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污染场地现场调查与监测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顾卫东

  摘  要:随着我国工业化脚步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企业项目开发经济社会效益与场地环境息息相关,其中,污染场地调查监测作为后续场地环境修复治理管控的重要基础,相关单位需要制定场地调查的具体工作模式,继而确定工作程序,如何科学合理地对污染场地进行调查监测是当前迫不及待的事情,且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重点关注。基于此,该文首先介绍了污染场地勘查技术,其次对场地勘察和监控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继而对污染场地具体监测方法、点位布置方式进行了分析,以便为相关企业污染治理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污染场地  场地调查  监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3(b)-0062-02
  企业项目开发需要接触到多种性质的场地,其中污染場地是当前较为常见的,其主要指直接或者间接对人体、周围环境、建设项目造成影响的区域,且往往具有多种污染性有害物质,如垃圾填埋场、加油站化学产品储存库等。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势必导致城郊具有污染物排放的化工企业进行搬迁、场地中的有害污染物进行处理。该文主要结合目前我国所具备的场地调查勘查模式,就如何提高污染场地勘察监测质量提出建议。
  1  污染场地勘查技术分析
  就目前存在的污染场地现场调查勘测技术而言,主要采取现场调查勘测为主,且针对于场地特征情况、类型、污染程度等方面展开,然而实际操作缺少相关的政策法律、完整的规范依据。为此,相关技术人员在进行现场布点、采样、勘察场地污染状况时,需要严格按照风险管控程序进行,继而获取场地调查范围目标内的数据;其次进行场地污染源的监测,对场地污染进行评估工作,修复手段一般应用于污染场地的全过程环境管理中,但是该手段的应用就需要一定的参考依据,如《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HJ 25.5-2018。这样才能确定接下来的污染场地调查监测如何具体开展。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有效简洁的现场勘察、检测技术,是当前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焦点,国外现场勘查技术相较于国内具有很大的优势,且在污染场地调查勘测方面的法律法规等已经较为完善,对于场地污染源的修复治理,已经获取了大量实际可靠的土壤环境监测数据,在数据分析模型系统构建方面都有着很多显著的研究成果,并对企业项目开发、生产制定了更为坚实的法律条文。例如,美国在21世纪初就制定了环境响应补偿方面的法律,为污染场地的调查评估提供了必要的依据,有助于相关单位严格依照成熟有效的方法进行场地调差、风险评估工作。其流程开展具体如下:首先,相关单位对场地进行初步的勘察,获取场地外貌特征等数据,并且对场地方位内的土地应用历史进行分析,结合现场实际,对企业污染生产、场地污染修复措施进行整理,界定潜在的污染区域;其次,对地质条件、水文条件进行现场调查,技术人员通过地下井等方式对现场土壤水进行采样分析,进一步地确定污染源范围[1]。
  2  场地污染勘测和监控技术应用
  场地污染勘察检测技术应用需要考虑在充分结合传统的场地调查方式的基础上,以提高场地污染源修复效率为主,最大限度降低场地修复的成本支出。新型的勘察监测模式往往在项目前期的人力、成本投入较高,但是通过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的综合培训,可以对场地污染源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的收集,大大降低了后续的人工成本。新模式的场地勘察监测理论技术依据在欧洲发达国家举办欧盟污染物公共论坛后得以建立,但是针对我国现状而言,符合国际污染管理的场地污染物种类繁多,但是很多类别并没有得到有效监控修复。为此,我国相关单位需要针对土壤中污染影响程度,经过场地勘测,对于特定的污染场地进行识别判断,获取污染数据,例如,对土壤中所有污染物进行量化分析,继而进行风险评估,依照规范《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执行。污染场地勘测可选用生物测试技术依据规范《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以土壤中污染程度是否超过阀值为依据,进行配套技术设备的采取;场地污染物化学成分的分析则要依据技术规准《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信息采集技术规定(试行)》进行化学测定,继而采取措施进行场地修复治理。例如,利用传统的采控采药技术,结合现场实际勘察、风险评估,最终获取污染源的复杂化学特性、综合污染特性等重要参数,这有助于确定综合修复方案。除此之外,污染场地的勘测,还可以结合基础土壤监测、水文地质条件、空气相环境等,获取综合介质参数。
  本身资料齐全的污染场地,相关单位需要了解污染场地区域,如场地污染源中部分样点中呈现为高浓度,则要进行生态毒性分析,对该污染物质的生物风险进行必要的评估,同样,技术人员需要确定采样点的污染源扩散途径、分布特征。对于背景资料较少的污染场地,相关单位则要进行现场的详细调查工作,判断可能性较高的污染区域,多布置采样点进行数据收集,继而化学测试确定污染源的化学组分[2]。
  3  污染场地的监测方法以及点位布置方式
  就污染场地土壤检测而言,我国已经颁布了相关质量检测的标准依据,例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技术人员需要严格依据该质量标准开展土壤情况调查。其中,值得相关单位重视的是,土壤中存在的污染物总量按照上述规范标准,不得超过环境质量等级3级。同样,土壤污染源监测方法需要严格按照质量标准《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疑似污染地块布点技术规定(试行)》中制定的检测项目类别规范、样点采集布设方式;土壤污染源的实验分析样品制定及分析结果表征、特性评价等都需要符合标准《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技术规定(试行)》,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以此完成整个土壤污染源调查流程。污染场地的点位布置可分别针对不同污染物进行,并且充分结合相关单位具备的实验设备仪器,如对于场地地下水污染监测,在水污染控制严格的地区,则要适当提高水污染检测技术应用标准,此时可适用于水环境监测规范标准。地下水污染点位布置则主要采取地下水流动方向踩点设置[3]。
  4  现场调查和监测模式进展和展望
  我国的场地污染状况较为复杂,因此管理部门应该对污染场地的数量进行统计,在污染场地的调查和监测基础上不断创新,可以制定系列的指导性文件和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将污染场地的调查监测和评估修复工作等进行实施。例如,采用生态危害识别方法,这在我国污染场地的诊断和判定上应用得十分广泛,这种方法可以对场地进行初步调查过程中快速认定场地污染,识别生态危害,并且在监测布点更为合理的前提下,获取重点调查的区域数值,调查结果更加准确和客观,同时调查费用也能够得到节省。
  5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场地环境污染修复工作、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不断科学规范化,相关单位需要严格依据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污染场地现场调查监测。目前的地球物理技术的应用大大简化了人工投入、设备成本,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样,监测单位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研发新型的检测技术,进行更多的现场探索实践,最终促进环境建设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鹏飞,仇雁翎,周仰原,等.杭州某污染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及风险评价[J].云南化工,2018,45(5):212-216.
  [2] 周小燕.污染场地调查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209(4):133-134.
  [3] 蒋旭.重金属在浅层土壤中的迁移与富集规律研究[A].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907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