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东至县农机化技术培训现状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东至县为安徽省西南门户,地处长江皖江段南岸之首,现辖15个乡镇,国土面积3 261 km2,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76 364 hm2,人口55万人,其中农民达37.7万人,是典型的皖南山区农业大县。截至2017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已达43.2万kW。近几年,随着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农机化教育培训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然而,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东至县农机化教育培训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总体上无法满足农机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全面提高山区农机化发展水平,是当前必须思考的问题。
  1    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不断深入,东至县农机部门结合东至县农业机械化人才现状,增加教育培训投入,完善培训内容,强化培训服务能力,优化培训师资队伍,提高教育培训质量[1]。经过农机化教育培训部门的不懈努力,多渠道,全方位为广大农业机械从业人员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业稳定发展。
  1.1    以提高农机安全生产水平为目标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制定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东至县农机培训机构认真按照行业职业标准,精心组织培训工作,认真落实培训任务,全面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安全意识[2]。截至2017年底,共完成培训各类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达9 827人,发放驾驶培训合格证9 782份,促进了东至县农机安全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
  1.2    以落实国家惠农政策为目标
  自2005年国家实施“民生工程”培训教育以来,东至县农机校作为培训农机化技术的前沿阵地,勇于承担起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责任。为了切实提高培训效果,采取灵活机动和农户易于接受的办学方式,在农民家门口集中办班授课。一是利用民生工程项目实施平台,与乡镇农机站联合办学,方便农民就近参加培训;二是聘请经验丰富的授课讲师,采取通俗易懂的理论授课方法和应用农机典型案例进行讲授,提升学习效果,保证学习质量;三是在全县范围内报名人数达20人的村,学校直接把培训班办到村里,方便农民就近参加学习;四是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员尽快掌握新型农机具的操作与管理技术,在培训过程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培训与农时相结合的灵活形式开展新型农民培训[3];五是组织参训学员到合肥农交会等地参观学习,开拓视野、更新理念、提升素质;并结合农时,组织学员走进田间地头实际操作,即学即用。多年来,共计开展各类民生工程培训班56期,培训农机大户、种植大户等各类农业生产人员达2 793人,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1.3    以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为目标
  充分与“科技三下乡”“科技之冬”“农机安全生产月”等活动相结合,利用农机科技项目实施平台,积极开展各类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示范、培训宣传活动,采用以课堂讲课、幻灯片、现场操作演示以及组织观摩参观方式来举办各种形式的农机现场示范会,以提高广大农户对现代农机化新技术的认知度[4],从而进一步提高粮食、林果、畜牧、特色作物和设施农业等五大产业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水平,促进东至县农机化工作全面协调发展。多年来,共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累计办各类培训班、现场会96期,培训人员达10 000余人次。
  1.4    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为目标
  为充分提高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东至县每年都要举办农机系统技术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进行为期5 d的全脱产、封闭式学习。着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政治、“三农”政策理论、农机法律法规、农机化业务技能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全面提高农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农机化技术培训师资结构不合理
  农机化技术培训师资队伍薄弱,培训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断层与知识老化问题严重,学历较低,多为大中专,新型农机化专业技术及现代化办公自动化软件等知识欠缺,遇到机械故障或技术难题时无法快速应对,难以适应现代农机科技发展的需求。
  2.2    农机培训工作重视力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体制的原因,农机培训工作没有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专项经费欠缺,导致培训质量和效果不明显。在教学上,受资金限制,缺乏先进实用的电教设备和教学直观的实物教具,培训示范性不强;在实践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重机具推广、轻技术培训的认识误区,认为机具数量的增加就是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忽视了农机技术培训对农机作业水平、装备水平、安全水平的提升作用,造成了机具的作业效率低下[5]。
  2.3    培训方式滞后于农机化发展的新形势
  新形势对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培训形式和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培训人员来说效果各有不同,枯燥单一的形式很难激发受训人员的兴趣点,影响培训质量和效果。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思想观念陈旧,在推广中只注重农作物生产前和生产中的机械化,对生产后的机械化特别是深加工的机械化认识不足,工作内容少有涉及。将有关粮食作物机械的推广当成主要部分,对设施农业装备一带而过。农机推广培训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化技术,推广方式还停留在口头课堂讲解,发放技术宣传资料等方面,不能全面地让农民了解到现代农业科技信息[6-7]。
  3    进一步抓好农机化培训工作的对策
  3.1    加大农机科技知识培训资金投入力度
  应将农机培训工作列入政府目标考核中,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当资金投入到位,首先,能够改善农机专业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购置专业的培训设备,增加对专业技能人员的吸引力;其次,使农机培訓机构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学习新技术、新设备,从而更好地向农民示范演示新设备的功能和效用。   3.2    积极探索建立农机化技术培训新模式
  建议继续整合县农机化技术推广专家服务团队,跨区域、跨县区开展巡回培训工作。培训工作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既注重课堂培训和现场教学,又坚持理论培训和技能操作相结合[8]。要根据农业从业人员的需要,给他们提供定向的信息和技术指导服务,培训机构要结合时代发展,创新培训方式,以更丰富和更易接受的培训方式来满足农民对农业机械经营管理、操作和维修的需求。一是聘请经验丰富的授课教师,将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同台讲授,丰富授课内容,引导学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二是采用现场演示、课堂讲授、实习操作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提高培训效果;三是通过操作实习,使学员实际操作农业机械,尽快掌握新型农机具的使用技术;四是把农机大讲堂延伸至县乡村,让农民专家与基层一线推广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民面对面交流,帮助农民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
  3.3    努力优化农机化技术培训人才结构
  农机技术人才培训,特别是培训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工作质量和效果。因此,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技术过硬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师资队伍刻不容缓。一是建立农机化技术培训师资料库。择优推荐文化程度高、业务素质强的农机、农艺、畜牧、水产等行业专家组成培训师资库,加大农业行业整体融合力度,并制订培训考核细则,对邀请参加的培训项目和授课教师进行培训效果绩效评价。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制订中长期培训规划,有计划推荐选送师资库中的专家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使他们更新知识、提升素质,特别是针对东至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急需的农机化技术,通过组织交流考察学习等形式,使授课教师能全面地掌握农机化技术要点、作业机具的性能和机具维护保养等技术。三是鼓励和支持从事农机推广培训工作的技术人员牵头或参与项目实施及课题研究,在具体工作中锻炼他们的业务能力,检验他们的工作水平。
  4    参考文献
  [1] 郑维和.基层农机化技术培训机构的现状及发展建议[J].南方农机,2015,46(12):22.
  [2] 李成忠,马钊,崔月梅.新形势下县级农机校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16-17.
  [3] 曹发海.安徽省新型职业农民农机化方向培训工作调研[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1):256-258.
  [4] 张新亮.伊宁县农机校农机化培训有声有色[J].农机科技推广,2017(10):35-36.
  [5] 周蓉.宁夏农机化推广体系培训工作浅析[J].农机科技推广,2017(7):20-21.
  [6] 李小萍.临渭区农机培训工作的发展方向[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14):8-9.
  [7] 丁亚琳.浅析基层农机推广服务工作[J].江苏农机化,2014(4):42.
  [8] 朱风霞.山区农机化的培训工作探析[J].時代农机,2013(11):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935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