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烟草农药残留的原因及管控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药剂防治是当前烟草病虫害防治措施中应用最广、最快捷、最易于推广应用的防治技术。本文介绍了烟草农药残留现状,分析了农药残留的原因,并提出了农药残留的控制措施,以期为烟草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烟草;农药残留;原因;管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8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8-0107-02.
   药剂防治是当前烟草病虫害防治措施中应用最广、最快捷、最易于推广应用的防治技术,在控制危险性暴发性病虫害上更显示出重要的作用。我国每年烟草种植面积约100万hm?,烟叶产量达215万t,每年病虫害造成的损失近10亿元。我国烟草有害生物逾600种,常见侵染性病害超过60种",全国烟草病虫害发生面积为166.7万公顷次。化学防治是烟草生产上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措施之一,每年使用的农药量为5000~8000t,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烟叶中农药残留增加,最终危害吸烟者的身体健康。
   1烟草农药残留现状
   农药施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有毒代谢物微量农药原体降解物和杂质总称为农药残留。烟草科学合作研究中心(CORESTA)2016年(第四版)关注烟草的农药残留有106种,主要是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及生长调节剂类。农药残留可通过多种方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进入人体,若农药摄人剂量较多或毒性较大或长时间接触,就会引起急性中毒,对人体造成危害。
   目前,全国烟草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极低,质量安全水平高,有机磷农药残留较安全,检出量和检出率都较低,除草剂使用比较规范,几乎无样品超标。但抑芽剂存在不规范使用情况,极个别样品超标,氨基甲酸酯农药个别种类有超标风险,拟除虫菊酯检出率较高,个别地区不合理使用时容易超标,杀菌剂有一定超标情况,个别农药种类存在较大风险。
   超标或存在风险的农药主要有杀菌剂、杀虫剂和抑芽剂。杀菌剂主要包括多菌灵(含甲基硫菌灵)、甲霜灵、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如代森锰锌)、三唑酮;杀虫剂主要包括涕灭威、克百威、三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吡虫啉;抑芽剂主要包括二甲戊灵仲丁灵。
   2烟叶农药残留超限原因分析
   2.1烟草农药残留的来源多样性
   2.1.1烟草病虫害的防治。烟叶大田生育期包括从育苗至采收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需要用到不同种类的农药,这些农药常被直接喷施于叶片或浇灌于烟株根际,导致农药直接与烟叶或烟株接触。然而,只有一小部分农药被消解,其中40%~60%的农药随风雨进入烟田土壤,烟株根系直接吸收土壤中的农药,并将吸收的农药转移至烟叶组织内部。土壤中农药残留量越高,烟叶中农药残留量就越高9。一般情况下,影响农药在烟草上的残留因素有气象条件、农药品种、农药剂型、农药浓度、施药方法和时间、烤烟品种以及生长发育阶段等。烤烟生产中施用的农药种类较多,烟株因发病程度不同,施药种类、次数和剂量也都不同。生产中若违反农药使用规定,或在接近采收期使用农药,会导致烟叶农药残留。
   2.1.2大气污染及水源污染。农药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有毒烟气、农药的蒸发以及喷洒农药都会增加大气中农药残留,污染环境。研究表明,土壤中的DDT和六六六被分解95%所需的时间分别为30年、20年。20世纪90年代末,DDT和六六六在土壤中检出率均达100%,这些都给烤烟生产带来安全隐患回。环保意识薄弱的农民,将废液直接倒人水源中,造成水源的农药污染。喷洒至土壤中的农药会随降雨或浇灌水渗透到地下水和流人水体。研究表明,世界上多数河流和湖泊中都有衣药残留的存在,烟农使用受到污染的水源进行灌溉,会引起烟叶中农药残留量升高。
   2.1.3除草剂残留。在烟叶整个大田生育期,烟田杂草种类繁多,可多次萌发。因此,在烟叶生产过程中,除草剂的施用效果明显。但若施用不科学,会抑制烟叶生长,尤其是残留时间长的除草剂,将直接引起后茬烤烟农药残留量升高8。
   2.2农药使用不科学
   农药种类不同,药性防治效果和防治对象也不同。但是,在烟叶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多数烟农盲目使用农药的现象。部分烟农没有形成良好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病虫害综防意识,忽视烟草病虫害前期预防,发生病虫害后不能按照烟用农药的施用种类、施用方法合理使用农药。特别是遇到暴发性病虫害时,往往随意用药。另外,烟草公司为烟农供应的多为低毒、低残留农药,其效果没有市场上的高毒农药见效快,烟农往往会在市场上自行购买,导致更多易造成残留的农药进入烟田。
   3农药残留控制措施
   3.1制度建设
   3.1.1建立农药残留控制制度。根据烟区生产实际和工业的需求,优化并及时更新、补充企业标准体系,细化并完善服务和管理标准,加强质量安全標准的引导作用。首先结合《烟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YQ50-2014)和烟区生产实际,制定《烟田土壤重金属及农残含量技术标准》《烟叶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等技术标准;其次是制订《烟田灌溉水质监测技术规范》《烟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和《烟草田间农药合理使用规程》等管理标准;将烟草总公司颁布的烟用肥料、农药、包衣种子和烟草育苗物质重金属限量等标准纳人企业受控标准。
   3.1.2建立目标追贵制。逐级签订责任状,并将责任目标纳人公司年度考核,明确专人负责烟叶质量安全工作,签订烟叶安全质量目标责任书。对检测结果超出限量要求的站(点)实行全市通报;对未按方案执行,造成烟叶质量安全风险的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通过这些制度促使工作人员加大对农药来源和农药使用的监管,从源头上控制农药滥用。
   3.1.3建立烟叶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烟叶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强化安全意识,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确保烟叶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健全烟叶质量安全技术体系,狠抓源头控制,严把肥料、农药等烟用物资质量标准,优化烟叶种植品种,优化生产技术措施,强化病虫害综合防治,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物理防治新技术,有效降低烟叶农药残留。    3.2风险管控
   3.2.1明确烟叶农残现状。加强与相关检测机构以及卷烟工业企业的沟通,同时结合近几年土壤肥料研究所检测报告、烤后烟叶安全质量检测报告、各类科研项目和日常监测等多方数据,科学分析、准确掌握烟叶、土壤以及灌溉水源的农残实际情况,准确了解烟区烟叶实际农残现状。
   3.2.2明确烟叶农残风险管控重点。明确农药监控重点,逐一排查农药、包衣种子、土壤水源等烟叶农残风险源,尤其是烟草公司要对涉及烟叶农残风险控制点如烟叶存储场所农药使用、育苗、田间管理、采收、烘烤等环节逐一排查。3.2.3加强烟叶农残安全监控。严格执行行烟叶質量农残监控机制,全面落实烟叶农残控制要求,在烟区开展烟叶农残专项检测工作,系统运用检测数据,修订完善烟叶农残标准体系,保证烟叶农残的安全监控有章可循。同时,加快对农残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逐步培养和提高烟叶农残的自主检测能力,对农残实施定点定时系统监测。
   3.3严格落实农残管控措施
   调整烟区布局,加强烟叶标准化生产、GAP管理、精益生产工作;同时加强农药减量控害工作,结合烟叶农残检测结果,禁止农药残留值较高的农药以及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有关要求,加大农药使用技术指导和过程管理,注重实施专业化植保;开展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结合预测预报科学防治烟草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0。同时,加强绿色防控工作力度,尽快形成以生物叫、物理、农业技术措施为主,农药防治为辅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全面推广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以及轮作、深耕冻垡;推行清洁卫生作业,及时锄墒除草揭膜培土,清除病源。建立物理防治、天敌防治、生物农药防治等烟叶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区,坚持化肥减量提效,开展植烟士壤保育,启动烟田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抓好烟田环境的治理和修复。
   4结语
   烟叶农药残留控制是烟叶质量安全控制的重要内容,烟草农药残留控制的关键是从源头抓起。因此,要做好烟草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宣传工作,加强管理、规范用药,同时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技术,必须采用化学防治措施时,要合理使用农药,注意农药使用时期,做到防病和农残控制的有效结合,坚持对生产过程中烟叶的农药残留量进行实时监测,根据情况延长采收间隔时间,充分利用田间降解较快的优势,进而做到严格控制烟叶生产过程中的农药残留,确保烟草农药残留在合理范围之内。
   5参考文献
   [1]陈瑞泰,朱贤朝,王智发,等全国16个主产烟省(区)烟草侵染性病害研究报告[J].中国烟草科学,1997(4):1-7.
   [2]李云生,李文琴,李康红.烟草中有害化学物质的来源、控制及检测方法[J].云南农业科技,2014(4):59-63.
   [3]李义强,曹爱华,徐光军,等.农药残留对烟叶安全性的影响及降低农药残留的对策[M]/陈江华中国烟叶学术论文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550-553.
   [4]郝征红,王怀友.农药残留:影响食物安全的一大关键问题[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9):2-15.
   [5]徐刚,季学军.提高烟叶安全性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578-14582.
   [6]程谦,邓懿,周治宝,等.烟叶农药残留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22):114-115.
   [7]刘勇,周冀衡烤烟农药残留的来源分析及解决方案[J].作物研究,2009,23(增刊1):167-171.
   [8]谭亚军,李少南,孙犁利.农药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J].农药,2003,42(12):12-14.
   [9]喻学文,唐有根.浅析烟草农药残留原因[J].科技创新导报,2012(33):253-254.
   [10]王刚.我国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进展与展望[J].中国烟草科学,2004(1):44-46.
   [11]张玉玲,朱艰,杨程,等.生物防治在烟草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烟草科学,2009,30(4):81-85.
   [12]邱睿,王海涛,李成军,等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1645(11):8-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923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