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于淑芹
[摘要]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是教育以人为本的最终体现。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位的统力合作。但它的主渠道依旧是课堂教学。本文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作了相应的阐述。
[关键词] 素质教学 数学课堂 能力
一、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
素质是指个人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的影响、教育培养和个体积极参与而形成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多方面综合性的基本条件和品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极强的敏感性,因此要求教师要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使教学内容丰富而新颖,同时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富于变化而不落俗套,使学生感到每一节课都有吸引力。小学生对一切新事物都会产生好奇心,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求知欲,如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节时,我首先让一位同学在黑板上任意写出十个多位数,待写完后,提问:“这些多位数哪几个数能被3整除?”学生听后齐动手计算,可尖子生二个数还没有算完,我就全部判断完毕。如此之快,是何原因?学生感到奇怪,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妙,这时板书课题,让学生自学课本,此种方法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抓学生的心理特点,多表扬,少批评,要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适当夸张,使学生不断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成功感,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微笑、眼神、手势和亲切语言、教态对学生鼓励,而不要对学生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也回答不出”,“你怎么这样笨”之类责怪的话,更不能讽刺挖苦学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成功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的鼓励。’我们常看到有些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因为回答问题正确而受到老师和同学鼓掌表扬时,往往会激动不己,还会把这一好消息慎重其事地告诉爸爸妈妈,―可见教师的鼓励对学生的上进起着多大作用。
二、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素质
应试教育的危害之一就是只面向少数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基本观点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1.创设情境,促使学生聚精会神参与观察的过程
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促使学生聚精会神地参与观察的过程,学生借助图形变化,理解了什么是圆的周长,掌握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勇于开口参与表述的过程
其形式有:同位相互说,分组相互说,自言自语,示范地说,其内容有知识形成的过程,解答题的过程和方法,叙述操作过程和公式推导过程,口编应用题等。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善于动脑参与思考的过程
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动脑反复思考“被除数、除数不同,但商则不变”其规律是什么呢?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寻找出了商不变的规律,并能正确地运用。
4.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勤于动手参与操作的过程
参与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学生手脑并用的过程,如在初学退位减法时,发给学生小棒进行操作,要求学生有序地操作,有序地思维,在参与操作的过程中悟出“退1作10”的道理,在这里算理的理解、方法的掌握,不再是机械乏味的,而是和具体形象的小棒操作联系在一起,学生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退位减法的计算思路。
5.创设情境,多留给学生时间参与讨论的过程
在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后不急于评价,而是留给学生时间,让其他学生加以补充或加以评议,说出对在哪里,指出错在何处以及纠错的方法等等,教学中我们有时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相互说说,这样学生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优生得到发展,一般学生加深理解,较差学生可查漏补缺,使每个学生亲身体会到讨论的好处以及共同解决问题的快乐。 这就是说,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一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问题与自我发展的机会,在教师指导下逐步形成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提高素质教育
近几年来,出现了很多好的教学方法。如:尝试法、引探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愉快教学法等,“教有教法,教无定法”,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灵活运用。
例如,《质数和合数》一节教学。可以给学生一个从1到30的自然数列。让学生写出其中4的倍数和6的倍数。这一环节体现了尝试法;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找出4和6的公倍数。问他们有什么特点,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几。它又有什么特点?这一环节正好运用了谈话法;最后,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前者叫公倍数,后者叫最小公倍数。之后师马上问学生,什么叫公倍数?什么叫最小公倍数?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不能自己总结出的可以看书,这一环节又是自学辅导法的运用。
当然,不论什么教法都要求教师把每一堂课组织的巧妙有序;讲授的生动有趣,科学艺术两相顾:结课时水到渠成,余音未尽、余思无穷。真正从传统的“满堂灌”变成教给学生自学、会学、会探究、会发现、会创造。
四、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自学能力是课堂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事。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要做到这些,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有自学的能力。师说生听、师写生看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也不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正因为教师有这样的偏见。故课堂上放不开,不敢放开,不肯给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越是这样,学生越产生惰性,越厌倦学习。越不会自学。形成恶性循环,教学效果多是事倍功半。
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并给学生自由思考、自己学习的时间、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并适时适度加以点拨、引导。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是书本困住学生,而是学生主宰课本,良性的学习氛围才会形成。
总之,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更新。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并带动整个社会把素质教育更深更广地发展下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25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