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网络教学模式的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晓生

  摘要:21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普遍发展,衍生了多种网络形式,也被称为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改革,尤其是在教育方面,改革更新了一些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给一些传统课程带来严重影响,使得诸多课程的教学模式符合时代发展。本文将从我国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和目标、网络教学的主要模式、网络教学模式的内容和特征以及重要性、基于网络模式的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四个方面,对网络教学模式的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网络教学;计算机;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6-0168-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術越来越发达,并在人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快速普及与普遍应用,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引起了一系列改革,其中特别是网络教学模式的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尤为突出。现在,我们国家关于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情况如何,且在此基础上,对于计算机教育我们需要如何开展和创新呢,下面将从四个方面对其展开研究。
  1 我国计算机教育教学的现状和目标
  目前,网络以其先进的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空前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极受教育领域重视[1]。而计算机教育在我们国家一般有三类,首先是普及教育,对于接受计算机普及教育的人来说,一般都是刚刚学习计算机,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实践还不足,我们国家现在总人口高大14多亿,但是会使用计算机的仍然很少,甚至不到总人口的一半,普及率相比较一些发达国家差距还很大。其次是关于计算机使用技术方面的教育,使用计算机的目的,就是在平时的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依靠对计算机熟练地解决问题。然后是专业计算机的教育,计算机专业学生要全面掌握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和有关技术。我们国家的计算机技术和与之有关的产业都是靠计算机专业学生来发展。除了包括大学里面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还有使相关培训机构里面的学员。术业有专攻,这些学生对于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都特别高。前两种的情况,是计算机普及教育的范围,其他专业的学生也都要学习。当今社会是计算机网络大数据时代,我们在进行计算机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加强计算机技术,加强网络教学的力量,因为根据以往社会的发展历史,每一次社会的变革都是科学技术的改革,如若不会改革创新,就会被社会前进的步伐所淘汰。
  2 网络教学的主要模式
  网络教学属于依托当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来进行各种教学的形式,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在局域网或者是互联网实行,它能结合网络的优势,全面展示教学的内容,详细地说,有以下几种:
  2.1相互协作式网络教学模式
  何为相互协作式网络教学模式,简单地说,就是若干个学生,经过沟通协调,强化对学习知识的了解。这个过程需要四个构成部分,其中包括成员、辅导教师和合作学习氛围。辅导教师的作用就是组织和监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中合作学习氛围必须要优良,这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可以说,这种网络教学模式最为普及,并在老师和学生的合作方面更加公正公平,可让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得到更好的释放。
  2.2 探索式网络教学模式
  探究式网络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能力的教学方式,探究式网络教学在老师明确课题之后,可通过教师的帮助,让学生探索学习,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此种模式,主要就是为了让学生提高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
  2.3讨论式网络教学模式
  讨论式网络教学模式,是现阶段应用最广的网络教学方式,其指的是学生在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自由发言,老师不会过多干涉,但是需要把握一定程度,此种模式可分为两种,包括同步讨论与异步讨论。选择哪种模式,取决于学生使用什么样的平台。
  2.4板书网络教学模式
  板书式网络教学模式顾名思义,主要是指把传统教学模式的授课内容,利用网络展现出来。但是和传统模式不一样的是,它所利用的传播方式不同,而且它投讲的内容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它的优点在于,不受上课时间、上课场所和学生人数的约束。举个例子,老师能通过一些方法把授课内容放在网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使用这些资源,这样对不同的学生,自主性学习方面有很好的优势。这种教学方法的缺陷在于,学生和老师缺乏更好的交流沟通。而同步模式就可以不受这方面的限制,授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同学对所学的知识加强复习,加深印象,并且对于所学还可以查漏补缺。此种模式,老师能利用通信工具来讲课,讲课内容更容易理解,学生能更好得到领悟,老师还能地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但是此种模式的弊端是,教学的主体依然是老师,学生处于被动位置。
  2.5单独辅导网络教学模式
  以前在教学授课的时候,因为学生的数量多,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缺乏对于学生的单独辅导。所以,针对此种现象网络教学出现新的单独教学方法。此种模式利用的是学习软件,学生可以自己学习,老师也可以利用软件单独对某个学生进行辅导,这种方式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教师资源,并且节省人力和老师精力。
  3网络教学模式的特点
  通过互联网进行教学必须要有相应的学习资源,让学习资源得到全面的展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有目的性地对学习资源进行选择。相比较传统的教育模式,网络教学的优势更加突出:第一它能汇总不一样的学习信息,然后通过不同的形式网络工具来授课,同时学习资源可以得到多元化的随机利用与汇总。第二,通过这种模式,能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也可以针对多种不同的学习之间可以交流好的学习经验,从学习途径上来讲,学生可以有多种选择,利于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而计算机教育是建立在网络教学模式上,无论是通过局域网还是互联网,师生可以随意实现站点连接。同时,多媒体网络远程操作授课方式,相比较传统的授课方式,更有利于增强老师的讲课效果,而且,由于网络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的普及与应用,学生可在学习计算机和互联网方面得到更好地掌握。可以说这种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并且可通过师生之间计算机的连接,提高对学生管理效率。对于学生来说,这种网络教学模式可以更加主动地学习,不受时间、空间、资源和环境的束缚。   4基于网络教学模式的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
  目前,对于新时代教育发展,如果想要使互联网教学模式充分展现出它的优势和作用,并适应互联网教学这种模式,在教育改革方面一定要做好下面几点。
  4.1网络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主导策略
  在以前授课的时候,占据主动的是老师,上课的多数时间和课上的发展走向都是老师占据着,学生都是处于被动的位置,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相比较以前的这种教学模式,互聯网教学模式是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位置,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自主发挥和创新。它能展现出更多更佳的方式,让计算机教学达到好的效果。关于计算机教学,学生必须要做很多的练习,全面学习相关知识并能熟练掌握。由于在计算机教学模式下,课堂上的时间不是无限的,课堂上学到知识学生肯定不能一下子完全掌握,这样的话,学生能在课余之后,借助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巩固所学,而且更有助于学生把所学和实践有效地结合。
  4.2网络教学模式下的教师引导策略
  互联网教学模式开展的计算机教育,其特点主要是让过去单一枯燥的传统模式一去不复返。网络教学模式下老师能够利用网络多媒体平台来进行授课,在这种情况下,能把师生密切连为一体,建成一个完整的讲学机制,并且,老师能利用自己的计算机和学生面对面交流,还可以利用一些监管的程序,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学生也还可以利用电子举手工具和老师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方式的授课模式,不但可以给学生构建一个科学的学习环境,而且也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习的兴趣也特别高涨,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知识。
  4.3网络教学模式下评价策略
  以前的授课模式关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判断,就是依托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与考试成绩,此种考评方法太单一,并且考评出来的结果也不能达到百分百正确,同时以前的教学模式,老师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面对面逐一辅导,大大占据了老师很多的精力。而在进行计算机授课的时候,新的互联网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老师精力的消耗,如果学生有什么不明白的内容,可以进行投票,这样的话如果遇到普遍共性的问题,老师能一次性对全部学生进行讲解,减少老师所用精力。从这方面来讲,增强了教师辅导的效率。
   4.4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网络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教育教学比以前的计算机教育有更多的优势,首先对于好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在很短时间时间达到共享。举个例子,学校能把一些好的授课内容放在互联网上,学生可以自行下载。在课余的时间,学生还能进入网络课堂再加深学习,学生通过网络能全面更好地利用这些好的学习资源。
  5结束语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 步,基于网络的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而基于网络教学模式的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不但能在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得到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而且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还能加强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学习主体的作用,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能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所以,关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提高学习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朱玉梅.网络环境下教育模式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
  [2] 石彦芳,刘丽华,周檬.基于网络教学模式的计算机教育改革探讨[J].才智,2015(13):82-84.
  【通联编辑:光文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438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