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成为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企业与高校合作,创设工作室,并以此为平台和纽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摒弃了以往教学过程中,采用实习实训的教学方式与措施,在教学中,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教学中,通过理论导向实践,实践验证理论。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更好地实现培养目的,提供更多综合素质强、职业操作能力强、具备创新能力的多功能艺术人才,为社会所用。
  关键词:工作室  艺术设计类  高职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5(c)-0128-02
  1  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涵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为导向,实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把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教育教学模式,从以往封闭的传统的方式,慢慢地进化成开放式的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方式。以课堂教授理论为大前提,始终坚持专业技术的运用,行业专业人士以及教师起到引导作用,采用包揽的方式,把企业技术项目任务完成,最终实现企业生产与课堂两者衔接在一起,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通过承接任务,并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专业技术操练的目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工作室的模式,基于专业工作室大平台,始终把学生放在核心位置,采用完全准就业的标准,通过工作室把相关的专业设计课程落实到位。工作室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能让学生有更好的实习实训条件,同时也能确保培养出来的艺术设计人才的质素,这样学生的就业率也得以保证。这样一来,企业岗位需求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学生一旦毕业,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上手,学生毕业,无需再安排额外的培训工序。对学生而言,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的压力都大大减小,对社会和用人单位而言,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支出,肩负的责任更少。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而言,采用工作室培训模式,能够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同时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高技能、高质素、综合能力更强,以及能力多元化的特性。
  2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
  2.1 改革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实行“工作室制”的基础
  所谓的人才培养是指,以培训、教育的方式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相较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有特色,尤其是在教学的组织架构、评估机制以及职业生涯引导方面具有鲜明特点。通过“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把职业生涯中心思想贯通学生学习阶段的始终,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目标,对将要掌握的知识架构、需要获得的行业工作能力有所了解,使得学生依照行业岗位需求,不断地学习,并且自我完善,提高能力。把职业生涯教育,完美地融入到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目标。借助“工作室”,接手客户或者公司的工作任务,在教师帮助下,完成工作,使其获得工作满足感;借助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单位,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大的难度系数高的业务,学生能够参与到整个工作流程,从而让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尽早接触职场,更有信心就业。这样一来,有一个不错的教育体系,完成学生职业生涯的引导。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目的在于,优化教学组织架构,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满足市场所需。一般情况下,就教学组织形式而言,傳统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分步骤以课堂的方式完成人才培养。“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则是教师负责机制,也就是说专业教师,有责任、义务确保工作室顺利地运行下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相当于设计师或者是老板的身份进行工作管理,学生相当于员工,必须合乎员工岗位身份能力,完成生产性质的实训。相较于原来的教学活动,“工作室制”的教学形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1)不再仅仅是师生角色关系,学生更像是处在真实的职场中,有助于学生获得优良的职业素养。(2)教学内容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公司或者社会真实的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必须合乎岗位需求,按需完成。通过“工作室制”教学,面对问题,学生能够做出判断分析,同时能够把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在完成设计过程中,具有服务理念和创新意识,通过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具有创业和就业的能力,同时能够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工作。(3)无论是教学地点、时间或者是方法,都不再局限于课堂,有本质的改变,没有课堂教学时间、空间局限,教学内容多元化,无障碍的交流,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满足岗位所需。基于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拟定的“工作室制”的考评机制,也应该合乎岗位需求。不应沿用传统的评估模式,而是应该基于公司制度,合乎行业岗位绩效评估要求,对学生实行应对的考勤标准,一旦学生无故缺席、提早离开岗位,便从该学生的虚拟工资中扣掉应有的金额;一旦学生工作任务完成度,给予发放虚拟的工资,同时依据任务完成效果度,发放对应的奖金。
  2.2 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执行的保障
  通过“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放在核心位置。基于此,对“工作室”的教师队伍架构而言,教学队伍必须除了本专业的教师精英,还应该有合作企业的设计师兼职;同时为了确保能整体把控教学理念,起到专业发展导向作用,必须以科研室主任以及学科带头人为主要架构,创建教学质量监管委员会,确保教学大纲能够落实到位;指导委员会专家,把控专业方向,规划和筹谋完成专业建设,其把控工作室全局,起到导向作用,同时借助于其知名度,更有竞争力,更有把握拿下重大项目。把“工作室”责任细化,分摊到每一个负责的老师身上,要求他们不计较有专业的操作技能,还应该具备对应的行业管理质素,能够精准把握岗位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措施。对工作室的老师而言,要求其在专业上,对本专业课程熟练于心,同时具有掌控知识的能力和方式,对本专业发展具有远见卓识。同时在品德方面,要求其具有责任心、恪尽职守以及良好的操守。
  2.3 搭建符合“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教学平台
  对高职艺术设计类而言,工作室可包含校企共建、大师级别以及校内这3种类型的工作室。要搭建满足“工作室制”培养模式需求的教学平台,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获取项目渠道,为确保实践效果,确保“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地运转起来,工作室必须确保项目充足,教研室和专业委员,与企业不断深入合作,把资源、技术利用最大化,不断地开拓市场。第二,针对工作室的建设,对场地、资金做出明确规定,对建设的资金和工作室场地,拟定相关要求,做好规划,确保其合乎生产需求。第三,不断优化完善保障体系,必须包含政策辅助、管理系统、监管部门等。
  3  结语
  以工作室为平台,创设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教学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在一起,搭设了两者持续交流的有机架构,实现高校与现代社会信息之间相互促进的目的,让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最大化地迸发出来,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就业理念,有更多的创业想法,并且付诸行动,帮助毕业生尽快地上手工作,展露出高职教育的优势。采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不断地深入探索与尝试,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开辟了全新的渠道,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多元化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万剑,李兴远.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7):1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548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