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针对“通信原理”课程的特点、现状和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探索与研究,提出了改革措施。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以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学时的限制;改革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效果;改革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表明,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TN911-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3.018
0 引言
“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课程的任务是针对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来分析现代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通信系统的性能,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代通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该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信原理”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理论性强,涉及的概念、术语及数学工具较多,原理抽象,学习难度较大。我校的“通信原理”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我校的通信工程专业已经转型为应用型,要求课程教学要与新的培养目标相适应;另一方面,通信原理课程的理论教学时数在减少(56学时),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多。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且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成为一大难点,因此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通信原理”课程的特点、现状和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研究与实践。
1.1 教学内容改革
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以适应教学学时的限制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合理简化内容,突出重点;突出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简化推导过程。
重点讲授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适当降低模拟通信的学时,例如在分析模拟幅度调制系统抗噪声性能时,应突出其方法步骤,不必每种调制方式都进行详细分析;又如简化FM抗噪声性能的推导过程,重点分析和应用其结论。简化随机过程一章中的有关推导过程,重点介绍在后面章节分析通信系统抗噪声性能时所要用到的相关结论。简化重复或相似的内容及分析过程,例如理解了模拟调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可以简化数字调制系统基本原理的分析;又如在分析数学带通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时,其与基带系统相类似的推导过程可以略去等等。
(2)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知识和原理的应用,增加新技术、新应用的内容。在理论讲解中引入应用实例,例如讲授模拟调制、解调原理时联系到AM和FM收音机;又如讲授OFDM时联系到4G移动通信,介绍4G、5G移动通信中应用的通信新技术。使学生了解所学的原理、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当前通信技术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索新技术、新应用的积极性。
1.2 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
改革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效果;改革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程讲解要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将简明清晰的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使理论教学形象化、直观化;把抽象的概念、术语与生活中熟悉的实例相类比,使其易于理解和掌握。例如在介绍频分复用时,可以将其与马路上车辆的通行情况相类比,即一条马路(一条物理信道)分为多个车道(不同频段的子信道),占用不同车道上的车辆(各路信号)同时行驶,使学生很容易理解频分复用的各路信号在频域上是分开的,而时间上是同时传输的。
(2)课堂讲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每一讲的教学内容和互动环节,启发式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积极思考和学习。例如在讲授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研究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又如在讲授无码间串扰的基带特性时,向学生提出理想低通特性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从而引出余弦滚降特性。在引导学生对这两种特性的优缺点进行归纳总结之后,提出能否将这两种系统的优点集于一身呢?从而引出部分响应技术。通过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互动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提升了教学效果。
(3)课内外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方面,由教师给出每章内容的重点、考点、典型例题、习题以及填空和选择自测题供学生在课外预习、复习、自测等。通过课外的学习,学生能够有目的地听课,能更好参与课堂互动。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比较简单或相似的内容由学生课后自学,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总结来完成。并且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回答问题的情况要记入平时成绩,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在有限的学时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4)结合仿真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课外仿真,布置相关的仿真题目,不仅限于基本原理,还可以引导有能力的学生进行扩展探索,使学生通过该过程去积极思考、设计编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并且将课外仿真情况记入平时成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引导学生课外查阅资料,了解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例如让学生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和其中应用的相关通信技术,并关注最新的5G移動通信,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持续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2 结论
针对“通信原理”课程的特点、现状和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合理地简化了一些内容和推导过程,突出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原理和技术的应用。改革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同时在有限的学时内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樊昌信,曹丽娜.通信原理(第7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2]王磊,刘海涛,王晓亮,等.《通信原理》课程建设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42),149-150.
[3]杨小凤.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子教育,2016(4),23-25.
[4]姚远,刘守印,张新晨,等.“通信原理”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7,39(2),51-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445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