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下化学教学中学生品质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存臣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为此,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高中化学新课标也对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高中化学新课标的理念,是“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理念、“课程整合”的理念、“教学民主”的理念,这一系列的要求,对我们教师在教学实施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期待。本文通过对中学化学创新品质教育途径和模式进行初步探索,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关键词] 新课标 学习习惯 学习品质 创新品质
  
  就近几年高考化学信息迁移题的命题可以看出,试题涉及的化学理论知识,由原来的高中基础知识略加延伸,到现在的大量取材于高等化学、社会生活及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新科研成果,就能力测试而言,由着重考查学生从现有知识、原理出发,分析、判断、推理解决“老”问题的能力,向考查考生自学新材料、新理论,运用新观点、新方法创造性解决“新”问题能力方向发展,有利于培养并选拔创造型人才。诚然,信息迁移题难度系数比较大,但它不“超纲”,重点考查学生的“现场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创造想象能力。而这所有能力必须通过思维能力才得以实现,所以思维能力是核心。而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强弱的标志,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的突破点,是提高现代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品质的培养,已引起广大化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品质,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品质的有效途径,在化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以往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是以素质教育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学的、前瞻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21世纪的化学教师必须站在化学发展的“昨天”与“明天”的新旧契合点上寻求自己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时代的主潮流,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养成科学态度。
  
  二、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呢?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主要渠道。师生感情融洽,学生思维活跃,才能激发出有效思维的火花。因此,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学生中树立可亲、可敬的良好形象,特别是对一些差生更是宝贵的,让学生时刻体验到教师的关怀和温心。这样,学生对老师的喜欢之情又往往会迁移到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培养的技能上来,从而发展思维。“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 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有长短。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个性和能力,因而一个班上的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差异。有差异,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而应尊重这种差异。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学生的潜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做到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
  
  2.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艺术,优化课堂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教师在推动教学结构的发展时,必须首先精心构思好,各个环节都要做到衔接自然,要致力于还学生以心灵自由,发挥群体交互激励机制,大胆地拓展课堂时空,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使其创新意识转化为创新能力,同时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优美的课堂语言,化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化枯燥为生动,善于设疑、解疑,甚至让学生争论等,以增添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活跃性。故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思维过程,拓展为创造能力。
  
  3.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中设计多种参与方式,培养严谨的科学学习习惯
  以前受苏联教育的影响,教学是“填鸭式”的教学,无论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一声不吭地听。”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和创造精神的发展。把学生变成了解题机器,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我本着“执教有方,但无定方,贵在得方”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十分注重教法应因人而异,且不生搬硬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探究新知识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自主参与,通过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各抒己见,自我获取知识,引导学生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推理、概括中自行得出结论,达成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43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