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作室制”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运用研究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革,随着“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优越性的不断彰显,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实施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丰富了学习的形式,使学习不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还要求开设更多的实践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能够融会贯通。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工作室制”的优势,是探讨的重点。
  [关    键   词]  工作室制;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运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4-0134-02
   一、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不足,教学模式改革停滞不前
   在我国的许多地区,高职院校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重视对理论知识的传播,而忽视实践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学生可以把实践过程背诵下来,考试的时候就可以轻松应对实验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实践人才,而不是只会理论知识的“书呆子”,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明确高职教育的真正意义。
   (二)创新能力不足,教育观念相对滞后
   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教育观念相对滞后,他们还没有完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那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象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并没有把创新精神融入教学任务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丧失对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是知识的源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进步,高职院校的教育也是一样,如果一直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就容易陷入传统中,追不上教学模式改革的脚步,也会逐渐与不断发展的时代相脱节。这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为了不与时代的发展相脱节,追赶上现代教育的脚步,高职院校就需要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更新教育观念,实施新型的“工作室制”教学方法,推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學生学习的效率。
   (三)师资不足,教学实践受阻
   这里的“师资”指的是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在高职院校中主要是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教师。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很是短缺,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行“工作室制”,需要培养一批思想进步、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教师,从而推动“工作室制”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的高效实施。由于在“工作室制”的开展过程中,需要进行很多的实践活动,如果指导教师的实践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都比较低,就会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效率。高职院校中原来的教师队伍中大多数都缺乏对企业进行运营管理的经验,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偏差较大,不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也不利于“工作室制”的顺利推行。
   二、“工作室制”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应用的现实意义
   “工作室制”是指以工作室为依托,在工作室进行项目化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20世纪的德国。当时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探索了以教师工作室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由于这种边教边学的模式容易让学生学到技能,而且能实时应用,受到学生和老师的欢迎,随后推广到全德国,甚至是欧洲。我国引用“工作室制”的高校,最早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湖南大学等本科院校。由于“工作室制”教学的独特性,非常适合艺术类、建筑类、工程类的教学,因此很快被300多所学校采用。
   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所以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需要设立一些实践课程,“工作室制”的实施正好符合高职教育的宗旨,有利于解决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缺乏实践课程的问题,在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时,巧妙地把学校和企业联系起来,促进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了解企业的机会,学生可以在企业的职位中进行实验,使学习成果实践化和职业化,推进学生学习的专业化,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岗位的需求。在工作室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存在,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
   “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推动了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在实践中了解社会需求,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工作室制”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知识都有很强的实践性,而高职院校也是以培养实用性实践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方面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室制”正好符合高职院校的教育宗旨和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工作流程,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探索能力、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一)完善管理体制,促进“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建立
   1.在“工作室制”的实行过程中,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制。学校需要对理论课堂和工作室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机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还要加强校企合作,跟企业单位签订相关的合同,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争取校企双方能够合作共赢。设立一个从学院到专业再到工作室的监督体系,监督各个层次的教学成果,促进各个环节的相互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沟通和交流,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2.要对“工作室”中的软硬件设施进行管理,可以设立信息化管理机构,记录工作室软硬件设施的使用情况,保证在实践课堂中基础设施的齐全,还要按时检查实践设施的安全隐患,保障高职院校学生在实践课堂中的安全性,给学生提供一个发掘自身潜能的平台,在这里他们可以安全放心地进行实践,在这里他们可以把自己脑海里的知识转化为真实的存在,在这里他们可以激发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断地增强自身实力,发挥“工作室制”的意义。
   3.要注意对“工作室制”下的教学经费进行管理,设立更加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学校财务检查部门的监督之下,进行教学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保证教学经费用到该用的地方。还要学会利用工作室来创造收益,工作室的使用者可以是学生、教师,也可以是社会上所有的需求者,可以利用工作室对社会提供服务的时候收取一些服务费,促进工作室的合理化盈利。因为建设工作室的资金数额巨大,仅靠学校的支撑是不行的,学校需要社会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也需要通过一些合法的渠道来增加自身的财务收入,只有这样才能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形成良性多赢的激励机制。
   (二)优化课程体系,推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施
   利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除了需要建设设备齐全的工作室,培养优秀的高素质教师团队,还需要对学校的课程體系进行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工作室的应用价值。另外,在课程的内容改革中要引入先进的科学研究,加强学习内容与当今时代的联系,在授课方式上也要进行适当的创新,不能再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地进行灌输式教学,理论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教师一步步的引导下,学生更容易被吸引,学习的效率也在会无形中得到提高。
   总之,在课程体系的改革方面,需要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课程体系的内容也要多考虑实践课堂的实施性,教学时多涉及一些市场、企业、职业等内容,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学效果。
   (三)综合考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成果
   在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综合测评时,不能再按照传统的考评标准了,在过去的考评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和教师的唯一标准,但是这种方法是不科学、不全面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决定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条件,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评测“工作室制”的标准也是多样的,在对“工作室制”进行考评时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1)在工作室内进行实践的学生和教师人数,工作室参与实践的人数越多说明工作室的使用价值越大,说明它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作用越大,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场所,更重要的是一种实践、探索、百折不挠、坚持的精神。(2)参与工作室实践课堂的学生对工作室的评价。工作室建设起来主要就是给学生用的,学生是工作室的使用者,使用效果如何是评判工作室的重要标准之一。(3)在工作室进行组织实验获奖的级别和次数。没有在工作室夜以继日的埋头实验,哪里有获奖者的诞生;没有在工作室不断的钻研进取,哪里有一次次的实验突破;没有在工作室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哪里能换来不易的成功?这些奖项都是对“工作室制”的肯定,这也是工作室意义的体现。(4)接受工作室培训的学生就业率情况。在工作室进行过相关工作培训的学生,必然比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学生更有机会就业,在工作室中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再学习,更重要的是对自身能力的再提高,在这里你可以与企业有更近一步的接触,了解企业、市场与职业的发展前景,对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有很大的作用。
   综合考评“工作室制”,对进一步提高工作室使用效率有重要作用,在考评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工作室制”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再采取措施完善不足之处,就可以更进一步地利用“工作室制”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并且对未来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工作室制”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意义重大,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改变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象,促进了工作室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寻求突破。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实践人才,符合社会的人才需求标准。
   参考文献:
   [1]李元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3):217.
   [2]李华洲,杜立婵.高职翻转课堂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结合的教学模式创新[J].才智,2017(26):178.
   [3]姜国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双元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人才资源开发,2018(16):63-64.
   [4]曹红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3):35-36.
   [5]王弥笑.工作室流程制在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实践应用[J].艺术研究,2018(2):198-199.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43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