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棚杨梅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总结了大棚杨梅栽培技术,包括园地选择、品种选择、建棚、移栽定植、温湿度管理、授粉与疏果、肥水管理、中耕除草、整形修剪、防风雪危害、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杨梅;大棚栽培;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6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4-0090-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杨梅是大众十分喜爱的水果,具有健脾、消食、止渴等功效。杨梅露地栽培在果实发育成熟期,适逢春夏阴雨季节,温暖潮湿,果实极易吸水而馊。采用大棚设施栽培,既可减轻杨梅病虫害发生,提高产品质量,又可提前上市15 d左右,延长采摘8~10 d,增加经济效益[1]。现将大棚杨梅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园地选择
  宜选择年平均气温15~21 ℃、降水量充沛的地区,以土质疏松、排水良好、pH值4.5~6.5的砂质土壤为宜。坡向以东南向为好;坡顶风过大,设施容易损坏;山坡坡度不能过陡,应选择坡度25°以下的山地。
  2    品种选择
  充分考虑栽植地土壤、气候、环境条件及市场需求,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害特性、良好经济性状或地方特色的品种。目前,栽培的主要品种有东魁、荸荠种、早佳等。
  3    建棚
  3.1    建棚材料
  平地大棚用2.54 cm鍍锌管;山地搭建大棚时,由于山地一般较陡,应采用3.81 cm镀锌管。棚膜可选择聚乙烯无滴膜或聚氯乙烯无滴膜,具有无滴、不吸尘、透光好、保温性好等特点,0.07~0.08 mm薄膜使用1~2年,0.10~0.12 mm薄膜使用3~4年。
  3.2    建棚方法
  棚顶高4.5 m,肩高3 m,棚中间每隔4 m立1个钢管垂直支柱防雪害。垂直支柱之间再用钢管呈三角形固定,棚四周立三角形支柱防风害。单棚占地333 m2为宜,大棚方向以南北向为好,或者按坡向建棚。大棚进出口高度不同时,棚顶隔一定距离建设一个通风窗,以利于通风降温。同时,配置灌溉系统和机械卷膜装置。
  4    移栽定植
  一般采用大树移栽,选择十至十五年生的健壮杨梅树。种植株行距以4 m×4 m为宜,栽植密度660株/hm2,剪除过高枝条,使树冠高不超过3 m。由于杨梅雌雄异株,栽植时必须配置雄株[2],一般配置雄株1%即可;或每棚高接雄株枝条3~5条。
  移植时间以3月下旬至4旬上旬为佳。栽植穴混入堆肥或草木灰20~30 kg/穴。定植后,压实浇水,并在根旁土表铺草20~30 cm。
  5    温湿度管理
  5.1    温度调节
  12月底至翌年1月初覆膜保温,1月至2月上旬保持15~25 ℃,盛花期授粉适宜温度25~30 ℃,授粉后至第1次生理落果期最高温度不能超过30 ℃,幼果期至采摘期棚温不能高于35 ℃。1—2月气温较低,10:00—11:00揭膜开窗通风,15:00关闭,方法是掀开两边薄膜、保留顶部薄膜。开花期前后,大棚提前至8:00—9:00开启,15:00以后再密封棚膜升温,关棚以后棚内温度不超过30 ℃[3]。
  5.2    湿度调节
  1月至2月上中旬开花前,相对湿度80%左右;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开花期,相对湿度65%~70%;幼果期相对湿度70%~80%,成熟期相对湿度65%~75%。地面可覆盖地膜,湿度低时,地面泼水或畦沟(深30~40 cm)过水[4]。改露地的被动供水为主动供水,采用滴灌供水,并开深排灌沟防积水,土壤含水量一般控制在60%~65%之间,转色期至成熟采摘期降低土壤含水量至55%~60%之间。
  6    授粉与疏果
  6.1    授粉
  杨梅花属风媒花,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人工采集雄花,将花粉抖落于干燥洁净的容器内。当20%~30%雌花进入盛花期(花瓣紫红色)时第1次授粉。选择晴天13:00—15:00、棚内温度25~30 ℃、相对湿度低于65%时,借用外力将花粉吹到雌树上;或折下雄花枝放在矿泉水瓶中挂到结果树上,朝雌花枝吹。不同品种授粉量不同,荸荠种最多授粉2次,东魁杨梅2~3次。授粉完毕后,将雄花枝带出棚外,以免授粉过多。7~8 d观察坐果率,结果率不高的进行第2次授粉。
  6.2    疏果
  疏果一般在4月中下旬进行。幼果果径达0.5 cm时,分2~3次疏果,间隔期7~10 d。东魁品种每个结果枝留1~2个果,荸荠种留2~3个果。   7    肥水管理
  7.1    水分管理
  2—5月一般8~10 d滴灌1次,转色至成熟期10~12 d滴灌1次。7—12月适当控制肥水,减少夏梢抽发,提高花芽质量和数量。
  7.2    肥料管理
  氮、磷、钾肥以3∶1∶6为宜,施肥时间较露地杨梅提早1个月。壮果促梢肥在4月上旬施,100 kg果实施2.5~3.0 kg硫酸钾;采后肥在6月中旬施,一般施复合肥0.5~1.0 kg/株;基肥在9—10月施用,一般施菜籽饼3~4 kg/株。在滴灌时,可混施0.1%~0.2%浓度的肥料。
  8    中耕除草
  杨梅园采用自然生草法,可覆反光膜,有利于改善光照条件,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每2年果园土壤深翻1次。
  9    整形修剪
  9.1    整形原则
  大棚内的光照强度较露天差,要拉开大枝和中心枝的角度,多培养内膛枝,增加结果层面。对于朝西的大棚,修剪时要注意靠阳面适当增加结果枝。
  9.2    修剪技术
  整形修剪一般在6—7月或10—11月进行,树形采用扁圆形,树冠高度控制在3 m以内,顶部距棚顶1 m。疏删和短截相結合,剪除徒长枝、弱枝、病虫枝、交叉枝。设施杨梅树势容易衰弱,可适当重剪,短截部分结果枝,促发新枝,扰乱树形的结果枝组可以从基部删除。如荸荠种树势中庸,宜留部分枝梢分枝,部分枝梢结果。
  10    防风雪危害
  10.1    防风措施
  设施大棚设计时,降低迎风面,立柱采用倒三角形支撑,以增加抗拉强度。随时关注天气预报,经常检查压膜线是否牢固,及时加固。
  10.2    防雪措施
  搭架时注意雪压负荷,立柱用混凝土砌成基座,增加承受力。棚面坡度适当加大,有利于降雪自然下滑。关注天气预报,降雪时注意密封大棚、薰烟加温、及时扫落积雪,以防压垮大棚。
  11    病虫害防治
  杨梅病虫害主要有褐斑病、卷叶蛾和柏牡蛎蚧。
  杨梅褐斑病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体抗性;6月底至7月初杨梅采后喷1次杀菌剂,药剂选用1∶2∶200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清除落叶,减少病源。杨梅卷叶蛾防治:在幼虫期喷施25%灭幼脲或菊酯类农药1 500倍液。杨梅柏牡蛎蚧防治:冬季清园,可选用1.0~1.5 °Bé石硫合剂杀菌;7—8月第2代发生初期,选用99%绿颖,在早晨或傍晚避开高温喷雾防治。
  12    参考文献
  [1] 黄士文,戴智慧,倪穗.大棚内地温和光照强度对荸荠种杨梅果实品质的影响[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6,35(4):9-13.
  [2] 邹秀琴.大棚促成与网式避雨栽培对提升杨梅品质的效果[J].浙江柑橘,2017,34(4):40-42.
  [3] 邹秀琴,孙钧,张林,等.东魁杨梅2种山地设施避雨栽培的研究及应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8,59(9):1694-1699.
  [4] 柴春燕,黄士文,周和锋,等.杨梅大棚促成栽培关键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4,30(2):167-1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189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