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来源,也是国家粮食战略储备的重要资源,因此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对于我国的粮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不同的种植密度和品种进行分析,探索其对玉米产量及性状的影响,在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采用科学方法,并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特别是对玉米的株高、穗长、空杆率进行因素探讨,意在为各位读者提供更多的借鉴与参考,也为我国的粮食生产提出更多的意见。
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品种,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常常出现农户选择的种植品种与种植密度不匹配情况,从而严重影响了玉米产量,很多农民受到传统思想影响,都会选择植间密度较大的大穗型玉米种植方式,在生产与收益上提升较为缓慢,严重抑制了粮食产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农业种植正朝着机械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因此也有必要探索不同的种植方法所带来的改变,不断深入研究种植密度和品种对于玉米的影响。
一、研究意义
我国有很悠久的玉米种植历史,但是在很长有一段时间以来对于玉米的种植都是家庭式“小作坊”的种植方式。仅仅在播种与栽培上有一些措施性研究,对于其他方面的种植却没能细化研究,特别是在种植密度和品种对于玉米产量的方面研究更少。作者通过实验对于中熟玉米和晚熟玉米在不同种植密度上进行产量探析,并结合自身的经验和以往数据得出两种玉米品种的种植密度最佳方案,为读者提供有一些玉米高产的种植密度方式与方法,并为其他的农业科研人员提供部分栽培参考依据,为我国的玉米种植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做出一点绵薄之力。
二、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1、试验区域概况
我们在选择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基地的范围,考虑大陆性季风气候的温暖地带,实验基地外部环境的年平均气温在十四摄氏度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大约在490毫米左右,种植地区的年平均日照时长为20至40小时,无霜期占全年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种植地区的土壤较为肥沃,地势平坦、无结块,具有玉米生长需要的光合作用环境,同时兼备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土壤基质含量丰富,其中包括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其比重分别为0.991g/kg、21.34mg/kg、201.50mg/kg。玉米生长阶段气温变化为:第一年4至9月份,最高气温为30℃至40℃,最低气温为2℃至15℃;第二年4至9月份,最高气温为29℃至32℃,最低气温为0℃至13℃.玉米种植阶段的降水量变化为:第一年4至9月份,18至88mm,第二年4至9月份20至92mm。
2、试验品种与种植设计
玉米品种的选择是玉米产量的重要要素,建议农户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发芽率高的进行种植,同时也要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特点有效结合,了解当地的种植资料,为玉米稳产做好相应的基础工作。本次试验采用四种玉米为试验材料,分别为中熟玉米晋单51号、中熟玉米郑单958、晚熟玉米陕单8806、晚熟玉米东单60。玉米分组实验室在随机情况下开展,第一组为6500株每公顷、第二组为7000株每公顷、第三组为7500株每公顷、第四组为8000株每公顷,每组种植面积均为十八平方米,保持相同的种植行距,并用人工播种方式调整玉米植株的密度。整个种植过程工作人员进行全过程跟踪和记录,并最终测定和汇总玉米的穗数、颗粒数、百粒数等相关数据。
3、田间管理
在这次的整体玉米种植实验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按照本地区的农户习惯性方式进行,特别注意灌溉、施肥等措施,要确保田间管理的统一性和时效性。 在施肥过程中要保证施肥的深度达到标准要求,按照时节对玉米秧苗進行追肥,追肥之后要对根部土壤再进行清水喷洒,这样的做法可以有效阻止肥料烧苗的情况。玉米秧苗种植完成后要对整体的田间进行喷洒式的灌溉,但是这种浇水方式仅适用与玉米种植的初级阶段,到玉米的中后期则采用灌溉方式浇水。
三、结果分析
1、不同种植密度对于玉米种植品种的影响
根据上文中的条件和材料,为我们在种植后进行了数据统计,具体如下。在中熟玉米品种中,晋单51号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种植密度达到每公顷7500植株时达到峰值,如果继续增加种植密度则会降低产量;郑单985的产量变化与晋单51号品种种植密度趋同。晚熟品种中,陕单8806的产量在种植密度同样达到每公顷7500植株的时候达到最高,东单与陕单的增长状态趋同。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本地区、本条件下当玉米的种植密度在每公顷7500植株时为最佳选择,在此密度标准下,上升或下降均会造成产量下降。
2、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试验,我们可以看出,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有着直接关系,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其他外界条件都相同,也属于当地种植的自然平均范围内的环境条件。要想提高玉米的产量,我们就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玉米种植密度的影响范围,有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我们的上述数据基础进行温度条件的变化,从而得出在一般温度变化范围内的可能产生的产量差异化。另外我们还要考虑玉米种子的发芽率问题,在理论上相同温度和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应该在同一水平线上,但是当温度在20℃至25℃的正常发芽范围内提升时,种子发芽率反而会降低,因此在种植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温度因素的影响,一旦温度过高可能还要适当的增加种植密度。
综上所述,我国是一个产粮大国,同样我国也有众多的人口,因此粮食产量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和饮食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玉米作为我国的传统食物,及时百姓餐桌上的重要食品,也是国家粮食战略储备的重要资源,所以我们要深入研究和分析玉米高产方式。玉米的种植密度和品种的变化对于玉米产量尤为关键,只有将农业技术做到精细化、科学化,才能更好的提升玉米种植质量,文中对于部分玉米品种的种植密度进行了试验和分析,但是不同土壤和不同的自然环境也可能对于玉米的产量产生影响,我们要尽可能的将玉米种植密度研究进行深化,以此提升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841100新疆巴州焉耆回族自治县永宁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963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