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生探究式新型学习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柳原

  摘要:本课题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即“网络教学平台+课堂+部分翻转课堂”这种以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新型学习方法将学习分成“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通过包头医学院的网络教学平台(线上)将课前预习、课中讨论及测试(线上下)、课后作业(线上)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该课题选取《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研究内容包括混合式学习过程设计、混合式学习资源设计、混合式学习环境设计和混合式评价方式设计。通过c语言课程实际教学实验以及数据为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可参考的操作过程和新型教学方法,以探索大学生新型学习方法。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翻转课堂;混合教学;c语言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6-0121-02
  1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为什么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C语言已在全世界迅速普及。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c语言编程”一直是高等院校的基础计算机课程。C语言编程在计算机教育和计算机应用程序中起着重要作用。
  大学生不能满足并且只能使用办公软件,因此应该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理科学生。计算机的本质是“程序机器”。程序和指令的思想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概念。编程是软件开发人员的基本技能。只有了解程序设计,我们才能进一步了解计算机并真正了解计算机的工作方式。通过学习程序设计,学会进一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掌握使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计算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有初步的能力。编写程序。C语言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应用广泛,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它具有高級语言的优点和低级语言的许多功能。可以很容易地用来编写应用程序软件。
  1.2学生存在的问题
  C语言是学生大学期间接触的第一门计算机专业课程。大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是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编程语言课程的,甚至好多学生的高中阶段都没有开设计算机课程,个别几个学生在高中接触过计算机,也仅是限于简单的Word的操作。在高中阶段,由于计算机不是主课,也不参与高考,所以学生在高中阶段不会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所以在进入大学后,刚上大一,第一门计算机专业课程就是C语言程序设计。对于没有任何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生来学,学习这门编程课程就显得尤为困难。
  刚上大一的学生,还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没有父母的监管,没有老师的督促,需要完全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学习。老师课下很少布置作业,导致好多学生在课下不会复习也不会预习,在上下一节课时,可能上一节的内容有遗忘的、不会的,导致本节课部分内容没有听懂,如此恶性循环,到最后上课,老师讲的内容根本听不懂。
  1.3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因为受学校既定的教学大纲、课时和授课计划等因素影响,教师的上课方式还是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吸取知识,没有参与到课程的有效互动中。这样的教学方法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编程实践大多是在学完一节课后再上机练习,学生对课上的知识点记忆不深,多是教师布置练习题目,学生被动的抄写代码,不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C语言这门课程是一门程序设计课程,要想学好这门课学生必须转换成计算机思维,而不是高中时代的数学思维。学生要自己设计算法并用计算机思维把算法转换成计算机语言,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听老师讲,而不参与到实际的算法设计中是无法理解整个课程的精髓,只听老师讲解是无法顺利地编出程序,学生还是要靠自己的思路去理解程序。
  2C语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2.1注重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要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1)信息技术的发展;(2)面向应用的需求;(3)科学思维的培养。大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丰富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要“讲知识,讲应用,讲方法”。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方法是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教育就是教人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知识不能代替思维。编程是一项引发积极思维的活动,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技能,不是只要熟记有关规则、熟能生巧,就能完成任务。编程需要智慧,编写每一个程序都要积极开动脑筋,发挥创造精神。编程是一件很灵活的工作,没有标准答案,不同的人可以写出不同的程序。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在给出程序设计任务后,首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任务分析,思考解题的思路,设计算法,研讨算法的过程就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的过程。
  2.2课前教学设计
  为引导学生在课前主动预习,那么需要教师提前准备的工作是:①布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②完成课前预习需要的步骤,包括先学习什么,再练习什么题目;③然后列出预习的知识点或技能点;④最后发布检验预习效果的测试题,并规定完成时间。为完成以上工作,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资源包括:预习目录、教学课件、重点难点总结、微课以及对应的预习测试题。所有资源教师应在课前一周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反复在线学习和测试。
  2.3课中教学设计
  课中教学过程中,把本节课必掌握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对书上的例题进行算法分析,引导学生自己根据算法写出可运行的代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算法。例如:交换两个变量的值。代码如下:
  在讲解这种题目,可把选择结构中的语句去掉,引导学生如何实现两个变量的交换(两个杯子里的不同的饮料如何交换一借助第三个空杯子一三个杯子互倒饮料一实现最初的两个杯子里的内容交换—通过三个杯子互倒饮料,引导学生写出三条赋值语句)。再写出不同的三条赋值语句,让学生分析这写赋值语句的功能是否实现了两个变量的交换,最后总结实现两个变量交换的赋值语句的特点。课上讲解的所有例题参照此法,引导学生写出主要代码,以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课上在讲解时,可把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录制,课下把视频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巩固上课所学的内容,也可以帮助学生日后进行复习。
  2.4课后线下学习设计
  课程结束后,线下教师需要完成的工作:①根据课堂教学效果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②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布置课后作业以及学生需要进行的活动:①按时完成作业;②对重点、难点进行反复学习;③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反馈和评价。
  2.5监控与评价
  有效的监控和评价手段是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的有效方式,可及时检验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效果。本课程的监控和评价手段包括线上考核和线下考核。线上考核包括:课堂提问、每章节测试(利用本校的考易网络题库与考试评价系统,在课上利用半小时的时间对章节内容进行测试)、期中测试。线下考核主要是课程设计,依据给每位学生分配的项目任务进行考核。通过这种有效的监控和评价手段,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3总结
  通过对c程序课程的教学改革,可看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了提高,课堂效率有了提高。学生课后在网络教学平台可继续回听回看课上的内容,对在课上没有掌握的内容,可及时学习,巩固当天所学内容,为下次课程做好准备。学生不会因为一堂课的内容没听匿而影响下节课的学习,如此良性循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在线评估方法和监控模型仍然需要改进和加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772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