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新机制 规范运作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加强组织领导、搭建流转平台、多种形式流转,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合作社 农业结构 农民组织 土地经营权
  
  安丘市吾山镇共有68个行政村,1.1万户,4万口人, 6.9万亩耕地。今年以来,吾山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完善思路举措,创新体制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了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镇有68个村、1261户群众进行了土地流转,签定合同1987份,土地流转面积达3390亩。
  一、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流转机构。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任副组长,镇财经中心、司法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国土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土地流转领导小组,并在镇财经中心设立土地流转办公室,具体指导各村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明确各村村会计为土地流转信息员,负责收集各村土地供需信息并上报镇土地流转中心,进行定期发布。同时,注重采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着力提高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加快土地流转工作的认识,消除他们的顾虑,树立正确的观念,形成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发展规模经营的共识和内在动力。
  二是搭建流转平台,规范交易流程。投资200万元,新建成为民服务中心,设立了土地流转服务大厅,专门配备了土地流转信息电子显示屏,及时公开土地转出方、需求方、面积、土质、水浇条件、拟交易价格、转出期限等信息,并设立土地承包合同查询、土地合同鉴证、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农村财务查询等窗口,为土地流转提供全方位服务。土地交易时,由土地流入方向流转中心提出用地申请,流转中心对流出方的土地情况、流入方的经营能力和经营项目进行审核登记,并组织有关人员对流转土地价格进行评估,然后将土地流转价格等流转信息发布给流入方、流出方,由流入、流出双方进行具体协商,达成流转意向后签订流转合同。土地流转合同由镇政府统一印制,向土地流转的农户无偿提供,并免费鉴证。
  三是明确流转范围,灵活流转形式。在土地流转范围上,确定在群众自愿的情况下,耕地、林地、“四荒地”,以及其它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等均可进入流转市场进行交易。主要采取三种流转模式。(一)互换。在坚持土地原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村集体协调、农户协商的办法,将农户各自经营的地块相互交换经营权。目前全镇互换土地面积达1140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34%。泥沟村土地平坦肥沃,适合发展高效农业。在发展大棚西瓜时,由于村民种植意愿不统一,很难形成规模,实现规模效益。为此,村集体及时出面协调,引导农户之间互换土地350亩。目前,全村大棚西瓜已发展到了820亩。(二)租赁。在村集体的统一指导下,农户将土地经营权租赁给农业龙头企业,建设规模化生产基地。租赁土地的农民既能够获得企业的租金,又可以被返聘到基地务工,赚取劳动报酬。目前全镇租赁土地面积达1630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48%。安丘三芝、金丰、裕鑫等农业龙头企业在墨黑村以租赁的形式,发展大葱基地1200亩,吸纳劳力120多人。(三)转让。外出务工或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将自己承包的土地自愿流转给其他农户,不再享有其土地经营权,只享受土地流转带来的收益。这种流转模式在全镇较为普遍。目前,全镇转让土地620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18%。
  四是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流转行为。先后建立健全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工作制度、土地流转信息员工作制度、土地承包调解员工作纪律、土地承包调解员职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制度等7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了交易双方和工作人员的责、权、利,促进土地流转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同时,组织专门力量对全镇土地已流转无合同或合同不规范的,上门进行补签,搞好合同监管。目前,全镇补签土地流转合同240份。
  五是强化政策扶持,调动群众积极性。制定出台了四个方面的扶持政策,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土地流转:鼓励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对新成立的合作社每个奖励1万元,共发放奖励资金2万元;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或合作组织、符合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和产业扶持政策进行的土地流转,达到500亩以上的,给予5000元的资金扶持,已发放扶持资金1万元;土地流转后自行进行农业设施建设的,优先考虑安排上级项目建设和资金扶持,流转期满后,所建农业设施按照评估价格由镇村两级购买;对转出土地的农民,无偿进行再就业技术培训,并落实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二、主要成效
  一是推动了农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通过土地流转实现集约经营,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打破了以往“户户都种田,家家小而全”的经营格局,促使土地向优势产业转移,使土地能真正向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或企业集中,有利于优势特色产业的汇集、发展、壮大,为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的快速提升创造了条件。墨黑村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大葱区域化种植基地1600亩,辐射带动周边村发展起区域化种植面积3000多亩。目前,全镇区域化种植面积达到7200亩,年增加群众收入1亿多元。黄烟种植能手张志勇通过土地流转中心,到马朗沟村租赁土地600亩发展黄烟生产,年收入150万元。
  二是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土地流转后的适度规模经营,便于充分利用农业机械,进行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是促进了农村二、三产业发展。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改变了部分农民“亦工亦农,亦商亦农”的兼业化状态,解除了土地对这些农民的束缚,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目前,全镇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达到1.1万人,发展起家乐园、锦绣园、墨黑社区等三条商业街,服务业年增加值达3.6亿元,镇区面积由2平方公里扩大到6平方公里。
  四是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土地流转,把分散经营的小农户组织起来发展规模经营,便于统一组织生产资料采购、技术指导、产品销售,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近年来,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墨黑大葱专业合作社为入社社员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销售,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加了社员收入,社员人均年增加收入1000元。目前,该合作社社员由原来的206人发展到850人,占全村总户数的96%。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制约着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至今多数农民仍然固守着这个理念,有的宁愿粗放经营,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特别是国家逐步加大农业补贴,农民从土地上得到的收益预期明显提高,农民的惜地意识更强了。还有一部分农民投资兴业怕担风险,满足于守着两亩三分地安分经营的现状。这种思想观念的束缚,在很大程度上阻滞了土地流转的进程,同时也妨碍了土地流转的规范管理。
  二是流转行为尚不规范,流转潜在着诸多隐患。从调查情况看,土地流转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较明显,有的只是简单地采用“口头协议”的办法交给亲朋好友耕种,没有办理正规的土地流转手续,缺乏透明度和法律保障,即使有合同,也不够规范和完善,致使土地流转纠纷、隐患增多。
  三是土地流转规模小、期限短,规模化经营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土地延包过程中,各村基本上按一、二、三等几个等级将土地平均分配到户,造成多数农户的承包地不集中,位置分散,流转面积小。同时,由于土地流转的期限也相对较短,一般在一至三年,超过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基本没有,导致农业龙头企业对土地的持续投入比较谨慎,企业长期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规模化经营水平的提高。
  四、几点建议
  一是搞好宣传引导。要大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法规,让农民了解政策,消除误解,放心流转,提高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二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设置专门中介服务机构,负责土地流转管理合同(协议)的签订、监督和管理工作,促进土地流转的规范有序。建立土地流转的法律服务组织,为流转双方提供仲裁、公证、法律咨询与援助。建立农村土地技术经济评估组织,保证土地流转的价格和土地用途的经济合理。农经、农业、林业、水利、国土及其相关部门加大指导力度,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依法规范、有序开展。
  三是加强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镇、村干部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特别是在组织、发包、指导合同签订、解决合同纠纷等问题上要做到依法办事,按政策规章办事,进一步促使土地流转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四是加快农村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和政治稳定功能,还土地以正常的生产要素性质,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的经济功能。采取“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形式多样、农民自愿”的原则,积极搞好农民养老、医疗、生育、伤残等社会保险,提高农民保障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90124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