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拓宛吟

  摘  要: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决定性影响,尤其在情绪表达、人际交往及思考方式等方向,其中典型代表在于师生关系的构建与维护。所谓师生关系是指在学校里,教师和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所搭建的一种不同于家庭、社会及朋辈的特殊关系。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同个体处在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其面临的师生关系所表现出的情绪与态度也各不相同,现对其中的影响因素及调整对策展开分析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教育  家庭教养方式  师生管理  改善对策
  1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于师生关系产生的影响
  (1)父母角色差异下产生的主要影响。
  第一,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区别较大,主要体现在时间的数量上及教育的质量上。在数量上,传统的社会所追崇的家庭教育观念为母亲主内,即母亲相对于父亲,投入更多的时间放在家庭里,以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父亲主外,即父亲在社会中打拼,为家庭提供维持更多生活物质保障[1]。在当下,许多家庭亦遵循着社会主流,母亲花费更多的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幼小的孩子。父母的教育行为还有质量上的区别,相对于父亲,母亲能够更好地照顾到孩子的情绪,所倾注的情感也相对细腻[2]。第二,父母角色的不同,在家庭教育中的活动方式也有区别。有学者认为,母子间主要关系是一种较为细腻的依赖型关系,母亲一般可以做孩子情绪、情感的引导者,而父亲一般作用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人格,通过激励的方式,引导孩子独立生活及勇敢面对外部世界。如果在一个家庭中,母亲为专制型教养方式、父亲为放任型教养方式,两者相互影响,孩子在行为及情绪上会更带有攻击性,不利于孩子的社会关系的维持,也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化发展;假若父母均为专制型教,两者相互影响,容易强化了孩子行为上的攻击性,对新关系的建立易产生抵触的心理,同样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即在师生相处过程中更易表现出攻击姿态。
  (2)父母受教育程度差异下产生的主要影响。
  父母受教育程度在家庭教育影响颇深,具体关系着儿童受教育的起点及在受教育过程中资源的可获得性、获得的难易程度。大多数情况下,孩子资源的获得情况与父母受教育程度为正相关关系,教育程度高的家庭孩子的认知水平和社会技能水平显著高于同龄儿童,在师生关系构建过程也更容易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3]。同时,相关研究发现,父母的低学历与儿童人际交往心态不良具有高相关,意味着在师生关系中可能表现出抵触和被动的态度。
  (3)家庭子女数量差异下产生的主要影响。
  在一个家庭中,假若孩子过多可能会使父母在教育子女中精力分散且无法集中所有的资源完成针对性培养。在相关研究中通过比较发现,基于中国的国情,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能获得的资源支持较多,在师生关系的构建上,易形成更高的认知水平,尤其是生活在城市地区的一孩家庭[4]。但也有研究表明,子女数量多的家庭较之独生子女家庭,在师生关系搭建上并不存在明显的劣势,子女数量对于个性特点和心理特点形成也并无表现明显的关系,例如,相关调查表明家庭孩子较少的学生未主动参与到师生交流当中,与非独生子女无明显差异,意味着家庭子女数量对师生关系产生的影响相对有限。
  2  调节不同家庭教养方式下师生关系的主要对策
  (1)学生层面。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人格尚未成熟,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正面积极的情绪调节,如果能推动其学习兴趣的发展,则能够进一步改善学生在师生关系中受检的能力。例如,学生可以主动地去培养个人兴趣爱好,通过掌握技能,增添个人自信,通过不断地与外界进行接触,培养自身健全的社会人格,以此能够实现自我调节;同时还可通过参与相关社会实践帮助身边人,得到别人的感谢会激发成就感与愉悦感。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通过主动吸纳了精神上的食粮,能够培养出坚韧的品性,能够有勇气接住教师抛出的橄榄枝,能够从容地面对师生关系,在受到不良情绪的干扰,能够自主释放出解决问题的念头,不逃避、不退缩。另外,学生不应只局限于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应以发散的思维去看待问题,不仅可以避免思考的片面化,同时也能够激发新灵感,产生新的想法,可能改变对于事件的固有认知,从而产生不同的解决办法,情绪较易得到调节,有益于在师生关系构建中以良性积极的态度应对各类问题。
  (2)教师层面。
  就教师而言,在师生关系维系过程中要学会理解学生、包容学生,在教育中学会欣赏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错误,要用恰当的方式鼓励其进行改正。另一方面,教师应在交往过程中学会宽容与理解,学会从孩子的思维模式出发,以此能够进行换位思考,能进一步地理解孩子的所作所为;同样,作为同为教育孩子的角色,教师也要对家长宽容,能够站在家长的立场上,由推己及人的角度分析问题,以此更好地达到教育的效果。同时,在面临师生关系问题时,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彼此的行为及用心。在换位思考的過程中,师生角色进行了一场转换,两者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自我的认识、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这样将对建设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有着强烈的正向作用。有学者认为,如果师生交往过程中能互相促进、相互尊重、相互改善,让彼此都能在交往空间中感受到作为独立个体的价值和尊严,在彼此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相互之间关系的状态也更趋于健康;反之,师生间假若失去尊重、失去谅解,既不利于师生关系的构建,也有可能对教学工作形成负性影响。
  (3)家长层面。
  由于父母教养方式对师生关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调节师生关系的过程中,父母应从以身作则的角度出发,不断反思自身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不良状态,并及时改进,以此来引导小学生进行情绪调节。第一,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父母对其的支持,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进行言传身教,对孩子信任培养其健康的人格,使孩子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自信,保持同理心,形成能够换位思考的能力。当孩子在一些活动中存在着闪光点,家长应不吝赞赏,增强孩子的信心及自我认同感;如孩子遭遇挫折及困难,尤其从成年人角度来看为特别小的事时,家长不应置之不理,应施予援手或给予鼓励,无论是言语或肢体语言,对孩子都是莫大的前进动力。第二,父母要搭建起亲子沟通的桥梁。在沟通过程中,父母注重平等性,即要耐心听讲,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及时给予孩子有效的回应,在沟通过程中,父母应该尊重孩子表达的权利,并耐心对待孩子的诉求,让其感受自身被理解、被尊重。另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负面情绪的管理,在孩子面前,父母要展示出积极一面,尽量少出现愤怒、暴躁的情绪,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相关研究结果发现,父母在家庭里表现将影响孩子未来的行为取向,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容易学习父母的行为,在不间断地学习及模仿中,坏情绪会变成一种习惯,在儿童时期形成的不良习惯不仅难以更正,同时影响深远,对于家长而言,倘若未及时控制好自己的负面情绪,也应及时进行检讨,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这种情绪的危害,并寻找应对这类负面情绪的方法,尽可能减少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 诸韵.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 余晴薇.发展性障碍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3] 冯丹,高伟超,刘馨蕊,等.看护人教养方式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J].绥化学院学报,2019(39):140-144.
  [4] 王晓晶,李晓飞.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小学新生学习适应问题研究——以张家口市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169-171,1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853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