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等数学教学法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等数学是本科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具备本身的学科特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在教授过程中,需要教师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过硬的教学能力,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勤勉的态度。
  关键词:知识功底;教学能力;勤勉
  
  高等数学,是一门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抽象性能深刻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规律,帮助学员抓住事物本质;逻辑性能保证在概念、判断和推理中运用逻辑规则、遵循思维规律,得到确定性结论,帮助学员构建严谨的逻辑思维;应用性能为各领域提供科学语言、思维模式、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旨在日后的工作中提供模型及方法上的支持。
  學完高等数学课程,让学生学会运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养成定量分析思维习惯。
  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联系较少,学生普遍认为较抽象,理解难度较大。作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采用丰富的教学模式,多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化解学生理解上的重难点。
  作为首次讲授高等数学的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自身对知识的把握,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手段。
  一、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
  在课余的时间,与教龄长的教员探讨交流学习,分享授课经验。坚持跟课听课,与老教员学习,如何处理知识的难点,如何突出重点,如何把握知识点的讲解深度,提高自身对课堂的把控能力;坚持跟课听课,可以增加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使得对课本的基本知识有很好的了解;多读与学科相关的书籍,拓宽知识面,从多个角度理解知识点,把相关的知识的前世今生搞明白,做到给学生一滴水,自己有一桶水的知识水平;多做习题包括一些竞赛题,提升自己的解题技巧,在解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更好地了解学员在做题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采用互联网手段,在中国大学MOOC等在线课程平台听授其他学校的授课,听取其他教授在讲授课程中与自身理解有偏差,增加画龙点睛的地方。
  这些方法帮助我更好的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按照知识间的关系,构建知识体系,更好地把握了知识的前后联系。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
  (1)以学员为主体,关注学员。注意到我们的学员多为青年学员和大学生士兵学员,有一定的初等数学基础。在教学中注意和初等数学的联系,做好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和新旧知识的过渡。但在授课过程中,要加大对后进生的关注,分析学员理解不到位之处,争取不落下每一个学员。
  (2)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注意利用学员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讲解重难点,提高知识的接受率;注意讲练结合,及时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注意调动课堂氛围,在活跃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快乐学习。
  (3)在学员的关注上。注意学员的学习掌握情况,在提问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员,关注学员的最近发展区,关注初等知识和高等知识的衔接之处,做好过渡引导工作,以提高学习兴趣,提高知识获得的满足感。
  三、勤勉的教学态度
  (1)坚持手写讲稿。对每个教学单元,注意知识点间的融会贯通,注意前后的知识衔接,注意用通俗的语言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注意知识点间的过渡和知识的引入,注意整节课的课次设计,增强设计感。坚持手写讲稿,把过渡话语词句,授课讲稿,把课堂上每句话均表达出,每一句话均解释清,便于把注意点和知识内容熟记于心,增强课堂的自信力和把控力。
  (2)认真批改作业。对学员的每份作业认真批注,关键步骤不对之处,详细批注,并对每一次作业完成情况做好登记,及时了解学员整个章节的掌握情况,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掌握情况。之后,便于教师对学员的知识点掌握不好之处再详细讲解,对掌握不好的学员及时辅导,加强沟通和了解。除此之外,每周坚持辅导答疑,及时讲解作业,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员的疑惑解答。
  这些教学手段的使用,使得教师对课本的知识点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学员的掌握情况了然于心,针对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针对后进生进行了重点关注,使得学员在愉快的氛围中最大化的接受所学知识。综合使用这些手段,使得我们的教学班的成绩比较靠前,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及教学经验上还是有待提高和进步空间。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加强学习,深度挖掘教材,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增加与军事和实际更贴合的案例,增强教学的实际应用性和趣味性。在学员方面,还应多注意提高学员的知识应用能力和数学软件的使用能力。
  教师,教书育人,回归课堂,用好课堂,热爱讲台,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定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上、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7版).
  [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60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