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河农场“鳅稻共作”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洪河农场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转方式,调结构”为指导方针,努力发展绿色、有机、生态、立体农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大体系建设。洪河农场在第一、六管理区落实鳅稻共作试验示范项目3000亩,取得成效。
一、共作优势成效显著
1、做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经济效益显著。
2、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防止土壤板结,起到改良土壤、增肥地力的作用。
3、台鳅可直接吃掉水中杂草的嫩芽及草籽,吃掉部分有害昆虫,排泄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被水稻吸收利用,起到生物防治杂草和害虫的目的,不施农药、化肥,是生产有机食品的有效途径。
4、有机水稻及台鳅产品通过订单回收,降低了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经过两年“鳅、稻共作”试验示范,鱼苗成活率为65%左右,成鱼每斤16-17尾左右,每亩可收鱼500斤左右。
水稻亩效益:水稻亩产800斤,每斤3.2元,亩产值2560元,亩成本1500元,亩效益1060元。
泥鳅亩效益:泥鳅亩产500斤,每斤7元,亩产值3500元,亩成本2400元,亩效益为1100元。
综合亩效益:1060+1100=2160元。
全场3000亩鳅稻共作预计总效益:3000亩×2160元/亩=648万元。
二、具体做法
1、品种选择
水稻品种选择品质优、食味好的长粒香型品种——绥粳18,泥鳅品种选择适应广、抗病强、产量高、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台湾鳗鳅。2018年农场从节本出发,积极引进育苗技术和生产设备,成功研发孵化台鳅种苗6000万尾,为3000亩鳅稻共作项目田提供种苗。
2、技术措施
①在水稻生产方面,严格执行《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严禁施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地号选择生态环境良好、中等以上肥力、水源充足、保肥保水、前茬作物未使用高毒、高残留化学药剂的地块。
②在水稻育秧方面,采取“四膜一铺”超早育秧方式进行。“四膜”:在大棚“三膜”的基础上,再扣一个棚,即“四膜”,与最外侧大棚膜间距50厘米。“一铺”:将大棚置床挖深30厘米,底面平整,铺设约5厘米厚度的保温板,保温板整体用塑料布包好封严,再将土回填,平床,压实。
苗床土选择有机质含量高、杂草种子少的山地腐殖土,苗床土与有机菌肥(苗舒生物肥)掺混,可显著改善置床的理化结构,调整置床的养分平衡,提高置床温度。
在1.5叶期、2.5叶期,在施用固体硫酸进行调酸的基础上,喷施天然芸苔素和酿造米醋,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并缓解老、弱、病、僵苗症状,提高返青速率和成活率,保证基本苗数。秧田除草采用人工除草。
③在本田管理方面,亩施100公斤苗舒牌生物有机肥,其中:基肥80公斤,追肥20公斤。水稻插秧返青后及时投入鱼苗,一直保持3-5公分水层,至9月初排水。在病虫草害防治上,采用以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人工防治和生物制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是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培育壮秧、清除埂子及四周杂草来消灭病原菌和越冬虫源等方式进行防治;生物防治是采取泥鳅除草除虫、使用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等方式进行防治;人工防治是采取人工扫虫、人工除草等方式进行防治;生物制剂防治是采取2%加收米、绿土地一号(0.3%苦参碱水剂)等生物制剂来防治病虫害。
④收获方式采用半喂入收获的方式,保证粮食水份的安全,适时调整脱谷转数,降低谷外糙米。其它栽培技術与常规的相同。
3、台鳅生产要点
①田间工程。稻田田埂加高、加固夯实,泡田整地前筑建宽3米、深0.8米的边沟投料区。
②鳅苗投入。水稻插秧返青后投放鳅苗(鳅苗长度4-5厘米,每斤鱼苗1100-1200尾左右)投放密度为2万尾/ 亩,一般正常进食时,每天喂3-5 次,同时根据天气、水温及台鳅进食情况调整饲料投入量,饲料选用台鳅专用饲料。
③饲养管理。鳅种放养时,不能喂养,两天后开始少量投食,每天喂2 次,饲料用量为鳅苗重量的2-3%,当泥鳅正常进食时,每天喂2-4次。要根据天气、水温及台鳅进食情况调整饲料投入量,饲料选用台鳅专用饲料。一般在投料区沟内设有观察台,每次投料40分钟后查看所投饲料有无剩余,有剩余则减少饲料投入量,没有剩余,则适当增加饲料投入量。同时,每天早晚巡田,检查泥鳅的活动情况,注意观察泥鳅有无皮肤病、烂嘴病等情况,做好投料区换水和定期田间消毒防疫工作;注意预防老鼠和水鸟危害;注意下大雨时,做好稻田排水工作,防止水漫田埂导致泥鳅外逃。
④台鳅收获。八月末九月初捕捞收获台鳅。首先稻田开始缓缓放水,使鱼逐渐集中在投料区内,采用地笼网结合须笼网进行捕捞。养殖时间为100天左右。2018年,根据本地气温状况和市场需求,台鳅捕捞时,以每斤40尾左右比较经济高效。
⑤质量保证。采取“互联网+有机鳅稻生产”,对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实时监控,实现产品质量可追塑。
三、共作中存在问题
一是在低温多雨时,水中溶解氧降低,台鳅进食量减少,生长缓慢甚至死亡,表现为台鳅个体小、产量低。
二是格田设计不合理。格田过宽,不利于台鳅回游喂食和起鱼。远处鱼苗由于进食量较少,个体成长较小,没有达到目标重量。稻田宽度应设计在20-25米之间,如超过此宽度,两边都要配备投料区。
三是在防天敌上有待加强。在预防水鸟、老鼠等天敌上,要早做准备,提前防范,增设防鸟网和灭鼠措施,提高鱼苗成活率。
四是没有及时改善水质。投料区必须设排水口,发现水质变色、出现蓝藻时,应及时调控或换水来保证水质良好,否则易造成泥鳅不能正常进食或死亡,且整体长势缓慢,个头较小。
五是防病不及时。除定期进行消毒防病外,还要采用生物药剂EM菌和芽孢杆菌,防治台鳅肝细虫,减少台鳅发病率。
六是饲料浪费大,污染水质。应提高饲养人员的责任心和养殖技术,减少饲料浪费,防止人为污染水质。
七是捕捞时期过晚。今年捕获时期为9月5日左右,捕捞时期过晚,投入饲料成本大,捕获损失率高,得不偿失。应在八月末进行捕捞,同时,水田还可以正常放水,不影响水稻收获。
八是缺少专业知识和技术服务人员。要积极组织人员出去考察学习,并对种植户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培训。
(作者单位:156332 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洪河农场农业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872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