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兴趣教学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姜远吉
[摘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增强教学效果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本文对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兴趣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兴趣教学 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维持一个人持续学习起到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在基础教育的初中阶段,这种必要性显得更为突出。所以,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将会是今后语文教学一个发展方向,也是语文基础教育在初中阶段的主要任务。
一、充分了解学生实际
生活在现代化社会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很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他们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他们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教师要采取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教法,才能在课堂上取得好的效果。特级教师于漪在谈教学体会时说:“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了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以《我心中的乐园》为题,把自己生活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学生描述出来的心中乐园有现实的美景,有幻想的世界。接着,直接引入鲁迅先生描写的儿时的乐园――百草园这一精彩文段,让学生通过领悟其中生动、具体的描写,感受作者儿童时代的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百草园生活,这些和三味书屋单调陈腐,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作对比,更容易让学生们理解“批判封建教育,揭露私塾残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这一深刻主题。
二、由故事形式切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很多教师禁锢在文体教法之囿中,不但束缚了教师的思维,还遏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他们讲起课来头头是道,但留给学生的结果不外是两种情况:优秀生获得了一定知识但不懂运用;学困生只能望文兴叹,毫无兴趣和动力。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学也可适当“丢开”书本,用故事形式把内容带给学生。如在教学《梅岭三章》时,就先给学生讲故事:“一九三六年冬,在梅岭的一个深山老林中,天阴沉沉的,松针变成了一根根雪白晶莹的冰棍,一棵古松下边的草地上,站着一个目光坚毅的年轻游击队将领,眼望苍穹,思索着如何跟围剿自己的国民党大部队战斗?”故事讲完,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提出问题:陈毅同志在哪里?做什么?为什么会在那里?课文是如何表现陈毅同志的爱国激情的?让学生在教师点拨和想知道中带着问题去思考,这样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渴望了解课文内容的欲望,然后再根据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问题,学生就可以在自学中去解决要完成的任务,学生在教师点拨或提问中去归纳,这样获取的知识便真正成了自己的东西。
三、构筑知识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气氛是学生从事学习的兴奋剂,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是我们培养学生感受力和感情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的最佳途径。前面说的故事当然不能单单只看故事情节,如果只是把故事讲完,学生只注意情节,固然可以听得很舒服,很用心,但从中获取的知识也是极其贫乏的,也就是说,这个故事是没有什么附带效果的。因此,故事讲完之后的问题设置是一个关健所在。提问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气氛活跃。因此,这就迫切需要教师正确把握问题的深浅层次,难易情况。如果问题太浅,学生无须思考,感到没有挑战,没有激情;问题太深,学生难于思考,回答不出来,也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和兴趣。科学的问题设置,就像人们摘食美味的果子,要“踮起脚”来,甚至要“跳一跳”去摘,这一踮一跳,无疑就是恰到好处了。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我让学生凭自己的感官和经验回答,怎样知道天气的阴晴雨雪或风霜雾冻?这样,学生脑子就活跃起来了,有的说云的形态和光彩现象,有的说自然界的动物反映,等等。学生竟相回答,课堂气氛也跟着活跃了。
四、综合实践活动,回味学习兴趣
当我们的故事完成之后,提问及其解答完成时,也就意味着我们的课程完成了,因为学生已经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获得了知识,达到了教学的目标。而语文教学的根本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书面语言、口头语言的能力,所以课后的实践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如果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问中积极去思考,在问题中不断获得启发,直至获取丰富的知识,口头语言能力也就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五、注意活跃课堂气氛
对于《木兰诗》这一课,我首先让他们了解事情的背景,因为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之后,学生对事情的经过有了了解,就可以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了。这样的课文,如果让每个学生都去全面深入地掌握,是不太现实的,而且我也想到,一个班几十人能力水平和兴趣难免会参差不齐,也不符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原则。因此,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采取了分组协作的方式,通过分组及合作达到生生互助的效果。
先将学习目标细化为两大方面:一个是语言基础知识方面;另一个是阅读鉴赏方面。其次,我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小组若干人,完成的就在黑板上写出成果,整个活动则贯穿着组间竞争,更是人人争先,个个恐后,有时一个任务,几个小组抢着完成。这样一来,不但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充分调动了每个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在之中形成了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使之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和发展。
六、结语
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领悟或熟练使用的,教师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这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学君.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考试周刊,2009,(33).
[2]雷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浅谈初中语文的兴趣培养.时代教育,2008,(05).
[3]杨永琴.如何激发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科海故事博览,2010,(01).
[4]陈辉.以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文教资料,2009,(09).
[5]汤必洪.浅谈初中语文兴趣教学.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30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