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实践项目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衔接教育与就业的重要途径,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是完成学生培养的重要途径,目前课堂教学存在教学项目陈旧、理论性强、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该文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以货物上架为具体活动,探索了将企业问题转化为教学项目的途径,为教学过程改革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实践项目  物流  教学过程  融入机制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2(c)-0071-03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link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train high-quality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Classroom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omplete student training. At present, there are obsolete teaching items in classroom teaching. The theory is strong, the student participation is low, and the paper takes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 as an example. Taking the goods on the shelf as a specific activity, it explores the ways to transform the enterprise problem into a teaching project,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Key Words: Practical project; Logistics; Teaching process; Integration mechanism
  1  研究背景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衔接教育与就业的重要途径,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是完成学生培养的重要途径,但是从企业实际反映情况来看高职院教学过于侧重理论,轻学生操作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无法独立完成工作,需要企业较长时间地培养,加大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因此应当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做到这一点,在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对学校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将企业需求、专业理论知识与学生能力培养通过某种适当的机制途径融合在一起,做到三方共赢。
  2  研究理论与综述
  物流是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物流成本的高低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成本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大大促进了物流的发展,但与之带来的是物流专业人才的匮乏。在此背景下,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问题随之而来,其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尤为明显,并且枯燥的理论讲授也无法吸引学生的参与。在学生座谈会上,很多学生反映单纯的授课不能激起学习兴趣,无法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求。综合来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是外因和内因共同推动所决定的。从目前的文献资料来看,教学改革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认为应该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区别开来,高职教育应侧重技能。王策三[1]等学者提出高职院应树立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提供知识支撑的高职教育新理念,建立贯穿高职教学全过程的、既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融通的教学模式。二是认为应注重对学生多方面、多元化的教育。赵文华[2]等提出构建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三是认为学生就业为第一导向,应当按照企业需求来进行教学。冯增俊[3]提出现代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精细化和多面化,决定了高职应遵循“能力为本位”的基本教学原则。
  综合各专家学者的观点来看,很多学者认为应该对高职院校教学进行改革,但是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实施途径仍没有最终形成统一意见。如冯增俊虽然提出以企业需求为能力导向,但企业需求能力如何转化为教学课程?课程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来实现?这些问题上述学者专家并没有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因此,该课题希望能够在实施途径方面进行探讨,并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尝試。
  3  融入路径——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3.1 实施思路
  物流管理专业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该专业对学生的总体素质要求较高,尤其是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比较高,纯粹的课堂授课无法满足企业对物流专业学生的要求。另外,考虑到学生的长远职业发展,还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例如,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端正的工作态度、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等。因此,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代表进行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具有典型意义。
  过程实施思路如下:教学内容和材料取自校企合作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实际具体问题或待改进之处,教师通过组织、提炼、抽取共性问题作为教学项目,教学过程中打破教材教学顺序,根据教学项目进行问题式教学,组织学生到企业调查,了解信息,教师在学生问题解决过程中对教学项目涉及到的课程内容进行讲授。教学过程中需要校企合作企业提供相关信息,对学生的调查过程予以引导,对学生的调查建议给予评价,对合理的建议予以采纳。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充分发挥个体的主动性,激发理论学习的兴趣,由“要我学习”变为“我需要学习”,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充分了解企业经营过程,加强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结合,提高学习能力,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2 实施范例
  以某物流企业为例,该物流企业以仓储业务活动为主,其中货物上架是最频繁的活动之一,其活动流程为:车辆停至仓库垛口—卸下货物—地牛拖至货架—堆高车至相应货位。在这一活动中,经常出现人员将货物卸下,但地牛未到,卸车暂停等待将货拖走;或地牛将货物拖至货架前,却要等待堆高车作业,人员窝工现象严重,设备利用率降低,增加了物流成本。以此活动为例作为教学项目,教学组织如下。
  (1)明确教学目的。在这活动中,主要问题在于各环节配合协调不顺畅,工作面利用不充分,人员出现等待,设备利用率低,物流活动成本较高。教学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利用工作面,减少人员等待,提高设备利用率,保证各环节工作量均匀平衡,降低物流活动成本。
  (2)分析原因。教师安排学生现场统计人员等待时间、设备闲置时间等不合理现象,分析原因为:未明确人员数量、人员分工,未对各活动时间进行测算导致各环节节奏不一致,因此造成人员、设备窝工和不必要的货损。
  (3)教师组织问题解决相关知识及对应课程,如图1所示。
  教师应从问题中提炼相关理论知识点,综合组织对学生讲授,明确学生通过亲自解决问题可以培养的技能与素养,在实施过程中加以引导。
  (4)收集一手数据。教师组织学生现场观察货物上架过程,统计每一操作活动时间,统计每拖货物卸车时间、叉车托起托盘时间、叉车将货物运至货架时间、叉车将货物放至指定区域时间、叉车返至垛口时间、堆高车将货物放至货架每层的起落时间等,时间统计应注意员工不同动作对操作时间的影响,注意观察有效动作和无效动作。观察货物体积、重量、种类、包装等因素对活动效率的影响,观察次数应保证能够有效区分活动影响因素,排除个别、偶然、极端影响因素。另外时间统计应按不同小组进行多次,排除因统计者个人因素导致的误差。
  (5)教师组织学生对货物上架活动进行动作分解,根据统计的一手数据先计算各分解活动理论操作时间,各环节理论协调配合进度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对过程进行模拟,安排小组同学进行分工,卸车、地牛、堆高车操作同学应根据观察企业员工动作和计算的理论时间进行分析:哪些动作是无价值的,应该摈弃;哪些动作是低效率的,应该进行改进,最大限度地做到每一分解活动效率最高,形成动作规范时间表。其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协调配合模拟,测算卸车、地牛、堆高车环节的时间配合,形成甘特图。最后各组同学进行对比,分析各组在人员操作方面、时间方面、进度协调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重复这一过程,根据企业货物情况,考虑不同规格、包装、重量、体积的差异性,确定最满意的货物上架行为方案。
  (6)教师将方案交由企业进行验证,对方案进行优化,总结此次教学项目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撰写项目总结报告。
  3.3 实施要求
  3.3.1 选题应具有层次性
  教学项目选择是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项目选择应符合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学习水平和素质能力水平。以物流专业为例,专业问题解决涉及到运筹学、博弈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据模型构建、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多学科内容,这显然超出了高职学生的能力水平。因此,应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项目,如示例中对流程优化、操作规范、操作时间统计分析、成本核算等内容,使教学项目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3.3.2 教师理论基础要求高
  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存在一个知识转换的过程,教师需要将企业问题与理论知识点进行对应,这就要求教师的理论基础必须十分扎实;并且企业问题解决往往涉及到多个方面,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涉及到的知识点可能包括若干课程和学科,教师需要综合涉及到的知识点,分析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打破传统的课程顺序和授课方式,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要对讲授的课程熟悉,还要掌握专业所有课程的知识点,要能够对知识点进行重组,对专业知识进行重新构筑,建立新的理论知识体系。
  3.3.3 教师组织能力要求高
  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若干次调查,需要教师组织协调企业、学校、学生的关系,合理安排调查时间、内容、流程。教师需要对学生组织管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分类、分组管理,做好学生的分工,发挥学生的个人优势和能力,切实保证学生能够踏实、认真、全身心投入。教师还需要对实施过程内容进行组织管理,内容安排需要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符合问题解决的规律,合理组织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构成循序渐进的实施内容体系。
  3.3.4 教师应深入企业实际
  实施过程中的教学项目来自于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深入企业实际,观察、分析、选择恰当的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教学对象,总结、提炼、重塑这些问题形成适合的教学项目,教学项目的选择直接关系教学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教学效果是否良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花费时间深入企业一线进行调研,从全面、长期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的经营状况,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慎重确定双方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4  结语
  该文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选取某企业货物上架作为具体研究活动,列举了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点和学生需要培养的技能,该示例描述了企业项目转变为教学项目的途径,论文选取的样本具有一定参考意义,但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特点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变化分析,论文更多是提供了一种思路,希望能够开阔研究思路,为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策三.“三维目标”的教学论探索[J].教育科学文摘,2015(3):62-66.
  [2] 趙文华.基于科研导师制下高职院校个性化教育的实践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7(4):65-68.
  [3] 冯增俊.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模式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4):18-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39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