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朝阳市种植业的产业发展重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朝阳市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推进朝阳市农业结构优化,持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来扩大杂粮、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这成为朝阳市种植业未来发展方向,依托朝阳市已有产业不断扩大规模,进行精深加工,完善销售市场,走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之路。
  朝阳市实施种植业内部结构重大调整,坚持从实际出发,依托市场和自然区域优势,要紧紧抓住设施蔬菜、杂粮、花卉、红干椒、马铃薯、食用菌、中药材七大产业形成七大产销一体的基地。
  一、绿色蔬菜基地
   朝阳市自2010年开展“百万亩设施农业科技提升工程”以来,设施农业面积不断增加,2014年朝阳市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12.3万hm2,这就为蔬菜发展提供了规模基础,同时朝阳市的光照资源丰富,冬春季日照时长和太阳总辐射量居辽宁首位,为发展设施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随着朝阳高铁时代的到来,朝阳市优越的区位优势,将成为京津冀的菜篮子。朝阳蔬菜自然绿色成分高,加上规范的管理,均能达到绿色有机食品要求。以凌源市黃瓜、北票市番茄为重点着力实施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对凌源市和北票市果菜批发市场的规范升级,坚持“规模稳定发展、质量迅速提升、单产大幅提高、效益明显增加”的思路稳步推进。加大“朝阳蔬菜”公共品牌的推动进程,打造北方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和市场。
  二、花卉产业基地
   凌源花卉在全国花卉界享有“南有云南,北有凌源”和“北方花都”的美誉,花卉产业与蔬菜产业相比,虽然投入成本高,但效益非常可观,备受农民的青睐,近年来花卉产业已在朝阳初具规模,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种植品种都引领朝阳农业的发展,朝阳市要以凌源、喀左、朝阳县为重点建设花卉产业基地。在积极扩充凌源花卉规模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加花色品种,积极组织农民参与花卉种植,实施统一的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管理,做大做强花卉产业,重点发展棚栽花卉,辐射带动其他县(市)区,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三、红干椒产业基地
   北票市种植红干椒已有30多年历史,在20世纪90年代,北票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县域红干椒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红干椒之都”,种植面积最多达到2万hm2,朝阳市要坚持产业化发展道路,推进北票红干椒生产基地建设。沿“101”线、宝锦线、北房线公路和老寨川等22个乡镇为重点建设四条红干椒产业带;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为特点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四、马铃薯产业基地
   以建平县为主,建设完善马铃薯生产基地。马铃薯主要产区建平县处于内蒙古高原干冷气候和东南沿海温暖气候的过度带,海拔高、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沙壤土面积大,特殊的气候和资源条件成为马铃薯生产和繁育的理想区域。朝阳市生产的马铃薯由于品质好、食口性强、淀粉含量高、上市早、品种齐全、供应时间长,加之生产规模大,在市场上占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商品率达70%以上。2000年,建平县被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命名为“中国建平马铃薯生产基地”。近年来,朝阳市把马铃薯开发作为调整种植业结构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来抓,确立了“依托资源、依靠科技、面向市场、龙头牵动、产业开发、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马铃薯生产初步形成了具有朝阳特色的主导产业。以建平县为中心建成省内最大的集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三位一体的马铃薯产业开发中心。
  五、食用菌产业基地
   以朝阳、喀左两县为重点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食用菌产业发展要坚持长远规划,合理开发,可持续发展战略,防止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区域产业。要调整生产品种,大力引进推广草腐菌类的食用菌,如金福菇、高温蘑菇、白灵菇、大球盖菇等,利用我市丰富的秸秆资源,实现食用菌产业的良性循环。
  六、杂粮产业基地
   朝阳市属半干旱、低山丘陵旱作农业区,70%的耕地无浇灌条件,雨养旱作面积达500多万亩,除200万亩肥力较好的梯田二坡地发展玉米等高产高效作物外,其余300万亩可以全部发展谷子、黍子、荞麦、黑豆、绿豆等杂粮作物。建平、朝阳、凌源以谷子、高粱为重点,北票、喀左以小杂粮豆为重点,形成区域规模,各具地方特色的产业基地。打造“朝阳小米”公共品牌,实施精品包装,加快促进杂粮加工企业的发展,加速我市绿色有机杂粮基地建设,逐步把朝阳建设成为东北最大的有机杂粮生产基地。
  七、中药材生产基地
   目前,朝阳市中草药种植面积约5万亩,主要有甘草、黄芩、苦参、防风、板蓝根、知母、桔梗等20多个品种。近年来,我市中药材产业不断发展,道地药材不断在朝阳市出现,借中药材发展之东风,重点在三个方面发展,一是利用荒山绿化时机,选择其中适宜地块种植中药材。二是退耕还林面积有相当大部分耕地可以用于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三是对现有野生中药材进行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
  (作者单位:122000辽宁省朝阳市农业环境监测保护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480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