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猪三种杆菌性疾病的诊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猪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流行,会影响到猪群的正常生长发育,某些传染性疾病还会威胁到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猪杆菌疾病是猪多种疾病中的一类危害较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组成。引起猪传染性疾病的杆菌种类多样,临床上主要包括了大肠杆菌、魏氏梭菌、巴氏桿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等,上述几种致病菌引发猪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性,同时也会造成猪群出现剧烈死亡,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论述了朱三种杆菌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一、猪大肠杆菌病
  1、临床表现
  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在肠道当中广泛存在,大多数致病菌不会产生致病性。养殖场的卫生环境变差,长途运输,气候发生变化,造成猪群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或者胃肠道当中的有益菌群繁殖受到抑制之后,大肠杆菌就会表现出致病性。临床上不同年龄的猪感染大肠杆菌后,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存在一定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仔猪水肿病、白痢病、黄痢病。仔猪断奶到70日龄,最容易感染水肿病,且体格健壮,生长速度较快的仔猪发病率最高。表现为突然发病,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四肢麻痹,呼吸急促,张嘴呼吸,最后死亡。仔猪白痢主要危害30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临床上患病猪会排出白色的粥样粪便,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但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发病之后患病猪的体温一般正常,精神状态尚可,但是会排出灰白色具有腥臭气味的护状粪便,发病过程在一周左右,大多数患病猪可以不治而愈。仔猪黄痢又被称为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主要危害70年以内的新生哺乳仔猪,该种疾病发病较快,致死率较高,患病猪会排出黄色的水样稀便,危害严重时患病猪不能自主控制排便,粪便从肛门中流出。短时间内患病之物身体消瘦,严重脱水,饮水欲望增加,最终昏迷死亡。
  2、防治措施
  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用药情况,使得大肠杆菌病的耐药性显著增强,除大肠杆菌病防治过程中,应该进行严格的药敏试验,从中筛选出高敏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为了提高治疗的针对性,缩短治疗周期,应该选择两种以上抗生素对症治疗,保证充足的用药周期,确保药物剂量使用合理。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了利菌性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等。仔猪出生之后可以让其口服痢菌净,能够有效预防大肠杆菌病的传播流行,当出现临床症状之后,可以注射氧氟沙星注射液使用剂量为0.4mg/kg体重,每天一次,连续使用三天为一个疗程,同时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注射液使用剂量为4mg/kg体重,每天一次,连续使用三天为一个疗程。防范该种疾病的传播流行,应该注重做好产房消毒,临产母猪的皮肤特别是乳房的卫生消毒。在正常情况下,大肠杆菌不会威胁到猪群的身体健康。只有当机体免疫能力下降,胃肠道长期缺乏刺激的情况下,才会造成内源性感染。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应该注重控制好合理的养殖密度,保障圈舍卫生清洁,及时清理粪便,避免堆积发酵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强化圈舍封闭和卫生消毒,减少致病原传播流行途径。有条件的养殖场应该在仔猪出生之后定期免疫接种猪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疫苗,保证抗体水平达标。
  二、猪巴氏杆菌病
  1、临床症状
  猪巴氏杆菌病又被称为猪肺疫,猪出血性败血症,它是由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对中小猪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如果防控不及时,死亡率高达90%以上。发病之后患病猪会出现持续性的干咳,并且从鼻腔当中流出脓性分泌物,在分泌物当中往往会夹杂大量的血丝,患病猪体温升高到41度,最高升高到42度,可视黏膜充血,咽喉部位肿胀,进而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呈犬坐姿势呼吸。发病后期患病猪不能正常采食,并出现持续性的腹泻症状,在耳部、腿部、颈部、四肢内侧等皮肤处会出现红色的斑块,用手轻轻按压不会褪色,一般在发病2~7天之后,因为心跳急速,不能够正常站立,窒息而死。
  2、防治措施
  巴士杆菌也是一种容易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在治疗之前应该进行严格的药敏试验,筛选出高敏抗生素,同时加强与中药的联合治疗,这样能够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上链霉素对治疗猪巴士杆菌病有很好的效果,患病猪可以口服列霉素使用剂量为20mg/kg体重,每天一次,连续使用三天为一个疗程,同时患病猪肌肉注射抗血清,使用剂量为0.2mL/kg体重。中药可以选择使用鱼腥草、双花、连翘、薄荷、桔梗、黄连、黄芩、黄檗、石昌蒲、青黛、甘草,使用剂量分别为15g、15g、10g、15g、20g、10g、10g、15g、10g、10g、10g、水煎服加蜂蜜100g,酒50g,灌服,每天一剂,连续使用三天为一个疗程。一般采用上述手段连续防控3~5天之后,养殖场的病情即可得到有效控制。防范公司中华疾病,应该重点加强养殖管理工作,降低一切会造成疾病传播的影响的不利因素,加强猪群检疫,及时发现患病猪及时处理。另外,还应该做好养殖场的卫生消毒工作,消毒剂轮换交替使用,防止因为长时间使用单一的消毒剂而造成致病原产生耐药性。
  三、副猪嗜血杆菌病
  1、临床症状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付诸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主要危害1月龄到2月龄的小猪,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发病之后患病猪体温升高到40度,最高升高到42度,喘气,呈现明显的腹式呼吸,精神状态逐渐变差,采食量下降,耳朵发绀,体表皮肤苍白无光泽,关节肿大用不能正常行走,触摸肿大的关节时,患病猪疼痛尖叫拒绝触碰。病死猪解剖之后可以可以发现肺脏组织、关节和脑部存在浆液性渗出液,腹部中蓄积有大量的黄色腹水,脾脏显著肿大。
  2、防治措施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难度相对较小,一般的抗菌类药物如氨苄西林、奎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庆大霉素和增效黄安等药物,对该种疾病均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在药物选择过程中,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可以选择两种以上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另外还应该确保养殖环境清洁卫生,做好母猪仔猪的饲养管理和常见疾病防控。定期对猪群进行疫苗免疫接种,选择使用副猪嗜血杆菌灭活菌苗,不论猪大小,一律接种一头份。种公猪每半年免疫接种一次,后备母猪产前8~9周,免疫接种一次。仔猪2周龄首次免疫,三周之后进行第2次强化免疫接种。
  (作者单位:066100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农业农村局牛头崖动物防疫监督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965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