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型能源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型能源材料》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一年级研究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授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针对文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从教学模式多样化、采用团队教学方式、优化考核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课程改革探索,期望通过这些措施,提升我们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实现我们的课程培养目标。
  关键词 新型能源材料;教学改革探索;考核机制;教学模式;内容跨度大
  中图分类号: G642;TB30-4 文献标识码: A
  能源和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得世界范围内的能源消耗在不断增长,这就造成了化石燃料的匮乏,以及化石燃料的过度开发使用导致的环境恶化。传统能源工业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人类迫切需要新能源及其材料的研究和開发,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新型能源材料技术的突破。
  《新型能源材料》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研一新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能源材料领域当今国内外的研发热点问题,主要包括电化学储能、氢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和核能等材料方面当前的研究进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新型能源材料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归纳、总结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但是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实际的授课效果和我们的教学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1 《新型能源材料》课程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1.1 课程涉及内容跨度大新能源包括太阳能、氢能、核能、化学电源、生物质能、风能等,涉及范围特别广泛,又因为授课对象是研究生,授课内容需要一定的深度,而不是泛泛的讲解。但是对于任课老师来讲,其专长只涉及其中的某一或几个领域,不可能对每一个领域都认识和研究的特别透彻,比如储氢材料,目前该研究领域涉及金属及合金化合物储氢、络合氢化物储氢、MOFs材料储氢等,同时深入掌握这几种储氢材料相关理论知识的难度比较大,相关授课老师也比较少。再比如研究方向是氢能的老师,要深入讲解太阳能、核能等领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深入透彻地讲解《新型能源材料》这门课程涉及的每一个领域对任课老师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2 教学课时少这门课程目前只安排了32学时,要在这么短时间内讲完《新型能源材料》所涵盖的每一个内容,并且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这对任课老师来讲页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1.3 考核机制不完善以往学生的总评成绩都是采取传统的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这对于学习《新型能源材料》这门课程的研一学生来说,很难真实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而且,对于研究生而言,采用这种本科生常用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培养其归纳、总结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作了如下教学改革
  2.1 教学模式多样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直接目的的教学模式,并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被严重忽略。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这种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记忆储存,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也不利于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适应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需要。所以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将被动学习化为主动学习。因为我们的授课对象为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讲,研究生学习的知识更多,基础知识更扎实,而且他们是要在某一领域内深造,要系统透彻地研究某一个课题,并形成自己的看法。因此,我们会在32个课时里抽出一定的课时,授课教师给出讨论主题,让学生课下查资料、总结该主题的基本概况做成PPT给大家讲解,讲解内容为各自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要研究的课题,可以是学生已经看过的相关文献,也可以是他们的实验方案步骤、实验过程中取得的结果,以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讲解完毕之后,会有一定的讨论时间。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查阅文献、撰写报告和演讲PPT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在讨论期间,也会形成一些很好的科研想法,使得科研工作更顺利地进行。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
  2.2 采用团队教学方式
  《新型能源材料》课程内容涉及范围非常广泛,跨度大,由一位老师来讲解全部的内容,并将每一个涉及的领域都非常深入透彻的讲解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所以我们建议由多个老师共同来承担这门课程,安排不同老师来讲解以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内容,讲解自己精通的章节和最新研究进展,这样老师之间可以取长补短,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
  2.3 改革考核机制
  学生成绩的评定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考试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对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及能力的一种检验,另一方面在于让老师更加清楚学生的学习状况,知道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程度,以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作出适当的调整,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那么这就要求我们的考试要尽可能的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我们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就是:首先老师课堂授课,授课结束布置作业,最后期末考试。这种应试教育式的考核模式一方面很难真实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我们不能通过一张简单的考卷就决定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这种考试模式极大地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认为平时可以不听课、不学习,考前突击复习一下即可,甚至还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形成了应付考试的心理。那么这就严重地违背了我们素质教育的初衷,也达不到我们的教学效果和目的。所以我们对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平时成绩占20%(包括学生课堂的出勤、课堂表现等),个人专题报告占40%,撰写课程论文占40%。经过几年时间证明,这种新的考核方式更能反映学生对这门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3 结束语
  我们从教学模式多样化、采用团队教学方式、改革考核机制等三个方面对《新型能源材料》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通过这些措施的实行,使得我们的教学效果更加实际,也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了新能源材料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基本实现了我们的课程目标,也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归纳总结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黎应芬,吕梦岚.新能源材料导论教学改革初探,科教导刊,2018 (17):104-105.
  [2]徐晨曦,程继贵.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新能源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教育教学论坛,2018(15):83-84.
  [3]元勇军,钟家松,陈大钦.新能源材料,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与思考,教育教学论坛,2016(22):182-183.
  [4]张霞,温永春,陶泽天.新能源材料的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7(5):219-220.
  [5]李峻峰,邱克辉,张佩聪,龙剑平,杨梅,张文涛,舒朝著.新能源材料概论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课程教材改革,2014(298):83-89.
  [6]向延鸿.新能源材料教学改革探讨,科技世界,2015(25):37.
  [7]周海静.新能源材料概论课程的教学思考,山东化工,2017(46): 1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47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