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稻套麦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丽 罗春红

  摘要 介绍了稻套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适时播种、田间管理、平衡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以期实现麦作生产的节本、省工、简化、高产及高效,达到稻麦双收的目的,对新时期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稻套麦;高产;栽培;播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12.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080-01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农田耕作制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型的轻简栽培技术应运而生。涟水县涟城镇农技站于2009年在牌坊、谷嘴、城东3个村分别进行不同水平的稻田套种小麦试验,试验品种为当地主推品种淮麦20,翌年收获时进行田间生长指标测定,平均成穗数为555万穗/hm2,单株穗粒数平均为32粒,千粒重为40 g,理论产量达7 104 kg/hm2,实产6 390 kg/hm2,较水稻收获后播种的田块增产750 kg/hm2,增幅达5.8%[1]。目前,此项技术在当地大面积推广,全镇733.3 hm2水稻田全部推广套种小麦技术,避免了水稻成熟期推迟、秋播季节过晚而影响小麦安全越冬的问题,并能保证水稻活棵成熟到老,增加后熟过程,缓解收种时期劳动力和作业机械紧张的矛盾,实现了麦作生产的节本、省工、简化、高产及高效,达到了稻麦双收的目的。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作一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1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稻套麦最好选用耐湿、抗倒性强、抗寒性好的半冬性品种,以避免由于播期较早、分蘖节位于土层表面而导致冻害发生。一般选用宁麦9、宁麦10号、淮麦20、扬麦158、烟农19等品种。为了促进小麦种子后熟,提高发芽率,播种前应晒种2~3 d。稻套麦期间发生率较大的病害为纹枯病,对此可用500万U井冈霉素粉剂50 g或5%井冈霉素水剂500 g,对水4 kg,拌麦种量为50 kg,堆闷3~4 h,待其充分吸收后晾干备用[2]。
  2 适时播种
  稻套麦的播种一般在水稻收获前7~10 d。实践证明:稻麦共生期最短不宜小于5 d,7~10 d最佳,最长不超过15 d,收稻时麦苗处于1.1叶较为理想。当地适宜的套播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由水稻实际收获期决定。播种过早,共生期长,缺少光照而极易导致麦苗形成瘦弱苗;过迟则因无覆盖而出现露籽,难以全苗,不能达到增产的效果[3]。试验显示,如果将共生期延长至25 d,则越冬始期的单株次生根数、3叶以上大分蘖数、总茎蘖数会相对减少3.6条、267万个/hm2、378万个/hm2,株高增加5 cm,穗粒数及千粒重下降,成穗数减少1/3,减产逾1.5 t/hm2。
  由于小麦生长前期与水稻共生,所以导致低位分蘖少,分蘖成穗率低,加之水稻收获时易损环一部分麦苗,因此基本苗应适当增加,基本苗以300万~450万根/hm2为宜,一般播量为187.5~225.0 kg/hm2。若延长共生期,也应适当增加播种量。试验表明,产量最高为6.729 t/hm2,基本苗为375万根/hm2;基本苗为300万~450万根/hm2,平均产量在6.0 t/hm2以上;基本苗为600万根/hm2的产量最低,较基本苗为375万根/hm2减产17.3%。
  可多次撒播保证播种均匀,其方法为:先将小麦种子顺稻行撒播40%~50%,然后取种子垂直于稻行撒播40%~45%,其余的种子在田边四周撒播。同时,在撒播后要注意拍打稻株,以保证种子均匀落地,以避免由于漏播、重播引起缺苗、断垄、丛籽、疙瘩苗。
  3 田间管理
  3.1 矮化控制
  由于前期与水稻共生,小麦容易窜高。为促进低位分蘖发生,增强植株防冻抗倒能力,提高分蘖成穗率,通常用15%多效唑0.6~0.8 g,对水1 kg稀释后均匀拌麦种10 kg。除此之外要在麦苗四至六叶期,用矮壮丰750 g/hm2对水450~600 kg喷施,进行矮化控制。
  3.2 覆盖防冻
  在收稻后齐苗期要及早进行覆盖。小麦3叶1心之前,可通过三沟配套和机械手段,开挖田内沟,使小麦均匀覆泥1.0 cm左右,既可保墒、提高追肥效果,又有利于小麦的根系下扎,促进低位分蘖和次生根的发生,达到培育壮苗和提高成穗率的目的。有条件的地方可用土杂肥或稻草覆盖。
  3.3 沟系配套
  小麦套种的田块,应每隔3~4 m挖1条15~20 cm的深沟,保证小麦田排水顺畅。水稻收获后,首先要开好田头沟,其次每隔2 m开1道竖沟,并使沟土均匀覆盖畦面;每隔20~30 m再开1道腰沟。
  4 平衡施肥
  稻茬麦田肥力普遍不高,要夺取稻茬麦的高产,必须进一步增加肥料投入,科学用肥,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氮、磷、钾、微肥配合,基肥、追肥、根外喷肥结合。肥料运筹应掌握“前狠、中巧、后重”的原则。具体施肥措施:为保证小麦离乳期肥料供应,应于收获水稻前3~5 d,施尿素105~150 kg/hm2和复合肥150~225 kg/hm2。重施壮苗肥,肥料用量为有机肥30~45 t/hm2、尿素150~225 kg/hm2、复合肥525~600 kg/hm2。为促平衡、保稳长,于小麦越冬期或返青期追施尿素120~150 kg/hm2。拔节肥和孕穗肥应及时补充,穗肥宜分2次施用,第1次约于叶龄余数2.5叶时施尿素75~105 kg/hm2,第2次于叶龄余数1.0~1.5叶施尿素60~75 kg/hm2,可减少小花退化,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穗粒数。小麦抽穗
  (下转第82页)
  (上接第80页)
  扬花阶段,可结合防病治虫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达到保叶防早衰,提高千粒重的效果[4-5]。
  5 病虫草害防治
  稻套麦通常2月底纹枯病和麦蜘蛛发生严重,是主要防治对象;4月底主要防治对象是白粉病,其次是纹枯病和蚜虫[6]。小麦生长后期需进行药肥混喷,同时防治灰飞虱、赤霉病、穗蚜,以及粘虫、白粉病、锈病等。一般选择禾枯灵、氧化乐果、毒死蜱、井冈霉素、三唑酮等药剂。稻套麦田间杂草共有2个高峰,小麦播后至水稻收获前为第1个出草高峰;水稻收获后至11月上旬为第2个出草高峰。由于稻套麦根系完全裸露,为减轻药害,除草剂应选用骠马。田间化学除草用6.9%骠马1.5~1.8 L/hm2加使它隆450 mL/hm2进行防治,11月上中旬为主,翌年2月底在辅助防治1次。
  6 参考文献
  [1] 周青.淮北地区稻套麦高产生育指标及配套技术[J].作物杂志,2002(1):30-31.
  [2] 陆化森,郑美荣,戴洪源,等.淮北地区稻套麦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科技,2006(9):37-38.
  [3] 徐正良,高雪明.稻田套播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2004(6):18-19.
  [4] 朱云集,崔金梅,郭天财,等.河南省小麦生产发展中几个关键技术问题的商榷[J].河南农业科学,2011(8):54-57.
  [5] 毕建国,石田博.投施肥料结构对沿黄稻麦轮作产量和土壤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1997(5):25-27.
  [6] 聂春柏,朱玉新.保护性耕作冬小麦田除草药剂的选择[J].农机科技推广,2011(6):4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601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