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介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庆华

  摘 要:我国大学外语教学存在较为严重的知情分离现象,片面强调语言学习中的认知因素,而忽视情感因素对语言教学的作用。文章揭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情感因素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增进师生情感、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情感因素
  
  引言
  
  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语言教学中的情感问题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的重视。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应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要实现该目标,必须把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统一起来。然而,在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而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情感空白”(emotional illiteracy,Goleman,1995)。这种倾向在语言教学中表现为过分强调语言学习的认知因素,忽视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虽然近年来的大学英语教学在思路和方法上逐渐发生了转变,教学活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但人们在关注教学方法和教材选用的同时,却未能对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给予充分的重视。基于这种现状,本文揭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情感因素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增进师生情感、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建议,以便为大学英语教学发挥积极作用。
  
  一、学习者的情感因素
  
  人的大脑总是充满了各种情感,其中很多是潜意识的,我们许多言行举止都受情感的支配。对学习者来说,情感也支配着他们的学习,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某种倾向。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焦虑、抑制、性格的内向与外向、学习动机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人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认知活动便趋于停止,即使不停止,其效率也大大降低。语言学家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在焦虑为零的情况下似乎最为有效。因此,作为教师就应该对语言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有相当的敏感力,最大程度地降低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学习活动在一个积极的环境中进行。
  
  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语言教学专家Fraser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对课堂气氛的正面感受对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有积极影响。学生实际感受到的课堂环境和他所希望的课堂环境两者越接近,学生对学习的满意度越高,反之就越不满意。那么,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现状如何呢?
  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大多采用选课制,学生来自不同的自然班,每学期教师所教学生都会有很大的不同,造成师生间、学生间的隔膜。教师缺乏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性格特征缺乏必要的了解,师生之间普遍存在一种距离感、冷漠感。彼此间缺乏熟悉和了解,使一些学生常常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影响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40.5%的学生感觉上课“有些紧张,对教师的提问尽量回避”或者“很紧张,害怕课堂发言”,而45.5%的学生感觉上英语课“既不紧张,也不感觉轻松愉快”,这反映了许多师生间的一种放任型师生关系。教学中表现为授课成为语言知识的机械传授,知识成为师生交流的唯一纽带。教师和学生之间这种畸形的“独木桥式”的关系必然导致课堂教学中师生缺乏情感的交流,教学常常陷入一种僵硬、无生气的状态;导致学生上课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英语缺乏兴趣,甚至出现逃课的现象。
  
  三、情感因素的转化
  
  情感不仅是人本身心理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理活动的前提条件。研究表明,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中的情感是绝对不可忽视和回避的问题。当学生对教师产生距离感或恐惧感时,他们就很难全身心地去接受教师的教育,预期的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用下列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
  1. 知情并重
  传统教育片面强调知识和智力,忽视与学习活动及创造潜能发展相联系的情感。外语教学中表现为机械的语言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陷入一种僵硬、无生气的状态。语言学家罗杰斯认为,一旦人的情感受到压抑,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从而导致僵化、刻板、墨守成规。而一旦人的情感被理解和接受时,就会产生一种令人愉快的气氛。有情感参与的认知活动,能够达到一个单凭认知能力所不能达到的高水平。因此,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强化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影响的意识,重视学生情感的释放和情绪的表达,以真诚、接受、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就有可能摆脱那种师生缺乏情感交流与沟通,机械传授语言知识的沉闷课堂气氛,出现一种学生积极参与并自由表达思想、观点,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课堂气氛。
  2. 尊重与鼓励学生
  教师和其教学行为对学生有多方面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在自尊受到保护和鼓励的环境中,学习的认知活动最有效。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要小心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因为人人都有一种形成自我概念并且让他人认可的需求。教学除了知识的传授之外,也是一个人际关系的交流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传达情感、知觉、机能观念以及各种抽象关系。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有效的师生间的交流。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以表扬鼓励为主,多看学生的长处。一句得体的赞扬往往会激发出学生巨大的学习热情,甚至对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赞扬就像一种奇妙的催化剂,使学生能够重新对待教师和自己。一旦教师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情感交流,便能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习潜能,达到最佳学习状况。
  3. 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感
  在社会环境中,当人与人之间成为朋友时,一切活动都是在友好的氛围中进行着。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时,应该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对待,尽量减少学生对教师的恐惧感,尽快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感。具体的做法是:尽快记住所教学生的名字,熟悉学生的姓名有利缩短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感;讲课时,要经常面带微笑,和学生有眼神交流;由于语言教学是一种双向式的心理交流活动,而讲台极易成为教师与学生的天然屏障,因此讲课时,可以离开讲台,走到教室中间以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界限。
  4. 保护学生自尊心
  如今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自尊心较强。他们非常渴望别人的承认和教师的表扬,但却经不起严厉的批评。在此情况下,教师不能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简单地进行对与错的评价,应客观地分析,先找出其中值得肯定的地方,让学生产生那种被人承认、受人信任的满足感,然后婉转地指出应当改进的地方。这样能使学生在教师评价时产生成就感、满意感,学生就会信任教师,乐意讲出自己的观点、想法,有利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结论
  
  外语教学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充分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积极的情感介入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增强课堂教学的协调性和活跃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尊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通过情感意识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介入,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为成功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Fraser B.J. Classroom Environment[M].London:Croom Helm,1986.
  [2]Goleman D. Emotional Intelligence[M].New York:Mentor,1995.
  [3]曹树真.论罗杰斯的师生观[J].外国教育研究,2000,(6).
  [4]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5]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6]王德春.社会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00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