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樟叶蜂的发生及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综述了樟叶蜂的形态特征,介绍了其发生规律及习性,并提出了防治方法,以期为樟叶蜂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樟叶蜂;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4-0111-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别名香樟、樟木等,是我国二级保护树种,其适应环境能力强,抗逆性强,能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是我国南方城市的主要绿化树种之一,被广泛用作庭荫树、行道树,也用于营造风景林和防护林[1]。樟叶蜂(Mesonura rufonota)属膜翅目叶蜂科,是为害樟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此虫年发生代数多,繁殖力强,成虫飞翔力强,初孵幼虫对嫩叶、嫩梢的危害大,影响樟树生长[2]。
  1    形态特征
  1.1    卵
  肾形或椭圆形,一端稍大,一端微弯曲,乳白色。长0.9~1.1 mm,宽0.6~0.8 mm,藏于叶肉裂隙内。近孵化时变为卵圆形,并可见到卵内幼虫的黑褐色眼点。
  1.2    幼虫
  幼虫初孵化时为乳白色,头颜色由浅灰变黑,取食后虫体呈绿黄色。全体多皱纹。胸足、腹足分别有3、7对;胸足黑色,但节间处浅绿;腹足位于腹部第2~7节及第10节上。至3龄时胸部及腹部第1、2节背侧面出现许多小黑点。至4龄时,这些小黑点明显变大,同时有许多排列不规则的小黑点出现在腹部第3~4节,这些小黑点数目和显现程度也常有变异。老熟幼虫具有浓烈的松香味,体色黄亮或黄绿色。幼虫4 龄[3]或5龄[4]。
  1.3    蛹
  预蛹期虫体浅黄色,体内无虫粪和食物,体长16~18 mm,为离蛹。蛹体暗黄色,复眼黑色,长6~10 mm,宽2.5~3.0 mm,腹末有钩刺。近羽化时呈黑色。
  1.4    成虫
  成虫头黑褐色、扁圆形,触角丝状、黑色,单眼黄褐棕色。共9节,基部2节极短;前胸背板橘黄色,中胸发达,腹板、腹部黑色,有光泽,后椽呈三角形,上有义形凹纹。足浅黄色,腿节大部分及后足胫附节黑褐色;腹部蓝黑色,带有光泽。翅透明,淡烟褐色,翅痣翅脉黑褐色。雌虫体长7~10 mm,翅展16~20 mm,雌成虫尾部可明显看到产卵锯。雄虫体长5~9 mm,翅展13~16 mm。有孤雌生殖的现象[5]。
  2    发生规律及习性
  一般1年发生1~4代[6],多的可达7代[7]。究其原因可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樟叶蜂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缩短、发育速率明显加快[8]。
  樟叶蜂以老熟幼虫入土结茧越冬,第2年3月上旬开始化蛹羽化,羽化后产卵,产卵时,雌虫以产卵器锯破叶片表皮,将卵散产在伤痕内,绝大部分卵产于叶片主脉两侧,产卵处叶面稍向上隆起[9]。第1代幼虫大量出现在3月中下旬。1、2龄初孵幼虫群集啃食叶背下表皮,3~5龄食叶多,基本食全叶,在适宜条件下虫害大量发生,很快食光叶片[10]。
  樟叶蜂幼虫在茧内有滞育现象,第1代老熟幼虫入土结茧后,有的滞育到次年再继续发育繁殖;有的则正常化蛹,当年继续繁殖后代。因此,在同一地区,1年内完成的世代数也可能不相同。第2代幼虫大量出现在4月底。这个世代的幼虫危害最严重,以幼虫咬噬嫩叶为主。第3代幼虫一般出现在5月下旬,6月中下旬羽化产卵。第4代幼虫出现在6 月下旬至7月上旬,由于高温多雨的影响,发生数量明显下降,絕大数幼虫在土中结茧。由于发生期不整齐,幼虫可一直拖延到7月中旬;在海拔较高地区可延长到7月底至8月初。
  3    防治方法
  3.1    物理防治
  一是树干涂白。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为阻止老熟幼虫下树越冬和春季幼虫上树危害,可将生石灰、硫磺、食盐、水按照10∶1∶1∶40的比例搅匀制成涂白剂,在树干离地1 m处涂白。二是诱杀。设立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进行虫情监测;于老熟幼虫下树越冬前,将草把绑在树干上,引诱害虫前来越冬,进行诱杀。三是捕杀幼虫。成虫一般将卵产于叶背面主脉两侧。幼虫期(1~2龄)有集群性,集体取食叶背面表皮;且幼虫具有假死性,受惊卷缩成团,落地老熟幼虫爬行缓慢。可利用幼虫特点,采用人工捕捉的方法消灭幼虫和卵块[11]。
  3.2    化学防治
  重点抓好初孵幼虫(第1代)的防治,可于3月中下旬喷青虫菌六号液剂500倍液、甲胺磷1 500倍液、来福灵2 000倍液、菊马乳油1 000倍液等,也可用苦烟乳油、仿生农药苦参碱或阿维菌素等500~1 000倍液喷杀幼虫。冬季结合除杂松土,地面施用25%西维因粉剂30~45 kg/hm2。   3.3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来防治虫害,如樟叶蜂幼虫期有蜘蛛、捕食性蜻象、螳螂、蚂蚁、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天敌;蛹期有鼠类、寄生蝇、姬蜂、小茧蜂等天敌;成虫期有蚁狮、山雀等天敌。发生初期以蜘蛛和核多角病毒防治效果最大。
  4    展望
  樟树是重要的城市绿化树种和香料植物,应对虫害进行综合防治。首选生物及代谢产物,其对人、畜、植物、天敌安全,也能改变生物种群的组成,直接消灭大量害虫,能长期抑制害虫。如果要进行化学防治,应选用对市民无危害的無公害药剂,如青虫菌,其无毒、无污染、无异味,对天敌无毒害,也不影响生态环境。目前,对樟叶蜂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如寄主植物、叶片新鲜度、光照、变温、湿度等对樟叶蜂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孤雌生殖行为对樟叶蜂的影响尚不清楚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5    参考文献
  [1] 夏明洋,梅爱华,王明.樟树主要食叶害虫种类及其防治技术[J].湖北林业科技,2016,45(3):86-88.
  [2] 姜秀芹.樟树常见病虫害的为害特征及防治方法[J].农业灾害研究,2014,4(1):8-10.
  [3] 苏胜荣,王晓东,范常吉.黄山市樟叶蜂的发生和生物学特性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15,42(5):33-35.
  [4] 赖玉嫦.樟叶蜂在绵阳市区发生规律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4(3):125-127.
  [5] 徐川峰,石昊妮,殷立新,等.樟叶蜂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方式下雌虫生殖适合度及子代生活史特征的比较[J].昆虫学报,2018,61(12):1421-1429.
  [6] 姜景峰.樟叶蜂的初步观察[J].江西林业科技,1983(1):9-13.
  [7] 伍建芬,黄增和,温瑞贞.樟叶蜂的生物学和防治[J].昆虫学报,1982(1):42-48.
  [8] 徐川峰,骆丹,殷立新,等.温度对樟叶蜂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J].昆虫学报,2017,60(10):1216-1225.
  [9] 樊敏,徐薇玉,管丽琴,等.樟巢螟、樟叶蜂发生危害和防治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06(3):51-54.
  [10] 陈小勤,罗清连,张小磊.樟叶蜂的发生与防治[J].林业实用技术,2003(12):30.
  [11] 刘永生,徐东生,刘艮,等.樟叶蜂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1995(2):37-39.
  [12] 江正明,马骏飞,徐光余,等.樟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防治[J].河北农业科学,2008(8):43-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22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