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平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处于全面提质增效的重要时期。本文以平山县为例,分析了该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竞争力。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河北平山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6-0224-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由城乡一体化向城乡融合转变的物质基础。农业产业化是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推进农业由初级农产品向市场商品型转变,由数量效益向质量效益转变,由农户分散经营向规模集约化经营转变[1],由单纯的一产向现代化三产融合转变,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战略举措和重要带动力量。
  1    意义
  1.1    有利于农民走向市场
  个体农户生产规模小且分散,难以抵御市场风险。而采取农、工、商联合的形式,可以把分散的家庭经营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1.2    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家庭承包经营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农民仅靠出售初级产品效益低,产业化经营使农业生产和流通领域、农户和中小企业组织起来,延长农业产业链,这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其扩大再生产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1.3    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用现代工业技术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取代传统技术,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管理农业,用社会化的生产方式取代“小而全”的自给半自给的小农生产方式。这不仅可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还有利于改变农民落后的传统思想观念,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2    发展现状
  平山县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完善体制、创新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核桃、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主导产业初步实现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标准化、专业化养殖小区和规模种植基地,成为保障农业生产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农民组织起来与龙头企业对接、与专业合作组织对接、与市场对接,逐渐成为农民实现增收的基本手段。2018年,全县培育省级扶贫龙头企业10家、发展县级以上农业园区43家,市级产业化联合体1家,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7家,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成功探索建立了“大产业覆盖、小产业带动、点对点帮扶”产业扶贫模式,涌现出了泓润生态园、下槐南文都等一批产业扶贫先进典型,在全市率先实现脱贫出列,摘掉了长达32年的贫困县“帽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 324元。
  3    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
  由于土地流转率不高,在土地资源整合方面比较滞后,中药材、食用菌等农业特色产业仍处于规模小而且分散发展阶段,规模效益始终得不到显现。
  3.2    经济效益不突出
  由于难以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缺乏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大型农业企业,致使全县农业产业仍是以初级农产品为主,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较低,抗市场风险能力差,无法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2-3]。
  3.3    利益聯结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之间只是简单的土地租金、就业薪金等简单的租用或薪酬关系,在农产品方面也停留在订单生产、代购代销层面上,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助协作、联动发展的深层次合作。
  3.4    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虽然在产业化发展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农业产业投入大、见效慢、周期长,财政补贴只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发展投入,导致产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4    发展对策
  4.1    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带动
  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积极培育打造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4.2    搭建科技合作平台
  紧紧依托西柏坡产业研究院,围绕全县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的提质升级与河北农业大学建立更深层和更广泛的战略合作关系,为推动平山县现代农业产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技术和资源支撑。
  4.3    培育科技示范载体
  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各职能部门联动发力、集中扶持,在技术研发、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农产品品牌等方面谋划构建新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转化、推广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提高龙头企业 在科技示范带中的引领、辐射、带动和服务能力。
  4.4    实施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工程
  把握好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定位,大力发展核桃、食用菌、中药材、水果、蔬菜等特色山地作物,全产业链开发,开展形象设计,厚植文化内涵,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全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5    挖掘农业产业新业态
  利用“旅游+”“生态+”“加工+”等模式,产业间相互渗透、交叉重组、要素聚集,以绿色生态农业为基、美丽田园为韵、农耕文化为魂,促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建成一批联结紧密、运行规范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4]。
  5    参考文献
  [1] 李建伟,翟洪榕.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09(2):8-9.
  [2] 万玉霞.肥西县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11):1-2.
  [3] 张会新.陕西水果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9):5591-5593.
  [4] 刘志丹.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162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