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E两优1453的选育与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E两优1453是用两系不育系E农1S与恢复系R453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综合抗性较好、熟期适宜等特点,201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两系杂交稻;中籼稻;E两优1453;选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S51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23-0033-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23.00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breeding and application of two-line hybrid indica variety E-liangyou 1453
  LI Jin-bo1,XIA Ming-yuan1,ZHOU Hou-cai2,CAO Yong-sheng2,WAN Bing-liang1,QI Hua-xiong1
  (1.Food Crops Institute,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ubei Key Laboratory of Food Crop Germplasm and Genetic Improvement,Wuhan 430064,China;2.Wuhan Longfecu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Wuhan 430064,China)
  Abstract: E-liangyou 1453 is a two-line hybrid medium indica new variety combined by PGMS line E-nong 1S and R1453. The variety showed high yield, fine grain quality, comparatively good multiple resistance and suitable maturity. It was registered and released to commercial production by Hubei Provincial Crop Appraisal Committee in 2019. The breeding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key technical points of cultivation and seed production of E-liangyou 1453 were introduced.
  Key words: two-line hybrid rice; medium indica rice; E-liangyou 1453; breeding; application
  E农1S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广占63-4S[1]为受体、以抗稻瘟病品种GD-7[2]为供体,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选育的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1和Pi2的两系不育系,201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以E农1S为母本配制的杂交组合目前已有E两优476[3]、E两优186[4]、E两优222和E两优78[5]等,均先后通过了国家和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E两优1453是利用E农1S和恢复系R1453配组育成的两系中籼稻新组合。在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中,该组合表现出产量高、米质较优、综合抗性较好、熟期适宜等特点。E两优1453于2019年7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稻瘟病轻发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1  选育经过
  1.1  父本的选育
  R1453是以扬稻6号为轮回亲本,与抗白叶枯病恢复系CBB23杂交和回交育成的优质高产中籼稻恢复系。其中扬稻6号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中籼稻品种[6];CBB23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抗白叶枯病品种,含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2008年春季在海南以扬稻6号为母本、CBB23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扬稻6号/CBB23;2008年夏季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以扬稻6号为轮回亲本进行回交;2009年春季在海南省对BC1F1进行接种鉴定,抗白叶枯病的单株全部混收;2009年夏季在江夏区种植BC1F2,然后经过湖北省和海南省一年种植两季,在综合性状优良的株系中选择优良单株,同时通过接种鉴定筛选抗白叶枯病的单株,至2011年夏季到BC1F6代基本定型,命名為R453。
  1.2  杂交组合的选育
  2012年春季在海南省用E农1S与R453测配,夏季在武汉隆福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金湖生态科技园鉴定杂种优势,表现出抗稻瘟病、米质优、丰产性强、熟期适宜等特点,入选优势组合,暂定名为E两优1453。同年夏季在江夏区小面积试制种,2013年和2014年该组合在武汉隆福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金湖生态科技园参加了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品种比较试验入选,2015年和2016年参加了湖北省中稻区域试验。
  2  产量表现
  E两优1453于2013年夏季在江夏区试验基地参加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为9 540.0 kg/hm2,比对照扬两优6号增产4.50%;2014年夏季在江夏区试验基地参加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为9 652.5 kg/hm2,比对照丰两优4号增产2.47%。E两优1453于2015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0 105.5 kg/hm2,比对照丰两优4号增产0.39%;2016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9 230.3 kg/hm2,比对照丰两优4号增产4.5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9 668.0 kg/hm2,比对照丰两优4号增产2.34%。   3  主要特征特性
  3.1  农艺性状
  E两优1453在湖北省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4.0 d,比对照丰两优4号长0.3 d。株高为120.2 cm,穗长为25.6 cm,有效穗数为265.5万/hm2,每穗总粒数为148.5粒,结实率为87.2%,千粒重为30.5 g。株型适中,生长势强,分蘖力强,穗层整齐;叶色绿,剑叶适中、直立;粒直背型,稃尖无色、无芒,后期转色好。
  3.2  稻米品质
  E两优1453整精米率为62.7%,垩白粒率为28%,垩白度为6.2%,直链淀粉含量为14.5%,胶稠度为61 mm,长宽比为3.1。
  3.3  抗病性
  两年区域试验鉴定结果表明,E两优1453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为2.8,中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耐热性综合抗性1级,耐冷性鉴定为中感。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稀播,培育壮秧
  E两优1453秧田用种量120~150 kg/hm2,大田用种量15.0 kg/hm2。浸种时用强氯精杀菌,稀播匀播,培育分蘖壮秧。二叶一心时施断奶肥,施尿素75 kg/hm2,移栽前5~7 d施送嫁肥,施尿素75 kg/hm2。移栽时平均每株带蘖2个以上。
  4.2  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
  移栽秧龄控制在30 d左右,栽插株行距为20.0 cm×26.6 cm,每穴栽插2粒谷苗。
  4.3  科学施肥,浅水勤灌
  需肥水平中上,采取重施底肥,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忌中后期偏施氮肥。一般施45%水稻专用复合肥375~450 kg/hm2作底肥,插秧后5~7 d结合施除草剂追施尿素105~150 kg/hm2,幼穗分化3~4期施氯化钾112.5 kg/hm2。前期浅水促分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后期以湿为主,忌脱水过早。
  4.4  综合防治病虫害
  秧田期注意防治稻蓟马,大田要及时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在孕穗后期及抽穗期预防稻曲病。做好田间病虫调查,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喷药防治,确保丰产增收。
  5  制种技术要点
  5.1  合理安排好安全抽穗扬花期
  在湖北省实行夏制,抽穗扬花期安排在8月中下旬较为理想。第一期父本5月上旬播种,与母本的播期宜相差在30~35 d。
  5.2  稀播匀播培育大蘖壮秧
  父本、母本均采用水播水育,父本用种量6.0 kg/hm2,播量300.0 kg/hm2。母本用种量22.5 kg/hm2,播量375~450 kg/hm2。播种前用强氯精进行杀菌处理。
  5.3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父本、母本秧龄20~25 d移栽较为适宜。母本插37.5万穴/hm2,每穴插2~3粒谷苗,基本苗150万/hm2左右。父本插3.0~6.0万穴/hm2,每穴插2粒谷苗,插发并举。
  5.4  加强肥水管理,搭好高产苗架
  施肥应坚持“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看苗补施追肥[5]。制种田施肥水平控制在纯氮187.5 kg/hm2左右。
  5.5  水浆管理
  薄水插秧,活蔸露田,浅水勤灌,干湿交替。当母本苗数达到300万/hm2时晒田,复水后要浅灌勤灌。注意抽穗扬花期遇高温要灌深水,降温增湿。灌浆到成熟阶段应浅水间歇灌溉,切忌断水过早。
  5.6  及时调节花期,确保盛花期相遇
  在进行叶龄记载的基础上,以幼穂剥检为主,进入幼穂分化期后开始对父母本幼穂进行剥检,每3 d 1次,以母本始穂早父本1~2 d为最佳相遇标准,否则就要进行调控。
  5.7  科学使用赤霉素
  E农1S、R1453对赤霉素敏感,母本赤霉素用量控制在225 g/hm2左右即可。原则上对其施用赤霉素要做到早、准,即在全田抽穗达到5%~10%即开始喷施赤霉素。第一次施用以30~60 g/hm2较为适宜。隔天后喷施第二次,赤霉素用量以150~180 g/hm2较为适宜。遇低温阴雨天气,适当增加赤霉素用量。
  5.8  注意防治病虫害
  在全生育期注意防治螟虫、纹枯病等病虫害。在抽穗期注意防治稻粒黑粉病和稻曲病。一般在破口期、见穂期和齐穂期用克黑净或爱苗各防治1次病虫害。
  5.9  防杂保纯,确保种子质量
  从制种生产开始到种子收割装袋入库的各个生产环节都要严格防止生物學混杂和机械混杂,对于田间杂株做到发现1株除掉1株。在母本授粉结束后20 d即可抢晴天收割,先割父本,后收母本,并安排专人、固定专用收获工具和晒场,避免种子混杂,确保种子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振玉,张国良,张从合,等.中籼型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S的选育[J].杂交水稻,2002,17(4):4-6.
  [2] 柳武革,王  丰,金素娟,等.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Pi-1和Pi-2基因改良两系不育系稻瘟病抗性[J].作物学报,2008, 34(7):1128-1136.
  [3] 李进波,夏明元,万丙良,等.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E两优476的选育与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24):6360-6361.
  [4] 夏明元,李进波,万丙良,等.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E两优186的选育与应用[J].杂交水稻,2017,25(6):18-20.
  [5] 金卫兵,夏明元,戚华雄,等.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E两优78的选育与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23):24-26.
  [6] 徐卯林,张洪熙,黄年生,等.优质高产抗病中籼新品种扬稻6号的选育及利用[J].中国稻米,2001(1):24-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886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