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琪
[摘要]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田径教学所面临困境的研究,提出目前高校田径教学应从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提高田径教学趣味性和娱乐性、建立一个科学的田径课考核标准与评价体系,以求改变田径教学在高职院校中岌岌可危的现状。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田径教学困境 对策分析
田径运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形式,能有效地发展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性等一系列身体素质,增强体质,获得基本的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培养意志品质。田径运动一直是各项运动开展的基础,被誉为“运动之母”。田径运动的健身与教育功能有不可替代之作用。目前,《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多数高职院校仍在执行,所测试项目大部分是田径项目。因此,为了达到一定的合格率,高职院校把田径项目作为基础课内容来设置,围绕身体素质“达标”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把田径运动看作是竞技体育的一部分,同时受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影响和教学目的的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竞技运动项目的完整性、系统性,只重视跑、跳、投等技术动作的教学,甚至偏重于运动训练,而忽视了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导致学生上课时情绪低落,产生厌学心理。随着健康、快乐、终身体育思想的深入人心,学校体育教学从多方面进行了改革,体育课程选课制也开展实施,但大多数学生不愿将田径作为自己学习的学习项目,而选择了具有娱乐性、竞技性、趣味性的运动项目。导致大多数高职院校不开或因选课人数不足而停开田径选项课,田径课教学倍受冷落,几乎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
一、高职院校田径课教学的面临的困境
1.教学指导思想不明确
传统的观念使人们很自然地将田径教学与竞技性田径竞赛划上等号,而忽视了高职院校田径课与竞技性田径运动的区别。甚至在一些体育教师的头脑中还存在这样的观念:田径教学可有可无,田径项目的练习可用素质练习代替。这些观念对田径教学进行了否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失去对田径课的兴趣。使这一既有健身价值又能发展运动能力的运动项目受到一定限制,使本来可以让人充满兴趣的项目变得枯燥而单调。田径运动在学校体育中逐渐失去其重要的地位,乃至不断被削弱而最终被取代。
2.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缺乏创新式
田径教学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基础课,还是选项课,都侧重以技术教学为主,而忽视健身教学。传统的田径课教学过分追求竞技项目的完整性、系统性,仅重视跑、跳、投等技术动作的教学,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和对各项技术动作的理解程度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统一的技术和标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难以适应和接受,掌握运动技术比较困难,从而影响田径课的教学质量,限制了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给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使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
高职院校田径课的教学内容以短跑、中长跑、跳高、跳远和推铅球等作为主要教材。教学内容和中小学教学内容的几乎没有差别,陈旧和多次重复的田径教学内容,不仅造成了体育资源的浪费,而且降低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抑制了大学生参与。这种教学方法无法挖掘运动项目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无法调动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田径课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缺乏科学性
由于田径运动成绩受多种因素影响,不易在短时间内提高运动成绩,而田径教学的考核往往是以运动成绩、达标率和及格率作为标准,这种量化的考核方式,采用一刀切的评价方法,在评分上缺乏弹性机制,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身能力提高状况的考察,不能客观全面反映学生各方面实际情况。
二、改进高职院校田径课教学的对策分析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新确立田径教学课的目标
学校体育教学主管部门应适应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与深造,有计划地安排本校教师外出学习或进修,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根据学校体育教学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田径课程教学的目标应以学生为主体,以终身体育、快乐体育、娱乐体育为教学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健身理念,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改变田径课教学的陈旧技术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丰富教材内容,增加田径课的吸引力,提高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田径类课程的丰富资源,合理对原有的田径项目进行改良。
定向越野作为田径类课程的一种已逐渐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所熟悉。它是一项集健身、趣味、竞技于一体的体育活动,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田径课跑的项目可以引入定向越野的形式,比如短跑可以引入百米定向的形式,长跑引入校园定向、公园定向的形式,既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素质,促进全面身体健康。
田径选项课的设置:因为田径项目多、课时少可以分项目设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素质和爱好做出不同的选择,教学中投掷可以加大力量素质训练引入健美训练模式,跳类可以通过改革器械、规则,降低难度提高趣味娱乐性让学生体验成功,有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多地选择和参与田径运动。
3.建立一个全新的田径课考核标准与评价体系
田径课程的考核不能再以竞技项目的成绩与技术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考核内容应以能全面反映学生在进行田径课学习之后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学生在进行各项健身锻炼后各项素质提高的幅度大小、学生合理运用体育理论知识去指导自身锻炼的能力大小、各项生理机能水平的稳定性及适应能力的好坏等。在考核中应将教学效果的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相结合,形式应多样化,增强开放性、实用性、可选择性及个体的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使田径课考核更加科学、合理、全面、真实。
三、结论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课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仍侧重以技术教学为主,没有充分发挥田径运动的健身作用,田径教学课有被其他项目所取代的倾向。高职院校应切实贯彻“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田径教学的模式、方法与手段、考核办法等方面存在缺陷,导致学生对田径教学产生厌学情绪。要在田径教学中充分利用田径类课程的教学资源,建立以健身为目的的田径教学模式,提高田径教学趣味性和娱乐性,使学生学会科学的训练和健身方法,使田径教学成为学生喜欢的体育课程,从而使田径类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得到普及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林,王岩.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弊端与改革思路[J].体育与科学,2003,(5).
[2]张秀丽.田径运动在高校公共体育中存在的必要性[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1).
[3]孙志新,聂志强.对改革田径教学现行考核方法及标准的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200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94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