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涯意识和咨询意识薄弱的情况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前,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生涯意识薄弱且咨询意识不强的情况,导致其目标定位不清晰、能力发展不聚焦、就业缺乏动力等。该文以理工科学生为例,通过个人、教师、家庭、高校等不同角度分析原因,并提出高校和教师层面的应对策略,帮助大学生理解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培养主动咨询的意识,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成长和管理。
关键词:大学生 生涯意识 咨询意识 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4(b)-0172-02
目前,高校大学生存在生涯意识弱的同学,主要表现为生涯意识薄弱且咨询意识不强,对未来发展考虑较少,理想目标定位不清晰,能力发展不聚焦,行动力差,能力提升较少,且优势不突出,容易造成就业没动力、没信心或者就业迷茫、乱投简历、不会选择、后悔违约等情况。
1 生涯意识和咨询意识薄弱的原因分析
根据理工科专业背景特点,以及从大一到大四贯穿延续的实际工作情况,关于学生生涯意识和咨询意识不强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1)个人规划较少。进入大学后,大一学生主要是培养良好的个人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习惯,才能引导学生考虑个人规划和未来发展。有些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成长,个人思考能力薄弱,低年级时不考虑毕业发展方向,高年级时不考虑求职目标定位,只根据各个教学环节的任务,完成目标作业,缺乏主动性,很难形成完整且独立的个人价值观。
(2)教师引导欠缺。目前各高校均执行大类招生政策,但是专业教师在课堂对各专业领域发展的趋势渗透较少,各专业普遍在专业分流(笔者学院专业分流在大二下学期)前夕才进行讲解宣传,导致学生前两年对专业意识模糊,缺乏专业的强烈归属感,不确定未来自己会分流到哪个专业,大量时间要先了解各个专业是学什么的,才有时间考虑自己想去并且能去学什么专业,最后才能思考自己将来向什么领域发展。
(3)家长认识不足。有些学生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没有灌输给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并且未将就业压力及时渗透给学生,反而让学生早有心理底线,知道家中会帮助就业,造成学生本人在校期间不提前思考,也不积极准备。
(4)心理不够成熟。学生在校期间会参加各类实习实践,锻炼能力,但是会存在失败经历,有些学生抗打击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不强。从在校期间的锻炼到就业季找工作或者咨询指导,这种抗压能力和心理成熟程度始终贯穿,承受能力不强可能导致学生不再思考生涯发展或者不敢咨询。
(5)宣传方式单一。笔者学校主要通过开设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向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近两年增加了团辅、社团、培训等形式,积极上进的学生能够了解参与,但是大量普通学生并未全面获悉。因为活动方式和宣传程度还未达到全面覆盖所有学生,导致学生了解人数较少,参与活动或者受益收获未能广泛宣传到普通学生群体中。
(6)关注过程不连续。该校免费提供职业咨询,学生參加后有当次记录表,但是若学生不再次咨询,咨询师无法做到持续追踪,关注过程和反馈不连续,效果大打折扣。辅导员连续关注学生,但主要集中在日常学习和心理状态,很少对生涯意识进行跟踪关注,也很难实现对全体学生的生涯意识进行持续反馈。因此,导致咨询效果不理想,不足以让学生形成“一传十、十传百”的效应。
2 提高大学生生涯意识的应对策略
培养大学生生涯规划意识的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因循守旧,需要发挥不同角色,分阶段完成目标。在以上众多原因中,高校和教师层面目前能应对的策略如下。
2.1 加强生涯意识教育,发挥两个课堂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可根据启蒙阶段、强化阶段和升华阶段,分别设定教学目标,将生涯教育的唤醒、探索和引导,渗透到各年级学生群体,并且最好是连续带班,教学计划和效果更好。除了抓住第一课堂,也可以开发一些形式有趣、互动性强、容易理解的活动,利用第二课堂继续培养。
同时,学校要积极帮助学生客观了解行业和学科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情。在各学院专业教师课堂渗透的基础上,学校可以邀请专家进校开展主题讨论,与学生分享当前国家发展形势下各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拓宽学生专业视野。
2.2 搭建能力提升平台,展现社团基地作用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单纯指某一项技能、能力,而是学生多种能力的集合,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和适应能力等。想提升学生未来服务社会的能力,需要抓好校园成长和校外实践两个平台。
校园课外成长平台主要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的校园各类活动,包括社团组织、文体活动、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等。注重价值观引导和实践能力提升,提高活动的持续影响性和教育性,避免“参与时很受益,参与后忘干净”的虚假繁荣现象。
校外实习实践平台对用人单位和在校生是双赢的平台,学校要加强校企人才合作,积极建立学生实习基地,搭建校企学生科研合作平台,帮助学生了解工作需求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专业实习基地应该适时的更新并提高实习基地的环境质量和教育内容,将生涯意识融入在各阶段的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专业实习。现在很多大三学生意识到实习重要性,愿意利用假期实习,但是缺乏专业相关度高且单位质量高的岗位机会,学校可以考虑组织“实习生大型双选会”,让更多的学生找到实习机会,提前增强就业意识,并且带动毕业季就业。
2.3 注重反馈调整,巩固宣传咨询满意度
通过反馈与调整,加强咨询效果和能力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群体对咨询意识的满意度和需求度。反馈干预是巩固并提高绩效的有力措施,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做好反馈与调整,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其生涯意识的发展。指导学生定期进行自我总结,澄清自己的发展目标,反思自己的阶段表现、成果及不足。可以设计一些自我评价体系或者个人成长档案,让学生分阶段填写反馈,从而对自己重新审视和定位,并且实现连续跟踪。
根据学生自我评价的总结反思,做出积极的行动调整和努力,帮助学生确立更合理的职业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制定更加详细的行动计划并确保能够积极付出努力。通过咨询效果的整体提升,扩大宣传途径,以多元化方式融入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生涯意识与咨询意识。
参考文献
[1] 陈璐,蔡寒菁.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当代大学生生涯辅导路径研究——以S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4):12-14.
[2] 周莉.大学生职业生涯意识培养研究[J].现代营销,2018(2):135.
[3] 尹兆华.基于大学生能力和意识同步发展的生涯辅导策略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7(6):109-113.
[4] 杜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7):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103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