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标下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姚凤兰
[摘要] 数学教学,教师要树立一种“大数学”教学观,这就要求我们教学的空间要开放,不仅要在课堂教学时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应用与推广”的基本流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世界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应安排多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数学、探究数学、体验数学及掌握数学。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实践活动 学生
数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数学是科学的语言,数学知识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还训练出其他学科中所需要的清晰的思维智力。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知识、思维与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同时感受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我们要树立一种“大数学”教学观,这就要求我们教学的空间要开放,不仅要在课堂教学时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应用与推广”的基本流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世界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应安排多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数学、探究数学、体验数学及掌握数学。开展初中数学实践课的教学,是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从单一传统的课堂学习时间,转变为课内外相结合,综合而富有弹性地安排教学。学生把学到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同时,又能用实践中得来的知识补充和完善书本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操作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内容的选择,一定要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有符合初中生特点的可操作性。可遵循以下原则:
1.实践性。活动内容要比较适合学生的实践领域,让学生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不要设计过高过难的活动,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给学生一张统计图表,他们可以简单的进行分析处理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出大量的信息,以形成良好的量化意识。
2.兴趣性。活动内容要尽量贴近当今中学生中热点问题,或选择学生有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去主动参与。例如,学习二次函数最大最小值时,引导学生若去开店,如去开一家服装店,销售定的价格过高和过低都不行,那么怎么样去选择一个适当的价格,可以使得总利润最高。引导学生走进商场作一些商品销售知识调查,把实际情况中的数学问题,发展为构建数学模型,了解数学研究方法,提高应用数学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层次性。由于初中学生程度的层次参差不齐,设计活动的内容要富有层次,不要一刀切,让每个学生通过活动都有所发展。例如,生活中的函数问题,可让较差的学生去演戏;中等的学生去计算,好的学生上黑板画图;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加以整合形成知识体系。这样使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
4.两主结合性。所谓两主结合性,即以教师主导与以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原则。老师只起引领作用,不包办代替。只有两者结合,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活动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学生的思考过程,让他们少走弯路。例如,讨论时老师一定要先给学生分好组,明确讨论的内容,提问的方式等,让学生带着任务,带着方向去参加活动。
5.鼓励性。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和鼓励,肯定他们的探究意志,表扬他们的探究精神,都会使学生的精神亢奋,自信心增强,参与意识受到激发,主动发展得以加强,数学能力得以提高。
6.“统一”和“自由”相结合性。由于数学活动课的内容有时含有隐性的特征,如果放任自由,活动内容就得不到监控,例如测旗杆高度,如果没有统一参照物,没有规定的测量目标,那么他所测的物体长、宽无法说明他到底有没有实践,也无法一一证明他们的答案准确与否,所以有时活动内容必须统一。而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层次的参差不齐,个性特长的不同,有时允许他们自由选题,例如,“生活中的函数现象”就让他们自由选题,因为他们生活环境不同,对不同的现象有不同的体会,自由选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数学实践活动,除了注意上面的几个原则外,还要注意做好实践活动的总结。客观、正确地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所以实践活动结束后,应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中交流各种体会,总结经验,升华认识,充分体现“在过程中学”的教学理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45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