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不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穆亚梅

  摘   要:近年来,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崛起,随之带动教育水平有了快速发展,但是在西部落后地区还存在一定问题。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是我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教育信息化发展落后,并且在发展中也遇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因此,文章需要从本地区特有的社会发展水平入手,通过实地考察当地经济水平、文化观念、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政策等对不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研究。
  关键词:不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现状;制约因素
  1    六盘山教育背景
  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是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面积为15.27万平方公里的片区,覆盖宁夏西海固地区、陕西桥山西部地区、甘肃中东部地区及青海海东地区共61个县(区),涉及人口2 000余万。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干旱缺水严重,贫困面广、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低,人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经营管理人才短缺,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产业发展乏力,发展基础差,县域经济薄弱,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教育水平整体低。
  2    困难地区教育信息化现状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教育信息化发展有了飞速的发展,“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信息化教育各项指标基本实现快速增长,总体上超过了预期目标;“宽带网络校校通”的使用大幅度提升了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优质资源班班通”的普及,使得“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形式初步形成;“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初具规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在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存在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教师信息素养能力较发达地区偏低、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和教学实践的能力欠缺、偏远不发达地区尤其农村义务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整体滞后于城市以及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相对较差等问题。
  3    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制约因素
  3.1  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不够深入
  笔者通过调研、走访,在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从职能部门到一线教师,从学校的校长、主管信息化的副校长到教育信息化的“受众”学生对信息化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由于地域原因,经济不发达,教育信息化整体闭塞,表面都对教育信息化热情度高,但是实践起来却不能达到满意程度。以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为例,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上教师2 345人,占所有教师67.6%,通过访谈,40岁上教师56%仍然“喜欢”传统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信息化达不到教学目标。当前,高考的指挥棒占据主导地位,升学率在考验社会、学校、家庭,这种现象在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更为突出,学校要培养高素质人才,但是衡量学校的标准却是单一层面,如果学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必须考虑到家长和教育主管的评价指标和标准,教育信息化在这种评价体系压力下己经被边缘化了,从学校的管理者、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再到广大学生对建设信息化很难高度重视起来[1]。
  3.2  教育信息化建设城乡投资失衡
  目前,很多农村或边远学校信息化基础不容乐观,以甘肃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例,近年来,“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形成了国、省、市、县四级教育资源服务平台。2015年,甘肃省中小学校校通使用比例达84.1%,优质资源班班通使用比例达73.3%。2016年,甘肃配备“班班通”设备5万余套,全省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86.85%。以甘肃临夏东乡县为例,2013—2015年3年东乡县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年均经费是986.41万元,占全部教育经费的比例约0.03%,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资金十分紧缺。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教育主管部门把经费投资主要集中在高级中学、完全高中、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这样的结局是乡镇中心小学、农村完全小学和教学点仍然存在设备不足、计算机配置低等问题,有的学校长期不能接入互联网,这样增大了城乡教育信息化的差距。
  3.3  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缺乏
  笔者以甘肃省临夏市东乡县为例,全县2017年共有教师3 007人,信息化专任教师157人,占所有教师的0.05%,在走访调研中,信息技术专任教师教学任务重,在学校中不仅带信息技术课程,还要兼带语数外、物理、化学等主课;有相当一部分学校行政教师带信息技术课程,很多时候信息技术课程不能按时上课,常常通过补课、调課的方式上,效果不佳。据平凉市教育局统计,2017年平凉市教师数量与信息化教师数量对比如图1所示。
  以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2017年统计数据为例,当地高级中学和初级中学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站100%,但是仍有 66.7%的教学点和39.4%的农村完全小学没有能力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信息技术教师。
  3.4  缺乏足够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教育信息化资源主要有两类:一是素材类,如素材库、课件库、题库和案例库等,具有海量数据和存储类型众多等特征;二是工具类,如学生成绩分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线考试、在线课堂、互动教育社区及班级网等,具有应用类型多、需求个性化强等特征[2]。
  以临夏市积石山县为例,网上教学资源90%来源于“班班通”,几乎无其他教育资源的来源,资源匮乏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备课质量以及备课速度。教育资源最终目标是让受教育者“用好”,但是笔者从已有的各种基础教育资源库、网络资源平台的应用状况分析发现,许多网站处于“僵尸”状态,长期无人维护,数据无更新,只是宣传使用教育资源,许多使用者对已有教育资源使用缺乏交流,管理者对已有教育资源一旦建成缺乏管理、缺乏调研与反思。
  3.5  信息素养能力有待提高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仅依靠硬软件,更重要的是使用者的信息素养能力,信息素养能力决定了对各种信息的收集和使用的效率,目前,尽管封闭落后的教育环境在减少和日益开放的教育环境逐步形成和成熟,但并不是“风平浪静”,潜在的消极因素日益增多,信息化范围日益扩大,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各种对抗正在逐步渗透、升级[3]。信息素养能力的提高最主要的对象是教师,教师通过对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最终用于教学。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EB/OL].(2017-10-27)[2020-02-20].http://cpc.people.com.cn/19th/n1/2017/1027/c414395-29613458.html
  [2]周自波,吴景松,王静.滇西片区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20-21.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EB/OL].(2013-04-10)[2020-02-20].http://ntdjg.ntjy.cn/15/70.html.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774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