、6、7小层都有砂体发育且处于未动用状态,研究认为可利用上层系停产井井侧钻下稳4、5、6、7小层,并与转注井井形成注采关系,预计可钻遇油层厚度16m,增加水驱动用储量3.5万吨。
参考文献:
[1]钟丹.大庆头台油田茂10-茂11区块扶余油层复合砂体内部构型及其剩余油类型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7.
[2]戚振儒.大庆油田杏一~二区东部中块葡二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7.
作者简介:
郭金城(1984- ),男,山东东营人,工程师,2010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硕士,现从事油气藏工程及油田开发方面的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14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