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高速发展,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以及应用计算机技术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养,因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质量受到高校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文中先总结了目前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探讨了在信息化背景下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思路,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改善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翻转课堂;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学习兴趣;运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20)11-0-03
  0 引 言
  在信息化背景下,掌握计算机知识,应用计算机解决学习、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已成为人才素质的基本要素之一。大学计算机课程是培养计算机思维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一门重要信息基础类课程,也是大学公共基础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课程之一[1]。但目前,高校对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培养比较盲目,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2],使得大学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积极性不强,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对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刻不容缓。本文针对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其教学改革思路。
  1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国内各高校普遍设立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必修课课程[3],目的在于提升当代大学生,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信息化水平,以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和应用信息技术能力。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些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同起点同层次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已在中小学普遍开设,但不同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程度不同,有些学校基础设施较好,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要求较高,而有些学校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只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对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很低。大学计算机课程面对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因地区不同、城乡不同差别较大。所以,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全校不同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同一起点、同一层次进行教学显然不合理,也不科学。因此,该课程教学起点如何定位,如何与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进行衔接,如何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怎样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都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4]。
  另外,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应用水平要求不同。
  首先,理工科的学生对计算机的实践操作兴趣较大,尤其对应用邏辑思维解决一些计算难题颇有成就感,在课堂上能与教师互动频繁,从而带动班级学习气氛;与之不同的是,人文类的学生由于动手能力较弱,时常会在实践操作环节中遭受挫败感,因此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其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应该为本专业的计算机相关课程打下基础,而不同的专业对于学生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对于基础不同、专业不同、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采用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不合理。
  (2)内容滞后,脱离企业需求
  当今信息时代,科技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学生可随时通过计算机、手机等智能化产品即时获取各行业专业知识,各学科间的边界也变得日趋模糊。这就意味着社会对综合型人才有了更大需求,尤其是具备良好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人才更受青睐。从近几年的企业招聘人才需求来看,各企业已将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加入到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中[5]。但目前国内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中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普遍比较单一,大部分应用仍然局限于较早期的Office软件基本操作,内容也相对滞后。对于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在内的多种新型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都鲜有涉猎[6]。其次,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环境和实践操作软件也相对滞后。另外,在教材方面,虽然全国有很多相关的计算机教材,但教材内容普遍赶不上计算机的发展,更新较慢,内容滞后。这一问题使得高校大学生无法直接在课程中掌握最新技术,而企业又需要此方面的人才,因此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据世界经济论坛的相关报道,超过55%的劳动力需要在未来五年内重新培训,掌握技能。因此,为了减少社会培训成本,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之才,高校应与时俱进,从面向未来、面向企业需求入手进行人才培养。
  (3)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佳
  虽然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但大部分教师只将多媒体技术辅助用于讲课中的PPT,且整个教学过程仍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地听、看、记,或者教师先演示操作,学生再跟着操作练习。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长久下去使得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倦怠感。另外,计算机课件授课信息量大、速度快,学生忙于对知识的记忆,动手实践时间不够多,使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所学知识,转化所学知识。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同样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再就是,有些学校教师授课采用标准电子教案,如此容易限制教师个人风格的展现,同样也难以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灵活组织教学内容,使整个教学过程过于刻板、沉闷。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可见过于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的整个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2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思路探索
  根据前文对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现对其教学改革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按学生基础能力及学科门类差异,提出分类分级教学模式
  首先,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基础―技术―应用”的教学目标,制定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教学内容,以及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来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具体的实施方案可以在新生开学时,组织新生进行一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水平的摸底测试,依据测试成绩和选课指导,让学生选择对应的基础层次教学班进行学习。   其次,制定教学大纲时,可设定部分教学模块内容灵活多变。在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学科门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应用需求,任课教师可对部分教学模块进行灵活组织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来把握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例如,在常用的应用软件章节讲解中,要考虑不同专业对应用软件掌握的不同需求进行补充和延伸。在实践素材的选取和案例的引入上,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应用需求,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2)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调整
  由于信息技术蓬勃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不断更新,为了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培养最新和创新技术人才需要,高校应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更新和调整。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引入计算机科学发展前沿的内容。如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大数据等内容,或者引入前沿的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如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RPA)技术融入到大学计算机课程内容中。RPA是一项可以替代人类的手和眼睛在电脑上进行操控的智能软件技术。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地不断发展,未来社会必将是数字劳动力和人类共同协作的社会,而人类将会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更加满意的工作方式。拥有全面部署RPA并懂得利用这种最新和创新技术的专业人员严重短缺。通过融入RPA技术到大学计算机课程中,夯实大学生的计算思维,强化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掌握“自动化第一”的思维方式,培养更多面向未来的人才[7]。
  其次,对于企业而言,对具有良好的数据整合、分析与处理能力的综合性计算机人才需求较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可在原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延伸,或删除陈旧知识点,或新增一些程序设计、科学算法方面的内容,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思维。
  (3)建立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
  为了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束缚,建立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真正实现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主到操作能力培养为主、以理性知识学习为主到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本文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8]。
  通过将“翻转课堂”作为主体,再结合移动学习、微课教学为辅助运用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能够较大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9]。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在线观看课程微视频或相关案例,进行自主学习;此外,教师也可以在视频结尾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践应用内容,以及相关参考资料,供学生提前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上述教学模型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合理安排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课上,教师无需对课程理论知识进行全部讲解,教师只讲解部分难点,其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学生互动交流讨论,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互促进和互助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程学习平台上,如学习通、课堂派或雨课堂完成作业与测试,并组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用所学计算机知识进行操作完成,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学会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以上分析,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堂上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成果。同时,该方法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也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到应用的转化能力[10-11]。
  3 结 语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讲授对提高当代大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更为紧迫的任务。本文对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混合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初步进行了探索,提出在信息化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參考文献
  [1]刘芳.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分析与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12,21(15):180-181.
  [2]韩玉,黄易,潘梦雪.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36(11):59-61.
  [3]李煜,牛彦杰,陈国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引导自学教学法[J].计算机教育,2015,13(6):66-68.
  [4]王英.浅析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改革[J].时代报告,2012,3(10):97.
  [5]程实,陈蓉,施佺,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57(10):243-246.
  [6]黄明东,姚建涛,吴亭燕.对中国底蕴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设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7,39(3):38-42.
  [7]朱惠悦.智能办公的“聪明助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11-27.
  [8]王剑钊,马俊.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56(11):76-78.
  [9]周威.翻转课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8):205-206.
  [10]杜尚荣,王笑地.“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结构变革探究[J].教育探索,2017,37(2):28-32.
  [11]秦攀科,葛炳辉,刘涛,等.任务导向与翻转课堂在网络编程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9,17(4):4-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632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