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背景下的《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认证背景下,就《无机与分析化学》目前的教学模式和我们预期的教学培养目标存在各种差距和矛盾,笔者从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和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几个方面阐述了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以期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影响力、社会认可度与国际知名度,加快我校材料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步伐。
关键词 认证背景;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方法;实践能力;考核机制
中图分类号: O6-4;G642 文献标识码: A
工程教育认证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现已发展成为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所谓工程教育认证指的是专业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实施的专门性认证,由专门的职业或行业协会(联合会)、专业学会会同该领域的教育专家和相关行业企业家一起进行,旨在为相关工程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
材料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大多数学生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的岗位,这些工作岗位要求我们学生首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其次能够运用这些基本专业知识对相关领域内复杂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并结合文献研究分析,获得有效结论,然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具备这些相应的能力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完成岗位任务。这与工程教育认证的基本理念是完全符合的。《无机与分析化学》是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承担着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铺垫的特殊任务。主要包含了无机化学以及分析化学中定量分析的基本内容。我们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希望学生掌握稀溶液的有关性质、化学反应的宏观规律、物质的微观结构、四大平衡和有关计算;掌握容量分析的原理、特点以及有关计算;了解分析化学中各类误差的来源及其规律,建立准确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思维和能力;能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无机与分析化学》的理论去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工程问题。在该课程中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不但可以大大地提高《无机与分析化学》的教学质量和实效性,还可以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产生一个可持续作用的效果。但是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目前的教学模式和我们预期的教学培养目标存在各种差距和矛盾。
(1)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和规范。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的快,教授方式以填鸭式为主,仅仅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采用多媒体技术,竭尽全能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且上课往往是“一言堂”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观能动性,缺乏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知识无法及时消化。
(2)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目前的培养体系下,学生的学习多半是为了应付考试,仅限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接收和深化,缺乏科研实践的意识和氛围。
(3)对学生评价考核机制不够科学完善,考核模式单一。老师教什么,学生考什么,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学业成绩,学习只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仅仅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综合素质原地踏步,没法将学习的知识活学活用,缺乏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课时间玩手机,厌学现象比较普遍。
高校的办学理念在逐渐改变,地方本科高校的办学逐渐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办应用型大学”。在学校转型发展的当前形势下,为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标准和要求,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宗旨,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所以,在应用转型当下对《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做出教学改革非常必要。根据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如下改革:
第一,借鉴国内外著名大学的改革经验,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以及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如采取翻转课堂,提前两周把要讨论的题目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文献检索、查阅和分析,将获得的知识制作成ppt,然后在课堂上呈现给大家,老师做听众,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适当加以引导,从宏观上把握课堂的节奏和课程的进度,使得学生可以充分自主探索、自己发现问题,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加深刻了解专业知识。
第二,改革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构建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础、应用和研究性三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性教学,将理论课和实验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验课中进行验证,自己去亲身体验课上学习到的东西,进一步深化理解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时归纳、总结和整理,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期望能解决,从而加深实验效果。增加本科生进实验室的机会,以提高学生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整体安排和有序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预见和判断能力、归纳和提高能力、总结和评价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
第三,改革和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闭卷考试和课堂讨论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既能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又能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比如说,我们课程中增加了翻转课堂即课堂讨论环节,我们把这一部分的内容在考核过程中所占的比例设为20%,学生课后作业以及课堂表现的比例占20%,闭卷考试的比例占60%,通过这样的改革,就避免了因为一次考试没有考好而挂科的现象,能够比较真实的反应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能力。
希望通过本次课程改革可以极大优化我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影响力、社会认可度与国际知名度,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培养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从知识体系为中心到能力达成为目标的转变。也希望通过这次改革加快我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改革,加快我校材料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步伐。在工程认证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立健全高效的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教学管理体系;促进工程教育的改革,加强工程实践教育,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吸引企业界的广泛参与,进一步密切工程教育与产业界的联系,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可促进我国工程教育参与国际交流,实现国际间本科工程教育的学位互认,将来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生可在相关的国家或地区按照职业工程师的要求,取得工程师执业资格,从而为工程类学生走向世界提供具有国际互認质量标准的“通行证”。
参考文献
[1]曹利慧.应用型本科院校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山东化工,2017,47(5):131-132.
[2]胥月兵.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实践和思考,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4):103-105.
[3]刘明娣.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依据“六步四结合”教学模式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1):73-76.
[4]王毅梦,屈佳,樊雪梅,刘萍,李亮.应用型本科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初探,广东化工,2018,45(364):230-231.
[5]常青,林兵,王瑞琪,董帆.适应多专业的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3,29-31.
[6]王天元.努力探索,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工科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体会,化学教育,2002,5:18-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477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