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江汉平原玉米-晚稻种植模式技术示范总结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选用早熟玉米品种登海618、伟科711、郑单958(CK),青贮玉米品种雅青贮8号,鲜食玉米品种粤甜16、京科糯2000、粤甜28、渝糯7号作春播,与晚粳稻品种铁粳17、早翻秋品种两优287直播配茬,实现了水旱轮作,一年两熟双丰收。春播早熟玉米子粒高产可达8 820.0 kg/hm2,晚粳稻直播的高产可达7 722.0 kg/hm2,两季最低子粒产量达15 165.0 kg/hm2。提出早春玉米的全生育期须在120 d以内,活动积温在2 600 ℃左右,3月20日前后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晚粳稻品种直播的生育期在100 d左右,活动积温在2 360 ℃左右,7月20日直播,9月17日前后能安全齐穗,10月底以前成熟。
  关键词:玉米-晚稻;种植模式;试验总结;江汉平原
  中图分类号:S511;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0)03-0021-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03.004
  Experiment report on maize-late rice cropping pattern in Jianghan plain
  YANG Yan-bin1,BA Si-he1,XU Hua-yan2,SUN Chen1
  (1.Demonstration Center of Modern Agriculture,Wuhan 430345,China;
  2.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partment of Hubei Province,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 Selecting early matured maize varieties such as Denghai 618, Weike 711, Zhengdan 958(CK), silage maize variety of Yaqingzhu No.8, and fresh eating corn varieties of Yuetian 16, Jingkenuo 2000, Yuetian 28 and Yunuo No.7 in the spring sowing, followed by direct seeding a late japonica rice variety Tiejing 17 and an early autumn sown rice variety Liangyou 287 into corn stubble, farmers can work under a paddy-upland rotation system, and can get harvest of two crops twice a year. The maximum output of corn kernels of early matured maize sown in spring reached 8 820.0 kg/hm2. The maximum output of direct seeding late japonica rice reached 7 722.0 kg/hm2. The minimum output of kernels of two crops in two seasons reached 15 165.0 kg/hm2.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growth period of early spring matured maize should be controlled within 120 days from March 20(sowing) to July 20 (ripening) with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of 2 600 ℃. The growth period of late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should be controlled within 100 days with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of 2 360 ℃. The crops are direct seeding with stubble on July 20, full heading around September 17 and ripened before the end of October.
  Key words: maize-late rice; cropping pattern; experiment report; Jianghan plain
  近年來,受农业生产成本的不断抬升、进口农产品大幅度增加,湖北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降低。稻米虽有生产优势和效益优势,但缺乏市场竞争优势,在进口大米的冲击下,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凸显,全省每年需调出400万t稻米,早籼稻市场滞销。而作为养殖饲料的玉米却严重短缺,每年调进250万t左右[1]。为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湖北省沿江平原粮食作物品种、品质结构,本试验摸索早春玉米-秋季晚粳直播的连作模式,旨在充分利用温、光、水、土资源,因地制宜引导推行一年两熟制,缓解饲料短缺,改善稻米品质问题,实现生产轻简化栽培、种养协调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模式设计
  在前两年试验的基础上,选用早熟子粒玉米品种登海618、伟科711、郑单958,青贮玉米品种雅青贮8号,鲜食甜(糯)玉米品种粤甜28、粤甜16、京科糯2000、渝糯7号作春播,于3月中下旬播种,7月中下旬成熟收获;连作晚稻用从辽宁省引进的铁粳17作直播,同时与早籼稻品种两优287翻秋种植比较,摸索连作模式及品种搭配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丰产性,田间栽培管理同大田生产。   1.2  试验地点
  试验安排在武汉市黄陂区武湖农场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基地水稻展示区9号田(东经114°91′,北纬30°42′)。该地区全年无霜期在250 d左右,大于10 ℃积温时间为235~240 d,大于10 ℃積温为5 200~5 400 ℃[2];海拔高度20.3 m,南临长江,地势平坦,潮土土质,土壤肥力中上等,前茬为棉花、夏玉米。
  1.3  栽培管理
  1.3.1  饲料玉米  试验地冬季深翻炕土,3月中旬旋耕整地,底施鄂福牌复合肥(N、P、K养分含量分别为26%、10%、15%,下同)600 kg/hm2,按200 cm宽开沟作厢;3月29日播种,定距穴播,每厢播种3行,行距67 cm,等行距种植,株距20 cm左右,密度7.50万株/hm2(青贮玉米6.752万株/hm2)。苗期喷施甲氰菊酯防治小地老虎,及时间苗、定苗;4月27日追施苗肥,施尿素150 kg/hm2;5月1日喷施莠去津去除田间杂草;5月25日追施穗肥,施尿素225 kg/hm2,适期选用甲维盐、Bt可湿性粉剂等防治玉米螟虫、蚜虫等[3]。
  1.3.2  鲜食玉米  试验地冬季深翻炕土,3月中旬旋耕整地,底施鄂福牌复合肥600 kg/hm2,按133 cm宽开沟作厢,厢面整好后撒施阿维毒死蜱颗粒剂,喷施芽前除草剂,然后覆盖地膜[4];3月23日在塑料大棚内播种育苗,塑料软盘基质育苗;4月14日移栽,每垄定植两行,株距28.6 cm,密度52 500株/hm2,其他栽培管理同大田生产。
  1.3.3  秋季晚粳稻直播  前茬收获后,秸秆全量粉碎还田,随即翻耕炕土、旋耕碎垡,用尿素75 kg/hm2、秸秆腐熟剂60 kg/hm2混拌后均匀撒施,然后上水泡田。播种前5 d旋耕平田,底施鄂福牌复合肥525 kg/hm2,按5 m宽沟作厢,播种前1 d排干水。7月20日播种,芽谷用蚍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适时乐)拌种,按180万/hm2基本苗计算播种量,芽谷按厢均匀撒播。播后第三天每公顷用35%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900 g对水450 kg喷雾封杀杂草;秧苗二叶一心时用新甲胺、二氯喹啉酸对水喷雾除稗草、防害虫,次日上足水后追施尿素150 kg/hm2,秧苗3~4叶期进行移密补稀;8月22日排水晒田,晒田复水后补施穗肥,追施尿素112.5 kg/hm2;选用对口农药防治稻蓟马、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虫害[5]。
  1.3.4  早籼稻翻秋机插  依据晚稻7月底栽插、秧龄15 d的计划,于7月11日浸种催芽,7月13日播种育秧,大田育秧600盘/hm2(窄行距秧盘,58 cm×24 cm),每盘播种80 g,湿板育秧,二叶一心期前覆盖遮阳网,二叶一心期叶面喷施多效唑500倍稀释液,湿润灌水,培育壮秧。大田耕整、施肥同直播田,结合施肥撒施除草剂14%苄·乙可湿性粉剂450 g/hm2封闭杂草。浮泥沉实后于7月29日移栽,栽插密度为2.30万穴/hm2,平均每穴基本苗在4~5株。分蘖肥撒施尿素112.5 kg/hm2;8月20日落水搁田,轻晒轻搁至田泥收紧,复水追施穗粒肥,撒施尿素112.5 kg/hm2。选用对口农药防治稻蓟马、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虫害。
  1.4  观察记载
  按照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观察记载项目与标准,详细观察记载各品种的生育进程及生育期等,定点观测苗情动态,成熟时取样调查产量结构,并分区收获计产,其中鲜食玉米吐丝后20~25 d适期采收,剥去苞叶后考种、计产,青贮玉米在子粒胚乳线即将消失时收割计产,子粒玉米和稻谷均在完熟期收割计产。气象资料由武汉气候中心友情提供,其中2017年作物生育期间的气象资料为该点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常年气象资料为黄陂区1981—2010年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晚稻的生育期表现
  由表1可见,春播早熟玉米品种登海618、伟科711、郑单958在3月29日播种,4月10日出苗,7月26日前后正常成熟,全生育期为118~120 d;青贮玉米雅青贮8号3月29日播种,适宜收割期在7月26日前后,全生育期为119 d;4个鲜食玉米品种在3月23日播种,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栽培,采收期在6月28日至7月5日,全生育期为97~104 d。
  秋季根据前茬玉米的腾茬情况播栽晚稻,其中鲜食玉米地于7月20日直播晚稻,翻秋早籼稻品种两优287直播的齐穗期在9月14日,铁粳17直播的齐穗期在9月18日,成熟期分别在10月23日和28日,全生育期分别为95、100 d,均能安全齐穗、成熟;子粒玉米和青贮玉米地因腾茬较晚,采用早籼稻两优287翻秋机插,7月13日播种育秧,7月29日栽插,9月13日齐穗,10月29日成熟,全生育期108 d(表2)。两季作物的全生育期在192~228 d,而该地区常年大于10 ℃历期为235~240 d。
  2.2  玉米-晚稻生育期间所需积温
  依据2017年该点旬平均气温计算作物生育期间的积温,春播玉米活动积温较高的是早熟玉米和青贮玉米,在2 588.0~2 651.2 ℃,10 ℃以上有效积温在1 518.0~1 561.2 ℃;鲜食玉米的活动积温在 1 990.1~2 181.6 ℃,10 ℃以上有效积温在1 060.1~1 181.1 ℃(表3)。晚稻播种至齐穗期10 ℃以上有效积温在1 000 ℃左右,其中铁粳17为1 012.0 ℃,翻秋早籼稻品种两优287直播栽培的为956.0 ℃,机插栽培为1 086.2 ℃;齐穗至成熟期即灌浆期的有效积温粳稻铁粳17的最低,为347.6 ℃,两优287直播栽培的为375.1 ℃,而机插栽培为423.3 ℃;全生育期的10 ℃以上有效积温、活动积温均是两优287翻秋直播的较低,其次是铁粳17直播(表4)。两优287机插与直播相比,因为有移栽缓苗期,加上穗大粒多,所以灌浆期较长,所需积温也较高,生育期也较直播长。   玉米-晚稻连作模式所需的积温概算,春季鲜食玉米配晚稻直播的活动积温和10 ℃以上有效积温均较低,分别为4 271.2~4 541.2 ℃、2 391.2~2 540.7 ℃;春季早熟子粒玉米或青貯玉米配晚稻直播的活动积温在4 869.1~5 010.8 ℃,10 ℃以上有效积温在2 849.1~2 920.6 ℃;春季子粒或青贮玉米配早稻两优287翻秋机插的大田活动积温为4 750.9~4 814.1 ℃,10 ℃以上有效积温为2 750.0~2 793.2 ℃。
  2.3  春玉米连作晚稻的产量及产值
  田间小区计产结果显示,春播早熟玉米的子粒单产平均达8 418.5 kg/hm2,其中早熟新品种登海618的单产最高,为8 730.0 kg/hm2,春播青贮玉米的生物产量达到51 912.0 kg/hm2,春播鲜食玉米的鲜穗产量达11 946.0~15 000.0 kg/hm2;秋季晚稻的稻谷单产以铁粳17直播最高,为7 722.0 kg/hm2,两优287翻秋直播单产次之,为7 714.5 kg/hm2,两优287翻秋机插单产为7 018.5 kg/hm2。两季连作的子粒产量均在15 000 kg/hm2以上,按市场价格计算,产值在3.12万~5.00万元/hm2(表5)。
  3  小结与讨论
  江汉平原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耕地较平坦,土壤肥沃,热量资源丰富,无霜期为250~280 d,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时间为230~240 d,活动积温为4 900~5 400 ℃,10 ℃以上有效积温为3 045 ℃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1 100~1 400 mm,年日照时间为1 800~2 200 h。本试验年度试验品种的生育条件及连作模式的积温总和均在区域气候条件内,且实现了两季丰产丰收,其中连作模式的两季最低子粒产量为15 165.0 kg/hm2,最高子粒产量达16 452.0 kg/hm2,其中春播早熟玉米子粒单产最高达8 730.0 kg/hm2,晚粳稻直播的最高单产达7 722.0 kg/hm2。
  本试验年度内春玉米播种期受前期阴雨天气影响而推迟,以至于早熟子粒玉米和青贮玉米的成熟期推迟到了7月26前后,未能与晚粳稻直播配茬,仅能机插。来年宜选用全生育期在120 d以内、活动积温在2 600 ℃左右的早熟玉米品种,在3月20日前后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晚粳稻品种直播的全生育期在100 d左右,活动积温在2 360 ℃左右,在7月20日直播,9月17日前后能安全齐穗,10月底以前成熟。
  参考文献:
  [1] 戴贵洲.对湖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政策,2016(6):24-26.
  [2] 湖北省农业厅,湖北省气象局.农业灾害应急技术手册[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9-11.
  [3] 高广金,耿显连.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6.
  [4] 王世济,武文明,陈洪俭,等.江淮地区鲜食玉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23):25-26.
  [5] 黄其维.麦茬常规粳稻水直播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24):19,26.
  收稿日期:2019-05-18
  作者简介:杨艳斌(1976-),男,湖北竹山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科技试验及示范推广工作,(电话)13387583218(电子信箱)yangyanbin76@163.co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052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