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地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地铁也逐渐成为是见证城市快速发展的标志性产物,同时也是城市中乘客运输的主要载体,因此关于地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研究,对保障运营安全、确保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引发安全风险的相关因素、地铁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方面,以及如何更好地开展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这三个方面对地铁车站安全风险管控进行阐述,同时就两者紧密相连的双重预防机制,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地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
  中图分类号:X9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10-0186-02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多,为缓解公共交通压力,地铁作为城市重要的大容量交通工具讯速发展。但随着地铁建设运营的不断加快,地铁事故也逐年攀升。2019年1月8日,重庆轨道交通因海峡路至南湖路区间人防门侵入限界,与列车发生擦碰,造成第一节车厢略微偏移、车头受损,但未脱轨,事故导致环线四公里至海峡路区段(含四公里站、南湖站、海峡路站)停运,事故致1人死亡3人受伤,重庆轨道环线部分区域停运,轨道集团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将列车上的30名乘客全部疏散至南湖车站,轨道交通环线调整列车运行交路,四公里-重庆北站南广场-重庆图书馆运行。同年,2019年3月18日,香港地铁中环站及金钟站在凌晨3时许因测试新信号系统时,发生列车相撞事故,两名列车长受伤,受事故影响,荃湾线金钟站及中环站之间的服务暂停。国内地铁安全运营事故频发,引人深思。
  近年来,地铁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地铁作为重要运输工具,人流量相对集中、密集,地铁安全管理的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频繁发生的地铁安全事故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因此,为了保障安全风险管理的稳步推进,逐步形成地铁网络安全运营的长效机制,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以及如何做好地铁运营安全风险控制成为地铁运营管理中的关键。
  1 地铁安全风险管理
  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设备的更新也越来越多,同时伴随着众多人员更替、岗位变更,在不同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也有了不断的变化。根据危害性质分类的方法,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和危害因素分为四大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从以上几个方面出发,剖析安全风险的形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应急措施,实现闭环管理,是促使车站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顺利的关键。
  1.1 人的因素
  在地铁运营过程中,运营参与的主体主要为员工和乘客,员工是保障地铁安全运营的重要屏障,乘客是运营服务的主体单位。除了员工本身的能力素质、应急处置能力,乘客本身的安全素质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所在。近年,大多数事故都是因为乘客无安全意识和道德素质,导致事故的发生,而在事故的处理中,又会由于部分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不足,造成发生的事故未得到及时而又有效处置,使得事情发展变得更为严峻。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乘客安全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另一方面,要着力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安全意识,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技能培训。
  另外,地铁运营中的违章作业或人为差错是事故发生的原因所在。其中,员工自身对规章制度的掌握程度不够,未能按规章规范要求执行落实,进而错误发送、错误反馈,引发了安全事故。再者,部分人员对所在岗位的专业知识并未理解吃透,缺少实践经验,这便导致工作人员在岗位工作过程中无法达到岗位的基本要求,容易犯错。同时,在面临突发状况时,无法冷静处置,突发情况下无可靠作为,因此,不仅在岗位选拔时,就要严格把关业务知识能力以及应急处置能力,另外,也要在日常岗位工作中,切实落实诶长演练以及日常培训,做到温故知新,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提升突发情况下的事件处置。
  1.2 物的因素
  地铁车站作为面向乘客服务的窗口,站内各项设施设备的运行状态直接关系运营服务质量以及运营安全,其中,主要设备有BAS、FAS、AFC、PIS、屏蔽门、机电监控、给排水、低压照明动力等设备,由于设备众多,同时涵盖了多个部门。因此,为了保证地铁运营安全,不仅要找出影响运营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而且对各设备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其中,车站作为设备直接的使用方,未能了解并掌握车站设施设备的运营状态,未及时获取设备的异常信息,进而又未将故障的设施设备采取有效隔离和进行预先处理,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因素。
  1.3 环境因素
  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环境因素主要包含运营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的水灾、火灾、大风、暴雨、洪水、地震等,导致设备故障,引发次生灾害的发生。另一方面,社会面防控也是其中安全运营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由于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生存压力增大,存在部分人员自杀或报复社会的事件发生可能性。因此,对内做好突发情况下的演练,做好日常巡视,及时关注乘客及车站人员的精神状态,对外及时获取外部环境变化,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及时响应突发自然灾害下的应急处置,也是车站要注重的一个方面[1]。
  1.4 管理因素
  安全管理中的有章不循或防控不力也是引发事故的原因所在,地铁的安全运营离不开人的管理以及各项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合理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各项工作实施开展的安全保障,有效的管理手段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如若实施无力、组织无序,必然會导致管理混乱、职责不清等问题。因此,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对降低事故发生率有重要作用。实行安全风险管理,前提是要强化安全风险意识,要把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员工的思想深处,贯穿到运输生产的全过程,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强化安全风险意识,做到任何时候都把安全作为大事来抓,任何情况下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牢牢掌握安全工作的管理主动权。
  2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   实行安全风险分级管理,目的是要消除风险。要对各类安全风险实行分类管理,科学制定管控措施,加强对安全风险的过程管理,狠抓管控措施的落实,加强检查考核,进行闭环管理,实现良性循环,以此来强化安全管理工作。针对安全生产领域“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应以风险为核心,从风险辩识入手,以风险管控为手段,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找出风险控制中可能出现的缺失、漏洞,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形成之前,促进车站、班组安全风险的有效“管理”,同时应注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2]:
  2.1 注重风险评估,强化源头预防控制
  实施安全风险评估预控,通过事前對安全风险的有效辨识、风险评估、分级预控等措施,消减安全风险,同时对不可避免的安全风险实施强化管理措施,制定专项应急预案,确保安全风险处于受控状态。
  (1)实施安全风险分级评估,进行风险分级,开展多层次的风险评估。(2)对于已识别出来的安全风险,采取针对性措施,预先进行有效防范、降低甚至消除安全风险。(3)对于无法规避的重大危险源,采取强化监管措施,双重预控安全风险。
  2.2 注重过程控制,强化各项安全措施
  通过精细化、信息化、有序化的管理手段,强化动态管理,强化过程管理控制,监督措施和行为规范的有效执行,将风险防范落实于绩效考核以及安全奖惩机制相结合,保障地铁运营安全。
  (1)有岗就有责,有职就有责,坚持落实“一岗双责”的安全责任制度。同时,明确从车站委外基层作业人员到车站管理层及以上,人人参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2)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体系上,进一步完善相关记录文件,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使之成为各岗位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3)制定安全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的培训计划,对车站全体员工进行分岗位、分阶段、的培训,充分了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内容、标准以及工作方法等。(4)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奖惩机制,落实到责任人。
  2.3 注重应急管理,强化险情处置工作
  地下环境复杂,事故、险情难免发生,须不断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构,组建应急抢险队伍,形成分级响应,齐抓共管的应急管理格局。(1)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对站点内的重要区域重点监管。(2)开展应急演练,锻炼队伍,积累经验,强化应急管理工作。(3)实行合理激励与动态管理机制,确保训练有素。
  2.4 注重各方主体作用,强化安全责任落实
  明确各岗位的工作任务,规定各工作岗位所需的个人防护用品,明确各岗位的安全管理职责,建立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2.5 注重监督指导,强化检查力度
  在实行分级管理的基础上,落实安全预警,强化安全执法力度,通过现场巡查、检查、督查等方式,对现场进行监督指导,从而实现对安全隐患多层次的排查整治。
  3 隐患排查治理
  根据地铁运营特点,为保障安全生产,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全面排查、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消除事故隐患,构建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的双重预防体系,提高地铁安全生产水平[3]。
  3.1 隐患排查
  从不同层面,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区域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并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为下一步进行风险分析做好准备。另外,以日常隐患、综合性隐患、专业或专项隐患、季节性隐患、专家诊断以及事故类隐患等为出发点,根据内部组织架构,并结合各岗位、各班组、各专业的相关标准和工作经验进行逐项辨识和排查,将一项工作分解成若干主要步骤,梳理日常或非日常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以及可能发生的后果和产生后果的严重性,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3.2 隐患治理
  根据隐患特点以及治理能力,确定隐患治理等级,对于一般隐患的整改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要求、整改时限等内容,指定班组负责人为一般隐患整改落实责任人,立即组织整改;对于重大的事故隐患明确责任部门组织制定治理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等有具体实施内容的治理方案,论证后组织实施整改。
  3.3 建立隐患信息档案
  在排查的基础上,应根据各类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等级进行分类,建立事故隐患档案。同时,将基础数据与现代化信息手段相结合,可以更加方便各层级人员及时获取相关危险动态,实现隐患信息的智能化管理。
  3.4 双重预防机制
  双重预防机制是由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者相辅而成的,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防火墙,为保障地铁安全运营生产,必须做好这两方面的管理和控制。一是做好是风险管控,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在源头上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努力将各种类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有效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二是治理隐患,以隐患排查和隐患治理为整治手段,认真排查各岗位作业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失效环节,坚决在事故发生之前消灭隐患。其实,可以说,安全风险管控到位就不会形成事故隐患,隐患一经发现及时治理就不可能酿成事故,需要通过双重预防的工作机制,切实把每一类风险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把每一个隐患都治理在形成之初,把每一起事故都消灭在萌芽状态。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隐患排查治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从源头上消除、降低或控制相关风险,进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强化与深入,通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查找风险管控措施的失效、缺陷或不足,采取措施予以整改,同时,分析、验证各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评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而完善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减少或杜绝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共同构建起预防事故发生的双重机制,从地铁运营的全流程、生命周期全过程开展工作,对不同类型的安全风险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有效减少诸多派生危险源;同时,细化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频次,制定符合地铁运营特征的治理清单,也是促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必要途径。
  4 结语
  安全是地铁运营工作的生命线,也是“饭碗工程”,必须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引入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方法,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通过对风险因素的有效控制,达到最大限度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的目的。在现有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实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机制,是对安全意识的强化、安全理念的提升、工作思路的优化,有利于安全基础工作的加强和各项措施的落实,因此,实行双重预防同时也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风险优先。以风险管控为主线,把全面辨识评估风险和严格管控风险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切实解决“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2)坚持系统性。从人、物、环、管四个方面,牢固构建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两道防线。(3)坚持全员参与。明确责任构建,依照各岗位、各班组、各部门以及各层级领导,通过“点、线、面”地结合,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各项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位。(4)坚持持续改进。做好风险分级管控的完善工作,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双重预防机制不断深入、深化,促使机制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庞婷.地铁运营安全标准体系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2017.
  [2] 胡雪晴,张磊.浅析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J].人民交通,2018(2):76-77.
  [3] 雷长群.安全生产领域基本概念辨析及双重预防机制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2):17-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771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