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业科研单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服务体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为例,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主要做法与成效,提出了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主要存在培育激励机制急需建立、惠农政策要抓落实、农业信息化模式还有待创新、项目验收需要简化和统一标准、针对性、规范性、有效性还亟待提高等问题,为科研院所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14-0216-02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2012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来,各级农业部门、科研院所等认真贯彻中央和部党组的部署要求,统一认识,凝聚力量,积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成为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的先行者、应用新技术新装备的引领者、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者,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简称“中国热科院”)是隶属于农业农村部唯一的综合性国家级热带农业科研机构,始终以服务产业需求和国家战略为导向。中国热科院围绕热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热带经济作物、南繁种业、热带粮食作物、冬季瓜菜、热带饲料作物与畜牧、热带海洋生物等重点领域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近年来,热科院培训中心面向“三农”主战场系统举办培训班150多期,培训了新型职业农民等各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10000多名。派出专家6000多人次培训农民6.9万余人次,接受技术咨询10.9万余人次,辐射带动培训14.5万余人次,为热带农业发展,热区农村繁荣以及农民增收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热科院在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与做法。
  1 主要做法与成效
  1.1 探索建立专业化的培训管理系统
  (1)搭建培训平台,为培育工作提供组织支撑。为整合全院培训资源,中国热科院成立了院培训中心(以下简称“院培训中心”),统筹全院培训工作,明确了院培训中心的发展定位:我院国际合作的“助推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服务器”;热带农业对外合作的“催化剂”;各种资源的“转化器”;院所改革创新的“试验地”。培训中心设立国内农业教育培训部,下设办公室,组建教研组、培训组、宣传组和后勤组。各部门职责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共同推动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
  (2)建立培训机制,为培育工作高效运行提供保障。制定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培训中心运行方案(试行)》等12项管理制度,发挥制度的整体功效,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从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到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三个环节上严把质量关,使之能降低风险、促进发展,为全院的培训工作规范开展提供制度保障。整合全院人才、科技等资源优势,联合和指导院属单位开展培育工作,全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一盘棋”的局面正在形成。
  1.2 务实开展培训支撑系统的建设
  (1)依托科技创新资源,为培训提供技术支撑。中国热科院在热带经济作物、南繁种业、热带粮食作物、热带冬季瓜菜、热带饲料作物与畜牧、热带海洋生物等研究领域优势明显、实力雄厚,目前热科院拥有国家科技奖励50项,部省级科技奖励1000多项,科技产品300个,授权专利1600多项,行业标准500多项。借助热科院科技技术优势,以科技促培训,有力的推动了培育工作。
  (2)完善师资库,为培训提供人才支撑。院培训中心整合全院人才资源,组建了一批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热爱“三农”工作的教师队伍。目前在库专家1000多人,教学涵盖天然橡胶、木薯、香蕉、油棕、热带牧草、蔬菜、玉米、腰果、剑麻等作物的种植、植保和加工等领域,建立专家“准入”与“推出”机制,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供了师资保障。
  (3)构建教材体系和教材库,为学员提供通俗易懂教材。为了让培训的学员有效掌握培训所学知识,中國热科院的专家组织编写了适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使用的教材,涉及热带经济作物栽培及病虫害防治、冬季瓜菜栽培管理、热带畜牧等方面的教材。其中《热带农业科技服务技术系列丛书》(17册)、《可可栽培与加工技术》、《橡胶树栽培管理技术彩色图说》被遴选为“2017年全国农民培训优秀教材”。
  (4)构建实训基地库,为培训提供实训场地支撑。中国热科院拥有大面积的实验基地,并在儋州建有国家热带农业科技园区,园区已具备一定规模的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成效显著,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周边地区,热科院培训中心亦与多个热科院以外的示范基地拥有长期的合作关系,适合学员开展实操训练。
  1.3 创新培训模式,构建和完善培训运作系统
  (1)采用“导师制”培训模式。院培训中心采用网上自主报名、地方市县组织推荐等方式,经过严格筛选,选取综合素质高、产业规模大、地方带动作用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培训过程中采用“1+N”导师制定向培育模式,将学员分为诸如热带水果种植组、蔬菜种植组、畜牧养殖组和休闲农业组等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个导师团,采取导师跟踪制,长期为学员答疑解惑,挖掘企业潜力,引导学员进行产业孵化。
  (2)推动本土新型职业农民“走出去”。院培训中心组织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到全国优秀省份集中学习,例如2018年组织现代青年农场主学员集体赴武汉市东西湖农广校学习,提升了培训质量,搭建了交流平台,打通了省外现代青年农场主合作渠道,促进优势产业互补合作。参训学员纷纷表示此次收获颇丰,不仅学习了先进理念,提高了自身的水平,也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
  (3)完善菜单式培训模式。为凸显培训的实用性,做到培育有针对性,培训工作小组深入开展培训前的调研,广泛开展宣传和摸底调查,根据地市县的产业结构和培训学员的需求设置课程,深入全省市县乡镇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工作,摸清地方学员的培训需求,精心设置课程,采取菜单式培训模式,将产业规划、政府需求,农民要求结合起来开展培训,提高培训实效。   (4)借助媒体扩影响。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和社会影響力,培训期间,在农民日报、海南日报、中国农业新闻网、新华网、中国农村教育网、省农业厅官网、地方市县政务网等媒体网站发布各类培训新闻,制作宣传美篇。充分利用网络与微信平台等新媒体,宣传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育,增加社会对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了解,提高认知度与影响力。
  (5)建立“终身跟踪”培育体系。积极探索实践参与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式,以农民为本位,教师为引导,互动为机制,培训需求与供给有效结合。强化实训,强化后续服务跟踪。利用院热作12316短信服务平台和“热带农业科技服务”、“中国热科院培训”微信公众号平台,适时向培训点学员发布农业生产管理信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延长了培训服务链条。每期培训班组建学员+导师微信群,搭起学员、导师、学员的长期纽带,建立学员“终身”被指导的服务机制。
  1.4 学员创业发展效果明显
  (1)学员创业典型不断涌现。截至目前,中国热科院承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中,有60余人开始创业,并富有成效。同时通过培训平台,科研院所的新产品、新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与示范,新型职业农民成为科研单位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直接受益者。
  (2)搭起抱团合作发展的平台。通过培训班的学习,学员们结交了领导、专家、教授,学到了迫切需求的知识和技术;建立了我院与学员沟通服务桥梁,为持续服务打下了基础;学员与学员之间成为朋友,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和创业的伙伴,搭建了相互学习、共同致富的合作创业平台。例如海南省东方市学员利用自己创办的“助村公社”,联合学员成立了“联合众邦(海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全省2900多个村级社区建设电子商务平台。
  2 存在问题
  (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激励机制急需建立。目前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存在重培训、轻认证、轻扶持的问题,由于培训有学时和天数的要求,导致部分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2)国家出台的惠农政策要抓落实。国家和省、地方目前已出台众多惠农政策,关于政策的落地工作还需加强,特别是学员关注的问题如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方便的的政策需要加强。
  (3)培训过程的农业信息化模式还有待创新。根据现行的培育项目要求,要求培训机构把授课教师、学员信息、实训基地信息均要录入中国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并需要每位学员下载安装“云上智农APP”,并且通过手机APP进行评价,但是培训的部分学员是偏远山区网络信息不通畅,推广使用APP存在不少困难,培训信息化模式还有待创新,要突出实用性。
  (4)项目验收的文档资料需要简化,标准要统一。项目验收标准要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要的表格资料及相关培训证明材料众多,耗费了带班人员大量精力,带班工程中由于要完成项目验收的要求导致培训重形式、轻实效。
  (5)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针对性、规范性、有效性还亟待提高。精准遴选培育对象、科学确定培育机构、创新形式推进分层分类培训、强化信息化手段应用、做好队伍管理与延伸服务等方面还都有不小的差距。另外,懂创业创新培训精髓的高质量师资极度匮乏,社会资源广泛参与的机制不活,培育的精准程度总体不高,与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的需要还不相适应。
  3 下一步工作计划
  (1)继续加强实训基地和培训师资的建设。加快建设和认定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完善基地管理办法。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建设,建立师资库动态聘用管理办法,采取学员测评、技能比拼等形式加强培训师资的培养,提高师资教学能力和水平。
  (2)注重培育方式的创新,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培训模式。培训采取分段学习模式,采取理论集中授课+基地实训教学+线上自主打卡学习+考核测评一体化培训模式。
  (3)加大典型学员培育,提升社会影响力。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加大优秀典型学员的宣传报道,扩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影响力,提升社会影响力。
  (4)建立农业培训联盟,合作共建农业培训品牌,扩大“热带农业+”培训面,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基础。
  (5)建立统筹培训工作新机制。强化院培训中心统筹管理职能,明确院属单位和部门责任分工及利益分配机制,分类型制定培训规范,提高培训质量,树立培训品牌。
  参考文献
  [1] 贾光辉.浅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家参谋,2019(11):11.
  [2] 韩长赋.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撑[J].农村工作通讯,2013(24):17-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019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