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MELCOR1.8.5的反应堆严重事故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本文使用MELCOR1.8.5程序,对反应堆一回路进行建模。首先将一回路调整至稳定运行状态,然后引入全厂断电事故,得到反应堆从停堆直到堆芯熔融物在堆坑内烧蚀的整个事故序列。目前已有的事故分析仅计算到压力容器破损,本文为整个严重事故序列的分析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反应堆;MELCOR1.8.5;建模;事故分析
  中图分类号: TL364.4;TM623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11.040
  0 前言
  MELCOR与RELAP同为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开发的程序,都可以用于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以及事故分析[1]。但是两者的计算模型有区别,并且RELAP5程序用于事故分析时,只能计算到压力容器破损,而MELCOR程序可以计算RELAP的全部过程,还包括了堆芯熔融物在堆坑烧蚀,以及放射性气溶胶迁移的全部过程。
  本文使用的MELCOR程序版本为1.8.5,主要用于描述轻水堆严重事故过程。程序采用模块化结构,对于严重事故过程中出现的大部分物理化学现象均能进行模拟,特别是堆芯融化、下封头失效和堆芯熔融物的喷射等[2]。
  1 热工水力控制体建模
  对于控制体划分,本文建立的模型如图1。
  本文建模时对系统进行了简化。二回路简化成了供水、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和集水三个部分。供水部分设置为时间无关控制体,压力和温度保持恒定。蒸汽发生器二次侧设置为时间相关控制体,温度和压力受到供水和集水部分的影响。集水部分设置为大空间,接收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流体后,温度和压力基本保持不变。对于稳压器安全阀喷出的流体,直接由大气环境接收,大气环境也设置为大空间控制体,参数基本不变。各个控制体的参数见表1。
  2 堆芯建模
  堆芯的划分参考表2中,大亚湾核电站堆芯的参数,并做了一定的修改[3]。堆芯1-2层在下腔室,3层为堆芯支撑板,4-15层为堆芯活性区。详细划分参见图2。
  根据实际情况,堆芯的直径取为3.04m,并且在径向等分为5个环。堆芯轴向单元格高度划分参见表3。
  堆芯的1-3层为下腔室部分,单元格由不锈钢组成,第3层的堆芯支撑板设置为格栅板,允许流体和熔融物的流过。堆芯的4-15层为活性区,单元格由燃料、包壳、支撑构件及控制棒毒物组成。
  下封头的径向划分与单元格的径向划分保持一致,均分为5环。下封头的厚度取为0.13m,并且由于下封头的厚度相对于压力容器底部球弧半径很小,将下封头取为平板对事故的影响不大,所以本文中将下腔室取为长方形,相应的下封头划为平坦。
  在每个下封头环上设置一个贯穿件,以便模拟各种控制棒导管和测量导管对整个下封头载荷的影响。下封头与下腔室熔融物的换热,可能导致贯穿件的升温至失效,直接引起下封头的失效,对事故进程也意义重大。
  3 事故序列以及事故分析
  3.1 事故前的稳定运行参数
  3.2 事故条件
  本文假設反应堆在事故前满功率稳定运行。在运行500秒之后,引入全厂断电事故,叠加柴油发电机组启动失败,其他应急电源同时失效。该事故将造成所有的能动设备失效,无法运作。程序计算的假设和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事故后,主泵转速降低和反应堆紧急停堆同时发生,不考虑延迟动作;
  (2)主泵停泵的同时,辅助给水电动泵停泵;
  (3)不考虑任何人的干预动作。
  3.3 事故序列以及结果分析
  反应堆首先运行500秒,达到稳定运行状态。在500秒时,引入全厂断电事故,一回路的主泵惰转,停止二回路的补水,同时反应堆停堆。
  事故结果:
  如图6所示,全厂断电事故发生后,由于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有水,由于堆芯流体和蒸汽发生器流体的密度差,会形成自然循环。自然循环和堆芯功率的下降将导致堆芯流体的温度和压力下降。当二次侧的冷却能力减弱时,堆芯流体的压力和温度再次上升。在1242.8秒,当稳压器的压力上升至稳压器安全阀开启压力16.6MPa时,蒸汽从稳压器喷出。当堆芯支撑板失效后,熔融物跌入下腔室骤冷,产生大量蒸汽,堆芯出现压力峰值。由于下腔室内流体有限,熔融物无法有效冷却,熔融物将下封头的贯穿件熔穿。堆芯熔融物直接喷出,堆芯流体也喷出,堆芯压力降至安全壳压力。此后,堆芯的压力维持在安全壳压力
  如图7所示,由于MELCOR程序计算控制体内流体时,将控制体内的空泡处理为气相,结果导致初始阶段液位下降不明显,但此后堆芯液位不断下降。当下封头失效之后,流体流出堆芯,堆芯压力下降。当压力降低至4.2MPa时,安注箱的流体流入下腔室。由于此时安注箱流速较快,而且破口面积较小,流体无法立刻排出,结果导致6300s左右,堆芯液位有极小的上升。但堆芯流体很快再次流出,堆芯液位降为0m。
  如图8所示,当堆芯的停堆后,由于自然循环的冷却,堆芯包壳温度有一定的下降。此后随着冷却能力的减弱,包壳温度不断上升。当堆芯支撑板失效后,下腔室产生大量蒸汽并进入堆芯。在堆芯下层,由于蒸汽温度较低,具有一定的冷却作用,底层C103包壳温度先降后上升。上层C104包壳会与高温蒸汽发生锆水反应,导致上层单元格包壳的直接升温失效。
  如图9所示,熔融物跌入下腔室后,经过骤冷后,仍具有较高的温度。下封头失效后,熔融物直接喷出。但是由于堆芯支撑板此时并未全部失效,堆芯熔融物喷射具有一定间歇性。
  如图10所示,当包壳和蒸汽温度超过1273.15K以后,锆水反应开始发生。锆水反应需要有高温蒸汽和高温包壳的存在,所以氢气产生最快的时候,是在熔融物骤冷产生大量蒸汽的阶段。此后锆水反应速率受蒸汽质量和包壳温度的影响,保持比较低的值。
  4 结论
  MELCOR程序是由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为美国核安全管理局开发的轻水堆严重事故分析。鉴于严重事故的实验一般为破坏性实验,实验耗费较大,而且具有极大的危险性,所以相关的实验研究比较少。同时相关的模拟计算得到的结果,无法与实验进行对比,但仍可以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4]。本文得出的结果,可以为反应堆严重事故下的操作,提供依据,为反应堆的安全打下更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Merrill B,Moore RL,Polkinghorne ST,et al. Modifications to the MELCOR code for application in fusion accident analyses[J].Fusion engineering and design,2000,51:555-563.
  [2]朱继洲,奚树人,单建强,等.核反应堆安全分析[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3]郎明刚.大亚湾核电站全厂断电诱发的严重事故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2.
  [4]樊申,张应超,季松涛.秦山一期全厂断电事故分析研究[J].核电工程与技术,2004,17(4):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185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