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赫哲族文化作品英译状况调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涂颖 杨艳华 高萍 贾艺璇 耿博爽 秦莹

  摘 要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具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为了保护和传播赫哲族文化,国内研究者已做了一些相关工作和研究,其中包括赫哲族文化作品的汉译和英译。本文主要对赫哲族文化作品英译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确定国内针对该民族文化所进行的英译研究现状,同时探究现今学术界在赫哲族文化英译工作方面有待于完善之处,旨在推进中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英译,向世界展示赫哲族的独特文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以及其独特魅力。
  关键词 赫哲族 赫哲族文化 文化作品英译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1.086
  An Investigation into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he Cultural Works
  of the Hezhe in China
  TU Ying, YANG Yanhua, GAO Ping, JIA Yixuan, GENG Boshuang, QIN Yi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Dalian Minzu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600)
  Abstract Hezhe, an ethnic group inhabiting in northeast China, has its long history and unique culture. For the sake of protecting and disseminating its culture, domestic scholars and researchers have made some related researches, including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he existing works. This essay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Hezhe cultural works, and probes into the aspects to be perfected. Furthermore, it's aimed at promoting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plendid cultural works of China's ethnic groups, showcasing the unique Hezhe culture to the world,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diversity and charm of the Chinese culture.
  Keywords the Hezhe; Hezhe cultur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works; the cultures of China's ethnic groups
  0前言
  中國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广袤的土地上孕育着56个民族的中华儿女,多样的环境条件和历史成因促进着各民族独特文化的形成。作为中国数量较少的民族之一——赫哲族同样也拥有着其丰富多彩的文化。赫哲人在长期的渔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然而由于赫哲族人口较少,此外,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越来越多的赫哲族人感受到使用汉语普通话的便利,减少了对其本民族语言的使用,使得赫哲语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局面,许多优秀的赫哲族文化作品也因此受到波及。赫哲族优秀文化的传承随之成为当地政府、全国乃至人类文化弘扬发展中的一大难题。为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开始挖掘、保护并传承赫哲语和赫哲族文化。随着赫哲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加强,国内外学者也加大了对赫哲族文化的关注,讲述赫哲族文化、习俗、文学的作品映入眼帘。同时,赫哲族文学外译工作方兴未艾。然而,通过本次课题研究,笔者发现,这样的关注还远远不够,市面上能找到的赫哲族文学作品仍为少数,文学作品英译数量更是少之又少,数量不足赫哲族所有文学作品的五分之一。鉴于这种情况,本文将以赫哲族相关文献为研究语料,探究国内针对该民族文化所进行的英译研究现状以及现今学术界对赫哲族文化英译工作的欠缺,希望能以此来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推进赫哲族文化作品的外译工作,促进中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1赫哲族基本情况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亦是我国六小民族之一。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赫哲族人口数为5354,仅高于人数最少的珞巴族。赫哲族的衣食住行都富有其本民族的特色,鱼皮衣、刹生鱼、以及居住的建筑卓、胡如布等,都蕴含着本民族的魅力。此外,赫哲族的文化魅力还体现在其语言和文化作品上,赫哲语是一种古老的语言,与中国的满语、鄂伦春语、锡伯语,俄罗斯东西伯利亚那乃语等诸族语言是同种语言的不同方言。中国的赫哲人讲“赫真”、“奇楞”以及“费雅克”方言,但现在只有“奇楞”方言仍被继续使用。“奇楞”方言依然是-种完整的语言,不仅词汇丰富,语法也十分规范。据调查,到2015年,仅有十几位讲奇楞方言的老人尚存,语言保护与传承工作令人堪忧。赫哲语听起来娓娓动听,可谓是很美的语言。但赫哲族无文字,因此该民族的文化传承形式多为口传。在长期的渔猎生活中,赫哲族人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学艺术,其中以说唱艺术——“伊玛堪”流传最广、最受欢迎。“伊玛堪”是东北地区赫哲族的独特说唱艺术,表演形式为一个人说唱结合地进行徒口叙述,无乐器伴奏,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传承赫哲族语语言、信仰、民俗和习惯方面都发挥了关键作用。2011年11月23日,赫哲族“伊玛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伊玛堪”主要的代表性作品有“西尔达莫日根”、“香叟莫日根”、“阿格第夏日丘莫日根”、“满斗莫日根”、“满格木莫日根”、“木竹林莫日根”等等。除本民族口传文化外,还有以汉语和英文记载的赫哲族相关文献、作品,如《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赫哲族简史》等。这些作品以不同形式、不同风格记载了赫哲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为学者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赫哲族文化作品
  通过查阅书籍、期刊、网络等大量有关赫哲族文化相关资料,笔者进行了简要总结。现存关于赫哲族的实物文化的中文作品中,影视作品有2部,分别是《黑金部落》、《赫哲人的婚礼》,文学作品有15部,中文资料有:《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作者为凌纯声;《赫哲族简史》,作者为刘忠波;《赫哲族文学》;作者为徐昌瀚、黄任远;《中国赫哲族》,作者为孙玉民、孙俊梅;《乌苏里渔歌-赫哲族》,作者为都永浩;《赫哲族传统图案集锦》,作者为王英海;《赫哲族民间故事选》,作者为王士媛;《赫哲族渔猎文化遗存》,作者为张敏杰;作者为黄任远的《走进中国少数民族丛书》等12部作品;英文或中英双语资料有:《中国赫哲族史诗伊玛堪(英文版)》,译者为王维波等。《中国56个民族神话故事典藏·名家绘本(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卷)(英文版)》,作者为李学勤、潘守永;《萨满教》,作者为[美]米尔恰·伊利亚德,共3部著作。
  除以文字形式记载的有关于赫哲族文化作品外,更值得关注的是赫哲族的口传史诗“伊玛堪”,“伊玛堪”是我国东北地区赫哲族的独特说唱艺术,反映了古代原始部落的征战史和迁徙史,是有关于赫哲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和口头历史,2006年被列录“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列录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见其历史价值之重要。
  3赫哲族文化作品英译情况
  上文提到的2部影视作品和15部文学作品中,仅有3部有英文版本,这3部作品中,《萨满教》叙述了有关于赫哲族宗教——萨满教的相关内容,该书由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段满福教授翻译为中文版本,为中文读者更全面了解赫哲族宗教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中国56个民族神话故事典藏·名家绘本》一书由潘守永、李学勤著、Patrick Lucas审译,该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赫哲族特有的神话故事鲜明地呈现到读者面前,书中的两篇神话故事《彩虹》和《口琴》都取材于赫哲族人民的生活,从字里行间中,读者不仅可以看到赫哲族人渔猎的生活方式、穿着习惯,更能看出赫哲族人民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内心的善良。中英版本集于一书,图文并茂,不僅满足了国内各个年龄层的读者需求,更有利于将民族特色文化介绍给世界;《中国赫哲族史诗“伊玛堪”》一书由王维波等人翻译成英文,全书共四部分,分别是“香叟莫日根”、“满都莫日根”、“满格木莫日根”、“木都力莫日根”,讲述的是赫哲族民族英雄的传奇故事,其中故事叙述与传唱的歌曲相互穿插,充分展示出了赫哲族人民的生活状态与精神向往。上述的作品各有侧重、各有特色,为保护和弘扬赫哲族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纵观赫哲族文化作品,已被外译的数量仍为少数,对于赫哲族文化作品的关注仍有待提升。笔者简要对未被外译和已有外文版本的赫哲族作品进行了对比分析。在上文提到的12部未被外译的文学作品中,多数都以介绍赫哲族的历史,音乐,风土人情,谚语,纹饰图案,民族文物为主,而已有英文版本的三部作品分别涉及赫哲族宗教、神话故事和民族史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作为民族史诗的“伊玛堪”无文字形式,仅靠口传,更容易失传,其丰富的文化价值也被国际认可,所以需要得到传承与弘扬。另一方面,与音乐、纹饰图案等相比,具有民族特色的神话故事更能体现该民族的性格、价值观和心理积淀。现代人的心理与思维,都会受到神话主题的传承的影响。西方心理学家荣格认为“神话是潜意识心理的最初显现,是对无意识的心理时间的不自觉陈述。”这种“无意识”潜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作为一种民族记忆,对本民族的精神文化进行传承。在赫哲族神话故事《彩虹》和《口琴》中,故事的主人公都是舍弃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无论是七彩腰带还是生命,他们舍小为大,用自己的行动换取了更多人的安定生活,这样舍己为人的精神就在一代代人对神话故事的传送中不知不觉地传承着。由此可见,精神传承应是神话故事和史诗能够在众多赫哲族文化作品中引起译者注意并愿意将其弘扬到国外的闪光点所在。
  4结语
  在全球化的今天,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应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日益增强,将中国宝贵的少数民族文化推向世界更会锦上添花,这不仅是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能为全人类文化共享献出一份力量。作为拥有“伊玛堪”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赫哲族文化值得更多的关注,因此,无论是本民族传承、还是将其推向世界,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于本民族传承,培养本民族认同感至关重要,设立传习所进行民族文化知识教授,政府加强文化传承奖励机制等皆为良方;而对于文化的走向世界,则需要译者学者的更多关注,将赫哲族优秀作品进行外译,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推向世界舞台,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保护世界文化的丰富性。
   大连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赫哲族文化英译现状调查与研究”(201912026095)
  参考文献
  [1] 李学勤,潘守永.中国56个民族神话故事典藏·名家绘本[M].天津:新蕾出版社,2013.4.
  [2] 王维波等译.中国赫哲族史诗伊玛堪[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13.12.
  [3] 王娇.赫哲族语言文化的传承[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5).
  [4] 贾玉平.神话故事对民族文化作品心理的影响[J].神州文化,2013(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736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