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鸿杰

  2010年,高中课程改革在四川兴起,它将实现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潮流之中。身为这次改革的亲历者和实践者,我进行了以下几点探究:
  一、转变思想,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而又尖锐的问题是:许多教师在面对轰轰烈烈的教改时,在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时,有所偏离。似乎我们就应该闭目把前些年所取得的成绩,把语文教学说得一无是处,大有“误尽苍生”之意。人生哲学中,有时搞点“矫枉过正”是必要的,但搞过了头,走向了极端,也就产生了误导。比如说《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我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当前,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师生伦理关系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师生间的义务和权力比较混乱,学生权力经常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许多教师没有把学生当成一个有独立个人权力的社会人来对待,经常有意无意的侵犯学生的个人权力。《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有的老师可以说是到了谈“生”色变的地步,体罚学生违法,伤害学生自尊心,过分的言辞可能造成的后果等等,都让老师觉得学生是有权利的人,我们正常的教学过程一不小心,就会进入“雷池”,甚至连正常的师生谈话都会让人想到“万一他今天发生意外,是否会和我与他的这次谈话牵连上呢?”出现了畏首畏尾的情绪,学生犯了错误,也不敢进行批评教育,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过程。其实,我认为这样大可不必。忽视侵犯学生的权力,必然会导致师生之间权力义务关系的紊乱。这从表面看是教师事事关心,实质是忽视学生的独立性,不让学生履行自己的义务。不论是侵犯学生权力,还是包办代替,都是师生之间不恰当的伦理关系,我想在教学中要着手抓好以下几点来促进师生关系的转变。第一,要本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的原则,真正坐下来和学生交朋友。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力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我们要真正的放下“师生如父子”的老教条去和每个学生做心心相知的朋友。第二,要提高法律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力。法律意识淡薄,认识不到学生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这是侵犯学生权力现象屡屡发生而广泛存在的内在原因。总之,我们应该面对新时代,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真正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这将成为本次课程改革最亮丽的风景线。
  二、培养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本次课程改革教师的角色和教学的方式上,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也就是要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理论认为,尊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仅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意愿,知识,思想,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营养物质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也是不能改变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和掌握每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新课程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尊重学生主体的感受和体验
  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本课后的“思考与练习”中的问题,大都不再沿用传统练习中的命令式,绝对性强的语气,而大多采用了商量征询的语气。“你是如何理解的”“说说你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你赞不赞同……做法”“说说理由”等。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作为“你”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增强了兴趣,有一种成就感和亲历感,让学生有话说,有理由说。
  (二)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他们自由的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每个学生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也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一样的。这意味着我们提倡转变学习方式,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而传统的“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致使很多学生的学习不是从自己现有的基础出发,结果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从何“入口”。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却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特性。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自主选择活动形式,自主开展学习活动。
  三、重视实践,联系生活,开展语文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提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学生自由学习的过程。学习内容和方式主要有两类:一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的主题活动,如办刊,演出,辩论等。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有关语文或与语文相关的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一)联系生活体验
  语文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感受生活体验的过程,同时,生活的体验也在照亮我们的学习。可以说语文学习是不断发掘,发现生活体验,而已有的生活体验也在不断地解读语文。一个人的生活体验越丰富,愈能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进入语文并掌握语文。如课标教材必修一《奇妙的对联》课外延伸是:查阅,复习学过的古诗文,包括你在课外所学,从学习、友情、做人、立志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辑一副对联。这就是感受之后再创作,有内心的体验。
  (二)开展实践活动
  倡导学习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学生在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评价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了解并加以肯定,并加以指导运用。从而把活动领向新领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76415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