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礼仪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 静
[摘要]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生源和未来的就业面向的特殊性,使得他们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大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礼仪素养教育方面的薄弱,在某种程度上已严重制约了高等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也严重制约了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因此,加强高职院校礼仪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道德和礼仪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出发,结合一些教学经验,初步探讨了一套比较实用的“以身作则原则――理论知识讲授――情景模拟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理论水平提高”的“五步走”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礼仪 教学模式
当代青年人自尊意识和社交意识愈加强烈,渴望获得他人尊重、认可。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具有特殊性,由于生源和未来的就业面向,他们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大学生(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来自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这几个渠道,且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和不发达城镇,生源比较复杂。受传统交往模式的影响,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应有的交际技巧,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与人交往,往往产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导致难以融入集体,难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造成他们特有的苦恼与困惑;另一方面虽然他们堪称是“准社会人”,但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由于培养的目标性面向,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走向社会的需要,但又普遍存在很多心理困惑。如他们知道,在人才招聘会上,言谈儒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神态大方、礼仪到位的大学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他们无法克服内心的自卑,难以建立自信。
高职院校学生这种文明礼仪修养匮乏的现状与我国礼仪之邦的美誉是极其不相称的。其礼仪素养教育的薄弱,在某种程度上已严重制约了高等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也严重制约了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因此,加强高职院校礼仪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道德和礼仪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出发,笔者结合自己的亲身教学,经过反复实践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实用的“以身作则原则――理论知识讲授――情景模拟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理论水平提高”的“五步走”教学模式,赢得了广大学生的欢迎与好评。
一、以身作则原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要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因此,“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礼仪教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学生能够仿效的优秀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素养,娴于礼仪,爱护学生,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言行举止,服饰整洁,举止大方,行为检点,于无声中将礼仪传递给学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试想,如果作为一个礼仪教师举止随意、谈吐粗俗、穿着没品位,那怎么可能给学生做表率,怎么可能让自己所教授的内容有说服力?相反,如果学生对礼仪老师的评价是――“看起来就是个优雅的礼仪老师”,那样的赞语将是学生送给老师的最好的礼物。
二、理论知识讲授
理论是指导一切实践的基础。“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每个知识点,在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之前都要先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但在讲授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单纯的枯燥无味的纯理论知识灌输。讲授的形式可以是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的语言,可以是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课件,也可以是针对性强说服力强的案例,通过这些反反复复的深入浅出的透彻讲解,再对每一种礼仪行为做出准确、规范的界定和示范,并观看相关的专家讲座视频等相关影像资料加深知识烙印。经过了这样多的环节,学生把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丰富了知识结构,同时也不再片面地把礼仪理解为一种简单的操作行为,还能提高思想认识。
同时,在讲授过程中,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根据所学理论讨论身边的礼仪。比如,在讲授社交礼仪时,教师可让学生们回忆一下自己所遇到的不文明的行为,让学生去亲身观察、发现生活中和校园里的非礼仪现象,并提出自己对这些现象的看法,在课堂上开展讨论、辩论或演讲,这样做可使学生从浑然不知的当局者变为清醒的旁观者,许多平日里不以为然的小事或小节,放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中就被放大了,正确与错误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印象必定十分深刻。
三、情景模拟训练
对于很多知识点,都可以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情景模拟训练。主要形式是,针对当堂课所学知识点,设置一个情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分组进行单独练习,然后分组当众表演。表演结束,先由学生互评,再由老师点评、打分、小结。比如,在进行求职应聘的礼仪实训时,可以先由教师提出训练内容,然后由教师将模拟应聘的礼仪进行简单讲解、演示,引发学生的模仿兴趣,再将学生分成小组,由学生自行设计应聘情景进行演示,演示完毕学生互相点评,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经验指出不足,提出进一步的改善措施。这样的教学模式针对性强,课堂气氛热烈,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都可从中受益,不仅知识点得到了及时回放,也让学生真正掌握了礼仪技能。
四、社会实践活动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沟填满。”确实,学生良好的礼仪行为只有在不断地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这就需要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实现礼仪认识的“后延”,给学生架设一条认识转化的桥梁。通过课内活动向课外延伸,则既可培训技能、检验效果,又可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意义更深刻。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各项礼仪可以在社会生活中得到锻炼和检验。同时,学生通过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活动来实践理论,能逐步将知识内化和吸收。这样,经过实战的磨练,礼仪规范和礼仪程序对学生来说不再是枯燥的原则、特征与僵死的概念、定义,而是活化了的、升华了的生动具体的经验、智慧、知识、能力和技巧。
教师可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立足校园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向社会延伸,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学以致用。比如,在校园内成立校园文明礼仪推广小组,定时定点对寝室、食堂、课堂、校园公共场所等进行文明礼仪的规范督导,既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又能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五、理论水平提高
系统的职业教育毕竟不等同于短期的职业培训,为了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理论水平,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礼仪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后的理论总结。比如,学生平时学习要有礼仪随记,学期结束要有礼仪总结,做完调研要有相应的调研报告,参观实训后要有相应的分析总结,还可以向他们推荐《论语》、《礼记》、《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国学经典书籍并要求做笔记写读后感。除了这些书面作业外,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即兴点评、即兴说话,这一系列措施能够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礼仪文化的认识,使理论得到提高,反过来又能更好地促进实践,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胡丹.关于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思考[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
[2]黄静.大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调查与分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3]金正昆.大学生礼仪[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
本文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职院校礼仪教育实践的校园模式探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98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