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产学研合作教育长效机制构建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产学研合作教育有效利用了高校、社会的资源,提升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在分析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基础上,介绍了安徽三联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经验,并对产学研合作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实践 应用型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6.001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nstructing Long-term Mechanism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Education
  ——Take Anhui Sanli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ANG Genjie
  (Employment Guidance Center, Anhui Sanlian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Abstract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of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has effectively utilized the resources of universities and society, and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educ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education in Anhui Sanlian University,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education.
  Keywords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applied university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校积极探索与区域发展全面结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大问题和举措,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探索和实践产学研合作教育。[1-4]
  1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状
  在社会的发展推动和高校的积极探索下,产学研合作经历了从“产学研联合”到“产学研结合”,再到“政产学研用”等阶段。在合作方式、合作内容和合作层次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5]国内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工读结合,工学交替;共建教学实习基地;校内合作培养;校企合作共建研发中心;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的合作研究等。[6]
  产学研合作教育虽然得到全社会的共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在高校、企业和学生多方共赢的长效机制尚不完善,难以确保产学研合作教育全面的、长期实施和运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政策保障不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紧密度不够;产学研合作的评价机制尚需完善。
  2 安徽三联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安徽三联学院属于集团办学,是三联集团“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中“学”的板块。
  2.1 产学研合作的四个阶段
  (1)产学研框架构建(筹办-1998)。集团所属交通公司和研究所在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方面急需相关专业技能人才,其时国内高校在该领域培养人才不多。在学校筹办阶段,决策者定位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紧跟企业需求,培养专业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明确了以企业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
  (2)产学研合作探索(1999-2007)。此阶段为学校的专科办学阶段,具体实施集团内部的校企合作,成立了产学研领导小组,在交通安全领域探索合作。内部开展交通事故防治工程专业、实验室共建,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编写教材;教师参与公司和研究所的科技研发,初步形成了独有的“科技引领,系所结合,构建特色专业群”的办学特色。学校其他专业和苏浙皖等地企业开展“工学交替,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3)产学研合作试点(2008-2012)。此阶段学校升格为本科高校,开始以本科教育为主,逐步加大了集团内部的产学研合作领域,实施紧密型的“自体产学研”,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方面的制度,实施“院所合一”办学模式。在教学资源共建方面加大力度;聘请企业人才参与学校的人才方案的制修订,强化校企的人才交流与培养等,开设冠名班,探索实施“异体产学研”。
  (4)产学研合作推广(2013-今)。此阶段为学校的内涵提升和建设阶段,学校逐步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提出各学院或系“盯紧一个行業+若干公司”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并形成了内部的产学研全面合作,外部“先产学,再产学研合作”的思路。联合企业建立协同创新中心,加强内部紧密型自体产学研和外部的多样化异体产学研,全面推进学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
  2.2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做法及成效
  (1)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校内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产学研合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统筹实施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制定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的相关文件,确保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顺利开展,为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保障。   (2)共建教学资源。共建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在集团内部,共建了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事故监测、智能监控等实验室、动漫游戏设计工作室、实习实训基地。集团外部的公司共建了压缩机、电子电气等实验室,建立了150多个外部实习实训基地。
  共编教材和讲义。集团内部的公司参与学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共同编写了道路交通事故领域的教材《车祸流行病学》、《道路交通事故防治工程学》等专业教材,同时编写了工程实习的讲义10余种。
  (3)共同培养人才。共同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学校聘请企业高管、技术骨干和高校专家学者等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合理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
  定向培养专业人才。集团内部优先探索订单式培养的“冠名班”,开设“三联工程技术、财务审计、机器人、动漫艺术”等冠名班;和外部企业科大讯飞、科大智能、惠而浦公司、安徽交建等开设冠名班。
  (4)共建双能型师资队伍。学校聘请了企业的技术骨干承担专业课教学任务。课外实习教学实施实习指导双导师制,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承担实习教学的指导工作和毕业论文(设计)任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学习;选派教师参加企业举办的合作项目学习等,通过校企合作,强化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5)共建学科专业集群。申报“道路交通事故防治工程”专业,共建四个学科专业集群。学校结合交通公司和三联事故预防研究所对交通事故专业人才的需求,联合申报了“道路交通事故防治工程”专业。围绕合肥市大力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服务产业,学校联合合作企业,组建了“交通安全”、“智能控制”、“数字艺术”和“健康养老”四个学科专业集群。
  (6)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全面参与集团内部的科技研发。校企共同研制的“复合网络型道路驾驶自动考评系统”项目,已在我国15个省、市、自治区66个大中城市推广应用,成果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学校教师参与国家“86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上海铁路局科技项目、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研究所自拟项目等。
  学生参与公司项目的基础研究工作。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参与到研究所“事故倾性驾驶员易发事故行为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研究”中,承担数据整理分析、行为检测等工作。
  开展外部横向合作。学校和区域企事业单位开展横向合作,学校先后和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政府政策研究中心、省旅游局和相关企业开展了项目研究。
  (7)搭建平台协同创新。成立协同创新中心。学校联合集团内部企业和国家车辆工程技术中心以及集团外部的企业共建了“交通安全、数字艺术和服务机器人”三个协同创新中心,交通安全和服务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承接了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项目(20180-2020)。
  (8)联合举办竞赛交流。依托集团在交通领域的科技優势,学校参与“道路交通事故防治工程论坛”活动、聘请相关专业的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联合举办科技竞赛,上海联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艺术学院联合举办三届三联艺术节,吸引了我省高校的艺术学院学生和动漫爱好者参加。2016年联合安徽三联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学校举行首届大学生“122”交通安全科技大赛,2019年该赛事为省级赛事。
  3 经验借鉴和启示
  由于高校间的差异,难以找到一种模式符合所有的高校,各高校的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过程中,要结合自身实际,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1)挖掘自身优势,寻找产学研合作点。安徽三联学院充分利用了自身在科技、产业方面的优势,逐步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对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高校要挖掘本身的优势,寻找产学研合作的切入点,充分利用自身的地域优势、学科特色优势等,逐步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
  (2)结合自身特色,选择合适模式。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高校的三大分类类型,高校结合本身的定位和不同类型在人才培养上面的差异,实行错位培养,开展错位产学研合作,同类型高校结合自身特色和办学需要,开展特色化的产学研合作教育,避免同质同构化的竞争,探索和实施合适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3)充分利用资源,全面实施合作。合作举办专业、共建教学资源、合作师资培养、合作人才培养、合作就业是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方式,产学研合作的体系化、制度化、互利共赢是发展的方向。高校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区域的资源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四合作”上全面实施合作,发挥高校的人才培养智能,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 结束语
  产学研合作虽然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导,但是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育人方面高校要充分发挥其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积极利用各种资源优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学校学科专业的建设,选择适合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
  项目支持: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15jyxm420,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16zjjh025
  参考文献
  [1] 曾蔚,游达明,刘爱东.“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以C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2012(05):63-70.
  [2] 代国忠,刘爱华,蒋晓曙,钱红萍.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17-118,156.
  [3] 周华丽,肖章珂,罗尧.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高教),2010(10):68-70.
  [4] 夏兆清,王泾文,胡慧萍,段宗银.应用型本科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铜陵学院为例[J].铜陵学院学报,2009(06):113-114.
  [5] 李新荣.从科研视角看地方本科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21):96-100.
  [6] 尤祖明,迟强,潘明财,谢绪磊.产学研用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04):108-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220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