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背景下应用技术型高校微课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是“互联网加上所有传统产业”,但这不是简单的二者结合,而是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使互联网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从而创造出新的发展环境。“互联网+”的概念逐渐融入教学过程中,以“互联网+”的理念进行教学,在“互联网+”这样的背景下,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水平。本文将针对“互联网+”背景下应用技术型高校微课平台建设与应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应用型高校;微课平台;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4-0119-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教育产业与信息技术全面融合,在线学习、网络作业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创新,微课也同样有着一定程度的发展。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并且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式,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社会、企业、学校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机遇。学校通过建设微课平台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课业水平,但是若学校建设微课平台会有着建设难度大、成本过高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利用“互联网+”这一概念下建设微课平台可以很好地突出学校和教师的特点,符合学校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1]。因此,探索“互联网+”的微课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微课的概念以及制作方式
  微课程是一个简短的课件,旨在使学习者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是一种短而完整的教学活动,以视频等媒介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围绕一定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视频不是高质量课程的视频,也不是完整的40分钟课堂视频。一段微课是围绕学科的相关知识点、实例、练习、难题、实验操作等,有机地结合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相关资源,制作一个长度在5~15分钟的短视频,短视频主要是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范围内[2]。而且微课课程的制作是多元化的,最为常用的方式是录像软件记录幻灯片的放映过程,然后生成录像文件。视频文件也可以通过视频工具或录制和广播系统直接录制。录像工具包括摄像机、手机、摄像机等[3]。这些软件或者设备操作简单,携带方便,使用便利。并且从教学的层面上看,使用什么工具制作微课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微课要围绕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微课的教学设计,即如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微课平台的建设
  2.1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
  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搭建移动微课程平台时,教师可以在微信平台注册微信公众号,并使用公众号将相应的课程材料、讲座视频、PPT和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整合讲解与分析,并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给学生群体[4]。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的嵌入式插件直接播放相应的学习材料。而且学生并不需要下载安装其他应用程序,这是打破了传统微课形式,同样也是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看见推送内容并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内容,这样可以学习以及预习课程知识,而且在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下,新关注平台的用户也可翻阅历史消息,看到教师过去发布的学习内容,并且可以使用关键词来搜索想要寻找的知识内容,并且,教师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中设置菜单分类,建立二级菜单,将不同类别的知识内容进行分类处理,方便学生寻找到自己想要预习或者复习的知识内容[4]。这样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当中,所以建立基于微信公共平台的移动微课程平台势必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2 基于微博平台的建设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微博活跃用户在不断地增长,已然成为互联网上最常用的社交媒体之一。毫不夸张地说,每天刷微博已经成为每个学生的日常习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在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微博与其他同事的交流与沟通,确定课程知识的重点。在此基础上,整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点关系图,根据知识点的具体情况组织设计课程教学计划,最后记录教学视频,制作PPT,完成微课的制作流程[5]。在微博这个平台中,不单单要注重教学平台的增加,还要注重教师对该教学平台的重视,通过在平台上与同学以及其他同事的交流沟通,获取新的教学观念以及新的知识内容。而且在教学知识之前,在微博上发布相关知识内容,提前让学生了解课时内容,并且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更详细以及更深入的了解,通过提前预览知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6]。此外,学生可以在微博预览相关知识内容时,可以在知识内容下进行互动交流,发布自己的见解与想法,教师及时对学生反馈内容进行分析,再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些调整,这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时至关重要的,只有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与见解才能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在学生发表见解與想法时,可以与其他学生进行详细深入的交流探索,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 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建设
  超星学习通是面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专业平台。用户可以在超星学习通上自助完成图书馆藏书借阅查询、电子资源搜索下载、图书馆资讯浏览,学习学校课程,进行小组讨论,查看本校通讯录,同时拥有电子图书,报纸文章以及中外文献元数据,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移动学习服务。目前已建成《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平台,正在建设《嵌入式系统》课程微课平台,今年秋季开学就可以全面投入使用。
  2.4 多媒体题库的建设
  一般来说,多媒体题库有两种类型:主观题和客观题。客观问题主要包括填空、判断、选择和阅读问题。主观问题是根据不同的课程类型来教授知识。以计算机构成原理的实验性主观问题为例,主观问题包括程序问题和构成问题。目前,人们可以使用该系统对客观题进行自动评分,而主观题则需要教师手工修改答案。同时,“互联网+”下的微课平台的主要特点是灵活性,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可以通过音频、视频、图片和文本来回答主观和客观的问题[7]。   2.5 Question and Answer板块的建设
  通过对实际教学情况的总结和分析,发现无论是哪门课,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在传统课堂教育上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解决,最终导致学而无用、学而不会。尤其在技术试验课程上,这种现象出现的频率较高,因为技术实践课程需要经过许多复杂而烦琐的实验操作细节和步骤,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法一对一地进行问题解决,所以才导致了学而无用、学而不会[8]。因此,就需要相关人员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微课平台设置Question and Answer板块。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发表一些常见的问题和答案。另一方面,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可以在这个版块中发布提问,教师与其他学生都可以回答提出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可以完成知识的实时更新,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性,也可以提升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质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因为微课的视频时间短且紧紧围绕着相关知识点,学生容易集中注意力学习,并且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微课的传播力较广,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视频进行学习,使现代人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现如今已经进入到“互联网+”的时代中,社交网络媒体对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对社会业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教育行业中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教师在利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在微课平台建立后,学生可以利用该平台随时随地完成课程视频和PPT的获取,更有效地完成知识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9]。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即时学习”给人们来带的问题,虽然“互联网+”的时代已然到来,但是对于“互联网+”的探索还是远远不够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分钟学会xxx”的文章、视频标题随处可见,都在致力于让缺乏耐心的人们“更便利、更即时地获得知识”。但是,知识并不是唾手可得的,所以在微课平台建设上还要考虑到其他问题的存在。从而达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因此,探索“互联网+”的微课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宋博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高职微课设计与开发——以“超声波焊接家族”微课为例[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0(1):51-53.
  [2] 王璐,史政,陈晨.移动微课教学平台的师生交互模式设计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6):87-89.
  [3] 周慧珍.高校机械类实验课程的微课设计与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9(5):227.
  [4] 尹哲峰.基于学分制的微课资源应用网络平台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2):49-51.
  [5] 李婷,柏宏权.国内微课研究的热点演化与前沿趋势[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9,35(1):117-122+124.
  [6] 吳罡,吴丽玲.微课平台在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中的优势探讨[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38(6):136-138.
  [7] 林学栋,赵君.高职院校微课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以南通某高职院校为例[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3):96-100.
  [8] 仇学敏.微课“程序基本结构”课程设计[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9):217+222.
  [9] 潘香萍.高职院校中的不同学科下的微课教学有效性分类研究——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视界,2018(23):138-139.
  [通联编辑:张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311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