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更地好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铁军

   [摘要] 博物馆作为解读和传播社会历史文化知识、优秀民族文化的载体,它的教育职能对广大青少年及社会人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目前博物馆教育职能发挥过程中的特点与不足,从而提出提升我国博物馆教育职能的方法与对策,期待能够对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充分发挥有所帮助。
  [关键词] 博物馆 教育职能 青少年
  
  一、教育职能在博物馆工作中的意义
  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与物质文明相比,对国民精神和独立人格的培养更为重要,更为根本。”作出如此总结,也是其认真研习我国历朝历史的结果。然而过去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历史的遗物遗迹,却能通过博物馆――这个特殊的社会服务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亲临其境”地回到历史中去。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人民群众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育,使人们了解历史发展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特点;使人们认识自然界的发展与变化。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同时,博物馆的教育职能还表现在通过总结民族历史脉络、展示民族灿烂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唤起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归属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当今多元化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一个没有文化归属感的民族是很容易被淹没的。博物馆通过保存、弘扬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让群众直观地体验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从而在纷繁芜杂的外来文化和不良文化影响和渗透面前,能够保持坚定的文化信仰和正确的文化理念。
  二、博物馆教育职能的特点
  首先,它具有直接性。博物馆教育实施的主要载体主要为陈列展览中的文物,这些文物不同于只以文字或是插图来显示的教科书,更不同于任何艺术创作,它所展示给观众的是最为真实、直观的印象,这种印象可以直接的在受教育群体的脑海中产生更为深刻影响。
  其次,它更具有社会性。博物馆的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它的服务对象包括社会各阶层,因此,它能够对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都产生广泛的教育影响。
  再次,博物馆的教育兼容科学性和趣味性。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最终目的是向观众传授知识与传递信息,因而其科学性是必须放在第一位,而为了吸引观众的视线,使观众对陈列展览的兴趣始终保持不降温,则陈列展览的趣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目前博物馆教育职能发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我国博物馆的馆外教育活动开展的还很不够。不少博物馆对馆外活动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即使开展了这一活动的博物馆,也大都没有制度化、经常化,活动形式还比较简单,活动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讲解工作存在着较多问题,比如,有些讲解员对业务知识不够精通、对讲解这门综合艺术的认识不够深刻、分类讲解、因人施讲的能力不够强、在对外工作中的服务质量不够高等。再者,经费短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门票价格过高、陈列方式刻板老套、对外宣传不够等方面的因素都限制博物馆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
  四、提升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对策与措施
  1.转变工作观念
  长期以来,大多数博物馆认为只要把展览工作做好就行,有没有人参观是另一回事。正是在这种思想的误导下,使我们许多好的展览并没有吸引太多的观众,没有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再好的展览如果没有人参观,那它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实践科学发展,想方设法,使我们的展览更贴近观众,吸引观众,扩大受教育群体的范围。
  2.积极与学校合作,创造良好的参观学习条件,加大学生群体教育
  学生是我国博物馆参观人数较多的群体。我国的大中小学,加上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有将近两亿人,在我国人口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作为博物馆的工作者,必须思考如何将博物馆的文化资源与学校的教育资源更紧密、更深入地结合起来,为在校学生创造良好的受教育环境。
  3.重视教育方式上的创新
  博物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不是少数专家,而是普通大众,但我国目前很多博物馆在宣传、展览等工作中,都表现得过于专业化,造成了曲高和寡,普通群众很难理解的现象,这实际上就是博物馆与群众在沟通环节上的脱节。
  4.努力让公众实现“享受博物馆”
  欧美国家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享受博物馆。不仅是参观――要把博物馆办成可以让人呆着不走的地方。英国的伦敦自然博物馆,光卖玩具的就是一个大厅,观众看完展览,如果对恐龙感兴趣,就可以买一个恐龙玩具。在博物馆里,游客可以买到书,累了可以吃饭、休息,到处都有这样一种氛围,这是展览的延伸。我们为何不能探索一些新的方法?让公众感觉到博物馆来是一种享受。至少要让观众参与到展览和活动中来。
  5.重视讲解工作的质量
  做好这项工作,我认为应该重视讲解员以下四个方面的培养:
  第一,博物馆的每一天是一个新的台阶,每一批观众既是一张新的考卷,又都是不留情面的考官。这就要求讲解员必须要有一定的人文基础,并且不断地丰富内存,最终做到“专”与“博”。第二,讲解员之间应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譬如,一个讲解员在讲解的时候可以去虚心聆听别的讲解员的讲解,找出好的和做得还不够好的地方,这样可以去粗取精,快速提升自己的讲解技能。第三,重视和加强讲解员职业道德建设,健全讲解员行为守则,这将有助于讲解员在对外交往中建立良好的形象,为博物馆增添不少吸引力。第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日常工作服务质量。国际博协早在1974年通过的组织章程中就明确申明博物馆是“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文化机构,提供优质服务已经成为贯穿讲解员工作的一条主线,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6.综合利用科技手段破除“博物馆疲劳效应”
  不同于以往只靠讲解员现场讲解来获得更多的细节内容,多种科技手段的布展方式成为参观者乐于主动了解展览内容的途径之一。比如,在讲述清朝政府割让香港的历史时,可以通过约10分钟的3D电影纪录片,真实再现了这段屈辱历史。与普通的纪录片不同的是,3D影片具有更强的临场感,仿佛使人置身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当中。在这种环境中,参观者的感受是多重的,并且是持续性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博物馆疲劳”和“出口斜坡效应”的负面作用,更好地满足群众对博物馆教育多样性的需求。
  7.充分利用互联网及各种新闻媒体的作用主动来宣传博物馆
  在网上建立博物馆的展示主页,加大网络宣传,发布一些近期展览预告、文物介绍,甚至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进行网络展览。来增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同样,新闻媒体对于博物馆的宣传工作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在日常工作应该与新闻单位常沟通,常联系,加强博物馆自身的经营与宣传,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注重树立自身的形象,注重创新灵活多样的经营、宣传方式。必能使得更多的人主动来认识博物馆,参观博物馆,让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宋向光.博物馆教育工作应促进观众“与自我完善”.中国博物馆,1995,(2).
  [2]陕西历史博物馆.观众调查简报(内部资料).2008,(3~5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10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