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效教学法提升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探讨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高等数学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学生面向未来专业规划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教师在课堂进行有效教学是学生打好高等数学基础的重要手段。目前新时代特色对大学生高等数学的学习情况呈现多种趋势,一是知识获取路径信息化,二是知识应用科技化,三是知识需求专业化。针对当代大学生高等数学学习中的趋势变化,文章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利用有效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 高等数学;有效教学法;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0.2 文献标识码: A
  在新时代社会对高等数学的需求不断演进的今天,高等数学的学习效果和知识掌握的程度是学生后续课程学习的重要指标。实践表明,高等数学的学习情况决定了学生的思维潜力发展高度,决定了学生专业化发展的深度。因此对高等数学的学习,不仅学生应适应新时代大学的特点,更要适应社会进步的方式与路径。但是,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大多数学生对高等数学学习的状态都不甚理想。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学生所要学习的重要基础课程,对学生思想方法、认知结构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新时代理工科院校大学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状态较差,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问题。一是从高中过渡到大学的过程中,学生不能提前对大学期间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学习状态调整不及时,误认为高中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同样适用于大学的学习,导致大学初期的学习不能及时调整,短时间不能适应。尤其对高等数学的学习,无法适应单位时间内信息容量大的特点。二是学习目标迷失。高中以升学为主要目标驱动的情况下,有足够的动力进行学习。对于刚升入大学的学生来生,对于高等数学的学习缺乏目标的指引。虽然知道高等数学重要,但是无法主动去学习,多是被动学习。没有的目标的指引,对高等数学的将变成负担。三是学习缺乏热情。多数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多以“被动应付”学习状态为主,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多以机械的死记硬背为主,缺乏对知识的主动应用意识,不知学为何用。四是沉浸在高中的学习方式中,不重视学习方式的转变,不能及时调整以适应大学高等数学的学习。五是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在学习高等数学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大部分学生在遇到困难后仍然采用高中的对待方式“等、靠、要”而不能克服困难,主动深入研究所遇到的问题。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欠缺极度欠缺。更为严重的是大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所表现出的学习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其学习效果。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提升高等数学的学习效率,提升课堂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效果。
  1 新时代大学生高等数学学习现状的调查
  1.1 从教与学双向主体评价高等数学学习现状
  对大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高等数学学习状态较差,学习成果粗糙,學习过程没有认真对待。这部分的学生能占到60%左右。只有不到40%的学生认为自己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做到了学而会、会而精。这少部分学生无不具有主动学习态度,因为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好老师也有意无意对其施于更多关注。
  1.2 高等数学学习没有兴趣
  对学生的调查问卷表明,有30%的同学认为期末考试几乎是他们学习高等数学的唯一理由与动力。这表明该部分学生不会主动学习高等数学,都是被迫学习。所以在这种状态下,很难学好高等数学。有将近45%的学生认为高等数学课程枯燥,课堂教学没有新颖性,甚至对高等数学产生了厌恶的情绪,而对数学感兴趣的只占56%。另外有25%的同学是为获得好的分数或进一步深造而自觉学习。
  1.3 高等数学学习过程效率低下
  调查表明,有50%的同学对高等数学的学习状态处于低效状态,对高等数学的学习没有自我强烈约束,没有明显的自我约束意识,只是习惯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对课本的内容几乎能够理解,遇到问题能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老师的学生只占到3%,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效率极高。但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讲授知识不能理解的也占到17%。对于课后,学生对高等数学课后作业能独立进行的占16%,而主动通过查阅资料,模仿例题完成的也只是占到55%。当然,这其中也有少部分同学不能独立完成,完全抄袭或者部分抄袭。
  2 新时代大学生对高等数学学习出现问题原因
  2.1 课程的角度
  高等数学课程在知识内容、知识体系、抽象性、严谨性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经不具有初等数学体系的特点。高等数学知识难度不仅体现在知识自身的抽象,还在于知识之间逻辑联系加强,知识之间严密推理更繁杂从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数学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联系也不再密切建立在逻辑推理基础之上高等数学,需要学生具有较强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2 教师的角度
  通过对学生调查结果表明,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也是学生学好高等数学的重要保障。高等数学教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不了解,没有能够及时的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转变,以适应新时达大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的需求。一是教师对学生的心里缺少研究与分析。对新入学的大学生没有能够对高等数学的特点及时地进行分析与归纳,没有能够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二是教师对知识的讲授更注重知识的灌输,而不注重知识的传输,忽视对知识解决的方式方法的讲授。三是教师教学方法没有能够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特点。不符合社会信息化的特点,没有很好地与科技进行有效衔接,没有采用更灵活和新颖的教学工具与手段。四是不注重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只是沉醉于自我的表演当中,忽视学生的感受,缺少与学生的互动。把双向课堂教学变成了单向课堂传输。挫败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高等数学学习的困难。
  3 针对高等数学学习问题的对策
  3.1 结合新时代新生的发展特点,缩短学生适应周期
  时代的变化,影响着学生的心理需求。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而言,对于大学的学生与生活有一个心理适应期。教师应该分析心理适应期的特点,让学生以最短的时间,最好的程度适应大学的学生与生活节奏,尽快从高中的节奏中转变过来,及时完成角色的切换。心理适应期过渡的好坏影响了学生日后的学习效果,因此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想尽早让学生完成心理适应期的过渡,就要分析学生心理适应期的特点。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而言,他们短期内面对的生活和环境都是全新的。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学习环境都会让大学新生感到陌生和新奇,而这其中会有很多未能及时调整思维方式的新生不能迅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困难期。思想上容易产生较为明显的情绪波动,这势必对学习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教师首先要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在学习要及时地给予更多的指导。不能将问题积攒,这对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   3.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导师。兴趣也是学生接触知识、了解知识、熟悉知识、应用知识心理倾向。因此,教师要尽可能早地让学生建立起对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因兴趣而使然的情况下,学生才会主动地、积极地去接触高等数学,从而爱上高等数学。这样学生在日后对高等数学的学习中,能够以轻松、愉快、有效积极心态去完成对高等数学的学习。
  3.3 改进高等数学教学方法
  学生从高中步入大学伊始,对于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课时少、容量大的特点还不太适应,心理上还停留在高中数学的讲授方式上,对于教师的依赖心理较强。因此教师有必要循序渐进对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有效地进行过度。首先,教师在高等数学课堂讲授过程中,要注重将知识点讲深讲透彻,不能直接让学生过多的思考。力争课堂知识点完全讲授,把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问题布置为课后作业。其次,在教学进行一段时间之后,逐步将学生引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的美,从而培养学生慢慢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意识与能力。再次,高等数学中很多概念是抽象的,学生很难及时地了解概念的核心要素,因此需要教师能夠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概念进行形象化。具体可以采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具体案例进行讲授。极坐标系的讲解,可以通过宇宙飞船的坐标进行,也还要跟学生所熟悉的知识进行有效对接。这样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就可以很好地将抽象问题形象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最后,培养学生对授课内容敢于质询与分析的能力。学生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教师对知识的讲解,而不喜欢质疑,或者说不敢质疑。因此,要通过课堂设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去质疑,最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采取承接式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高等数学的知识具有严密的体系性特点,因此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有效衔接,应采取承接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在讲授高等数学之前要与中学的知识进行衔接。既要有知识的衔接,也要有知识的升华。注意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内容的联系,尽量避免知识梯度过大或重复,并及时补充必要的基础内容,以免形成知识链条上的空白区。其次,在教学材料上要做到有效衔接。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能远离高中数学过远,要建立在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和改进。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要求,教师要对某些内容进行适当降低要求,对于理论烦琐的推理过程,可以因专业不同而进行适当删减。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无论在知识层面还是在思想方法与观念上,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是前后衔接的,是在初等数学基础上的延续发展和深化提高。
  参考文献
  [1]夏慧异.高等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04:240-241.
  [2]崔瑞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J].数学理论与应用,2002,04:67-69.
  [3]董章怡.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兴趣驱动对策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9: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475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