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听障学生创造力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创造力是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素养,创造力的培养对我国建设创新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特殊教育承担着我国残疾学生群体的创造力培养任务。然而,当前国内高等特殊教育领域中对创造力培养的研究相当匮乏。本文提出了“发现疑惑-产生方案-实践探究-讨论交流-形成结论”五阶段高职听障学生创造力教学模式,研究对高职听障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字】听障学生;创造力;特殊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0-0170-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0.077
  1 创造力的内涵
  进入知识型社会以来,世界各国教育均把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本国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素质是创造力,而创造力是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三个维度构成的[1]。创新意识是批判性看待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及主动创新的意识,是一种经过长期培养所具备的一种自发性意识;创新思维是形成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的思维过程,是一种区别于一般思维的思考方式;创新能力则是创新思维的成果,是将创新思维转化为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及实践活动的能力。这三者构成了创造力完整的内涵。其中,创新意识是创造力的前提,没有创新意识,就不会有创新性思考的原动力;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思维工具,没有创新思维,就无法对事物开展创新性的思考;而创新能力是实现创造力的最后一环,创造力转能否化为最终的精神或物质成果取决于创新能力的强弱。因此,培养高职听障学生的创造力,要结合听障学生的特点,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设计教学,提升他们的创造力水平。
  2 听障学生创造力教学研究现状
  高等特殊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不仅承担着培养残疾学生知识、技能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任务[2]。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残疾学生具备成为创新型人才的潜质,而国内外很多做出杰出贡献的残疾人也为高等特殊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很好的例证。当前,我国正处在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这为高等特殊教育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重大机遇。因此,对听障学生创造力教学开展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国外对听障学生创造力培养相关研究较多,主要包括从语言、图形等方面对听障学生的创造力特点、创造力表现、创造力测评等方面开展研究,研究表明听障学生在语言创造能力和图形创造能力等方面并不弱于正常学生,听障学生更偏向于使用具体形象化的思维方式进行创造[3]。同时,有研究表明听障学生创造力受一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尤其课堂环境对听障学生创造力影响较大[4]。同时,相关研究表明,改进对听障学生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听障学生的创造力发展[5]。这些研究为听障学生的创造力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而国内对听障学生创造力教学研究较少,多数研究分析了在听障学生中开展创造力教学的重要性,还有部分研究集中在现状描述上,并不能为听障学生创造力培养提供具有实践意义上的指导,因此,需要从我国高职听障学生的实际出发,对高职听障学生创造力教学开展探讨,从而为高职听障学生创造力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3 听障学生创造力教学模式
  本文以Garrison提出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作为听障学生创造力教学的理论基础[6],通过赋予教师和学生活动,将抽象的思维过程转化为现实中具体的教学活动,从而开发出听障学生创造力教学模式。该模式包含:“发现疑惑”——“产生方案”——“实践探究”——“讨论交流”——“形成结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教学描述如下:
  3.1 阶段1:发现疑惑
  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初步讲授,并根据听障学生特点通过举例、提问或提供形象的图片、实物等方式引导听障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疑问,从而引起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开展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听障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他们依赖具体形象性思维的学习特点,提供可视化的引导,比如模型、实物、图片等教学辅具,以便听障学生能够直观地对事物进行观察。同时要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适合他们的主题,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他们的创新意识。
  3.2 阶段2:产生方案
  教师引导听障学生把他们的问题记录下来,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探究问题的具体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听障学生学会准确地描述他们的问题,可以引导他们利用示意图、文字、表格及模型等多种表征方式来完整地呈现问题,并引导他们建立合作小组,分配小组学习角色,并对他们进行具体指导。教师要注意不断鼓励听障学生,让他们对解决问题充满信心,并习得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
  3.3 阶段3:实践探究
  学生根据探究方案,通过小组合作开展实践探究,并形成初步的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提供多方面的帮助,主要包括为听障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学习特点的学习资源,同时提供大量的学习指导。另外,教师要注意把握班级整体实践探究的进程,防止实践探究过快、过慢或中断等现象的发生。为了让听障学生习得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提醒他们利用学习内容上的知识来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探究这个过程,听障学生发展了他们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4 阶段4: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小组之间开展讨论交流,分享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并对他们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从而促使他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樣的讨论交流机会,既包括小组间的自发交流,也可以组织统一的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自发交流能够让学生能够随时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展开讨论,而统一的学习成果展示活动等能够提升听障学生的学习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深入学习的动力,为形成最后的较为完善的学习成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3.5 階段5:形成结论
  学生继续开展组内合作,完善本组的学习成果,深化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思考,形成较为成熟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形成最终的结论,结论形式可以是模型等实物成果,也可以是报告等文字成果,但一定要求具有完整的形式,从而增强听障学生的学习获得感。为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结论,教师可以提供更深入的学习内容、更多的案例或练习。最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整个学习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后续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提供借鉴。
  4 结论
  本研究对创造力内涵进行了解读,明确了创造力的三个维度,即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对当前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在相关创造力教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职听障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了包含“发现疑惑”——“产生方案”——“实践探究”——“讨论交流”——“形成结论”五个阶段的高职听障学生创造力教学模式,该模式为高职听障学生的创造力教学提供了有益参考。后续将依托该教学模式在高职听障学生中开展实践教学研究,从而进一步完善该教学模式,以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何克抗.论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J].教育研究,2016,(4):12-24.
  [2]吕淑惠,曲学利,朴永馨.高等特殊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J].中国特殊教育,2006,(11):54-57.
  [3]程黎,王崇高,马晓晨,董存良.国外聋生创造力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19,(2):17-57.
  [4]Crawford A, et 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the Thinking Classroomm. New York TheInternational Debate Education Association, 2005. 4:103.
  [5]Lubin E,Sherrill C.Motor creativit y of p reschool  deaf  children.American Annals of the Deaf,1980,125(4):460-466.
  [6]Garrison,D,R..Critical thinking and adult education:a conceptual model for developing critical thinking in adult learn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1991,10(4):287-3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847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