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等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与评价体系建设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实验室是为高校教学活动以及科研活动实践提供空间与场地的重要物质载体,其安全性对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随着高等院校的发展,实验室建设水平以及内部仪器设备的精密性也在不断提升,从而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探究高等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与评价体系建设策略,以便能够针对高等院校实验室特点提供全方位的有效管理,保障实验室安全。
  关键词:高等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11-0209-02
  高等院校实验室在学校的发展以及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为教师以及学生提供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等服务,是学校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空间场所,因此,其中存放着大量的精密仪器、实验工具,是学校的重要固定资产集中地,同时,也是人员密集度较高的空间场所,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不仅是保障学校的财产不受影响,也保障着学校的安全稳定发展。基于此,高等院校应不断提高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视,但是面对学校的不断发展,安全管理的不断更新,需要有完整的评价体系及时发现安全管理上的缺陷,以便提升安全管理的先进性与科学性。为此,探究高等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与评价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等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当前大部分高等院校都意识到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针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成立了专门的管理部门,组织专业的技术队伍,对实验室环境以及设备展开专业管理。但是目前仍然并未完全规避高等院校实验室的安全事故,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管理制度、方法、经验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从而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1]。其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严重阻碍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进步:
  一是,对安全管理的认识不深刻,安全意识差。由于高校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很多安全隐患都无法得到及时处理。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发展仍然将重点集中在实验与科研上,很多安全工作只停留在表面,甚至有时为了能够获取实验成果,加速成果产出,直接忽略安全管理,而这种行为也得到了高校的默许,对于很多不符合规定的发展行为高校并未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定作出规范[2]。同时,师生虽然意识到实验以及科研中可能存在影响实验室安全的行为活动,但是只要未发生安全事故就抱有侥幸心理,而且发生了安全事故后,也并未总结经验,而是采取与我无关的态度,这种思想认识都为滋生安全事故提供了契机。
  二是,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安全管理工作的运行不畅通。现阶段,高校实验室高校管理制度不健全问题十分突出,导致管理部门之间经常因工作交叉、职能交叉等情况出现冲突,而一旦出现问题则互相推诿责任。例如,当前高校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不同,有的学校为保卫处,而且有的学校则为教务处或资产管理处、科研处、后勤部等,并且有些学校还涉及到多职能部门的交叉管理,但是当前高校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并不强,经常因沟通不畅导致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受到影响。
  三是,安全管理设施落后。随着高校的发展,高校专业递增、扩招导致实验室用房一度被挤压,从而导致很多安全管理设置无安装空间,这就导致实验室安全管理很多工作难以实践,而且严重的影响安全管理水平。例如,学校专业递增,实验设备的完善,重新进行了安全管理规定编制,这需要更新安全设施进行配合,但是受空间、资源、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安全设施更新并无法实现,从而导致安全管理新规无法有效落实[3]。
  四是,安全教育工作未落实到位。安全教育是强化高校以及师生安全意识的关键手段,其具有系统性的特征,但是当前安全教育仍然作为一项临时性的教育活动,并未融入到课堂教学体系中,未受到学校以及师生的重视,从而导致安全管理教学工作只能停留在表面,简单的向师生普及常识性的知识。
  2 高等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虽然实验室安全管理在当前高等院校的日常发生重有所实践,但是管理工作力度以及效果并不明显,因此,仍应完善当前的管理制度、环境检查、编制严谨的操作规程等方面出发,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以及科学性。
  首先,加强思想认知教育,展开专业的知识培训。安全教育应融入到高校教学体系中,实现常态化,以此来不断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明确自身在使用实验室过程中的责任,并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展开各项科研活动、实验、教学活动等。同时,管理层以及校领导也要将实验室使用安全教育作为学校常规性工作落实到日常事务议程中,并提升管理手段的科学性以及全面性,以便在发生安全事故后,可以及时做出有效的判断以及正确的处理[4]。此外,学校应组织实验室安全使用的知识培训,聘请专业人士向学生普及实验室使用的专业知识、规范的行为活动,并深入到实验室进行现场指导。
  其次,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明确管理部门的责任范畴,保障运行机制的畅通。制度是安全管理工作落实的指导依据,因此,针对当前高等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情况,学校应积极争取教工、实验员、专业人士、学生等的意见,针对其提供的意见作出科学论证,以便补充到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中,以便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性。例如,完善实验室准入原则建设、仪器使用规定建设、实验行为活动准则、药品使用标准、“三废”处理方式等多方面的规定,并根据管理制度内容落实各个部门的责任,涉及到职能交叉部分要求部门之间必须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展开工作的落实[5]。
  再次,完善安全设施建设。当前诸多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硬件设施与条件都不足以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因此,完善安全设施建设十分关键,可以参照国际上先进国家的管理案例,根据高校自身的发展需要完善安全管理基础建设,从而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提供坚实的保障。
  最后,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制定科学性应急预案。评价考核机制的建设对于督促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水平都有着重要意义。根据各个级别管理责任确立责任体系,采取分类管理的方式,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工作岗位上,根据工作目標、工作标准、工作制度等内容制定考核机制,评价安全管理工作的完成情况,以便激发广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以及责任意识,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6]。此外,安全管理工作的目的是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在发生安全事故过程中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降低损失与影响,但是安全管理事故的发生充满不确定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处理措施的科学性会直接影响事故处理效果,因此,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根据安全事故的起因以及事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手段,以便切实降低事故的危害与影响。   3 高等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价体系构建策略
  为了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应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指导安全管理工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及时发现管理工作隐藏的风险隐患或缺陷,从而真正发挥安全管理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作用,针对实验室安全问题采取主动管理。具体来讲,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基于以下四项原则:一是,首要性原则,安全第一应是高校实验室建造、使用、管理所有工作的首要宗旨,制定评价体系中每项评价标准都要从安全角度进行考量;二是,先进性原则,评价体系构建要与时代发展接轨,能够为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先进的指导;三是,基础性原则,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全面考虑基础性安全指标,保障评价原则以及机制的全面性、广泛性、普遍性;四是,可行性原则,评价体系构建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内容规范、表述清晰、方便理解与实践[7]。
  基于上述原则,以安全管理、管理人员、管理设施、管理物料、环境作为一级评价指标,展开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评估。其中安全管理评价包括规章制度评价、安全教育评价、隐患与事故处理能力评价、师生配合评价;管理人员评价包括安全意识评价、工作实践能力评价、安全培训效果评价、健康状态评价;管理设施评价包括仪器设备可靠性评价、使用状况评价、安全防护评价、维护工作评价;管理物料评价包括分类标识评价、存储状况评价、安全标识评价、跟踪流向评价;环境评价包括实验室环境评价、环境规范性评价、安全文化建设评价等[8]。构建评价体系中可以对每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确定其权重,从而制定评价标准,以便保障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同时,根据权重表示每项指标的评价等级,让师生以及工作人员能够对实验室的安全水平有清晰的了解,从而自觉的遵守实验室的规则以及要求,规范自身行为活动,实现实验室使用规范化与标准化[9]。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发展水平与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实验室规模也会不断扩大,这将极大的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难度,因此,面对该挑战,高等院校应对当前实验室安全管理情况与状态有清晰的认识,明确其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从思想认知、管理制度、管理设施、考核评价等多角度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与实力,切实在实验室管理上落实安全第一的准则,以便为高校创造安全、和谐的实验环境,推动科研工作、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晶.高等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1):88-89.
  [2] 毕玉水.地方高等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与评价体系建设探究[J].山东化工,2018,47(1):124-125,127.
  [3] 崔国印,黄刚,郭盛,等.经济全球化视角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J].中国市场,2018,33(34):112-113,115.
  [4] 赫桂丹,陳珊珊,石晶,等.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26(1):88-89.
  [5] 刘立明.高等院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云桌面技术的研究与运用[J].科技资讯,2018,16(24):5-6.
  [6] 唐西西.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设[J].科教文汇,2019,41(6):22-23.
  [7] 张弓,陈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在检测/校准实验室中的应用[J].计量技术,2017,20(11):63-65.
  [8] 雷红艳.“三标一体化”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在瓦斯灾害防治实验室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7):308-312,322.
  [9] 莎日娜,叶剑新,唐俊峰,等.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加强高校实验室废弃物处置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5):267-2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821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