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C两优0861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介绍了杂交稻C两优0861的特征特性,从适期播种与培育壮秧、精细整地、适时移栽、平衡施肥、水浆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杂交稻;C两优0861;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1-0018-02
C两优0861是江西先农种业有限公司以C815S×R0861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2017年通过国家级审定(国审稻20170032)。现将C两优0861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特征特性
1.1 生育期
C两优0861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7.8 d,较对照丰两优四号短1.9 d。
1.2 农艺性状
C两优0861品种株叶形态好。植株较矮,株型集散适中,茎秆粗壮,主茎17叶,劍叶挺直。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有效穗多,穗大粒多,结实率一般,适应性广,耐肥抗倒,丰产性好,熟期转色好。区试农艺性状表现:株高114.9 cm,穗长24.3 cm,有效穗数253.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98.2粒,结实率80.9%,千粒重26.3 g。
1.3 产量表现
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652.5 kg/hm2,较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8.3%;2015年续试,平均产量10 333.5 kg/hm2,较丰两优四号增产6.8%;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993 kg/hm2,较丰两优四号增产7.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750 kg/hm2,较丰两优四号增产6.0%。
1.4 稻米品质
C两优0861整精米率64.0%,长宽比3.1,垩白粒率21%,垩白度3.9%,胶稠度80 mm,直链淀粉含量14.3%。
1.5 抗性
C两优0861水稻2年稻瘟病综合指数分别为3.4、3.7,白叶枯病7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感白叶枯病,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C两优0861在皖东可作一季中稻种植。一般空茬掌握在4月15—25日播种;菜茬掌握在4月下旬播种;麦茬可掌握在5月上中旬播种。播种期的确定既要防苗期低温冷害,又要避开7月下旬至8月上旬抽穗扬花期高温热害。
“秧好一半谷”,培育壮秧是高产栽培的基础。播种前选晴天晒种1~2 d,然后用25%咪鲜胺浸种,预防苗期病害。稀播匀播,使每株秧苗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养分、光照充足,有利于培育多蘖壮秧。秧田播种量控制为150 kg/hm2,大田用种量15 kg/hm2。为防止秧苗徒长,可用300 mg/kg多效唑对芽谷进行拌种,晾干后再播种。肥水管理要做到出苗期畦面保持湿润,二叶期后浅水勤灌促分蘖[1]。秧田施尿素300~450 kg/hm2、普钙375~450 kg/hm2、氯化钾225 kg/hm2作基肥;二叶一心期施“断乳肥”,施尿素45~75 kg/hm2;移栽前3~5 d施“送嫁肥”,施尿素45~75 kg/hm2。
2.2 精细整地
干耕水整,用58.8 kW以上的大拖拉机旋耕。对于秸秆全量还田的,应将秸秆切碎、撒匀,上水吃透后,二次旋耕,再用小耕田机蹋平。
2.3 适时移栽
合理密植,秧龄控制为25~30 d。宽行窄株栽插,栽插规格16.7 cm×26.7 cm或13.3 cm×30.0 cm,空茬栽植19.5万~22.5万穴/hm2,菜茬、麦茬栽植22.5万~27.0万穴/hm2,保证基本苗为75万~90万株/hm2 [2]。
2.4 平衡施肥
目标产量10 500 kg/hm2,一般施纯N 240~270 kg/hm2、P2O5 105~135 kg/hm2、K2O 225~255 kg/hm2。基肥占总施肥量的50%,分蘖肥占总施肥量的35%,穗肥占总施肥量的15%,穗肥以保花肥为主[3]。基肥在施优质农家肥15 t/hm2或秸秆全部还田的基础上,施45%复合肥600 kg/hm2、尿素52.5 kg/hm2,有机肥在翻耕前施用,化肥在耕后耙前施用,整地耙匀。分蘖肥施尿素172.5 kg/hm2,在栽后5~7 d结合除草剂施用。根据苗情、天气等情况酌情施用穗肥,一般施尿素75 kg/hm2+60%氯化钾75 kg/hm2,保花肥在倒2叶露尖时施用[4]。
2.5 水浆管理
全生育期采用浅湿间歇灌溉技术,除水分敏感期和用药施肥期采用浅水灌溉外,一般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浅水栽秧,寸水活棵,湿润促分蘖,够苗前(预期穗数80%)及时烤田,根据天气分次烤田控苗。有水孕穗,干干湿湿到黄熟,成熟前7 d断水[5]。
2.6 综合防治病虫害
采取种子处理、科学肥水管理等农业措施防治病虫害;在此基础上,根据病虫测报情况适时用药,重点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5月下旬至6月上旬重点防治1代二化螟,用10%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450 mL/hm2+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90 g/hm2,兑水450 kg/hm2喷雾;6月下旬至7月中旬重点防治纹枯病,同时兼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可用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20 g/hm2+24%噻呋酰胺悬浮剂300 mL/hm2,兑水750 kg/hm2喷雾;水稻破口前7~10 d重点防治穗颈瘟、稻曲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用40%稻瘟灵乳油1 200 mL/hm2+43%戊唑醇悬浮剂180 g/hm2+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20 g/hm2兑水750 kg/hm2喷雾[6]。
3 参考文献
[1] 刘永柱,肖武名,王慧,等.超级杂交稻‘五优1179’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作物研究,2018,32(4):280-282.
[2] 姜起惠.广8优673在寿宁县作中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8(6):16-18.
[3] 蒙灼坚,黄文培,唐建清,等.五丰优615水稻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16):22.
[4] 李勇胜.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研究[J].四川农业科技,2018(8):21-22.
[5] 龚汉文.水稻高产创建中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18(8):65-66.
[6] 许德美.江阴市优良食味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8(4):48-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125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