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课程把音乐教育的基本目的和目标界定为:通过提供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将体态律动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律动是以发展儿童协调性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儿童在伴随着音乐的活动中,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表现出一定的形象,通过表演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从中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律动是一项普遍受到小朋友欢迎和喜欢的一种音乐活动,在音乐教学中能恰当的利用律动,我们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它具有其他学科不同的优势,它变枯燥的知识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生动形象的肢体动作,符合小学生好玩的心理特征。并充分体现了愉快的教学。其次,律动实现了在教学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位学生都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使学习不再有负担,师生关系融洽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喜欢上音乐,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也能从中发觉出一些有特殊音乐才能的人。所以,音乐律动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多沿袭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跟唱、听唱、机械模仿等传统教学模式。这种被动倾听的读谱学唱教学割裂了音乐语言与身体语言、心理语言的沟通,使得音乐课堂枯燥乏味、沉闷,学生喜欢音乐却厌烦上音乐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本能听觉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赏能力,是低年级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教学中,我主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将音乐和律动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在音乐教学中凡参与律动的孩子,对律动无不怀有浓厚的兴趣。然而这种兴趣又夹杂着孩子生性好玩、好动、好奇的特点。
而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形式,不仅能调动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兴趣,更适合小学生爱动的特点,是唱、动、表演等多门艺术的综合教学。
1.根据拍子来创编律动的动作
在低段音乐教学中,主要是以二拍子和三拍子为主。如一年级上册的歌曲中《爷爷过生日》《雁群飞》《小列兵》等都是二拍子的歌曲。三拍子的歌曲有《青蛙合唱》《小鼓响咚咚》等。可以根据歌曲的节拍,请小朋友做各种各样二拍子和三拍子的律动。
2.根据歌词来创编律动的动作
如歌曲《国旗国旗多美丽》就可以根据里面的歌词来创编动作。“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我愿变朵小红云,飞上蓝天亲亲您。”让学生即兴表演,尽情表现对国旗的热爱。
3.根据情景来创编律动的动作
如《温暖的家》这首歌曲旋律比较优美,表现了小朋友对爸爸妈妈的依恋。
运用律动教学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静结合,以动态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更快达到教育教学目的,在我的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律动在音乐教学中对儿童的重要意义
1.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段儿童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我们教师要想激发儿童的这种求知欲望,就要满足他们好动的天性,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能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边唱边表演,随着音乐做各种律动,对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
例如在教唱歌曲《小小的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今天我们要摇着小船去游玩。来,让我们一起来摇小船!”好奇心使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随着音乐旋律,孩子们摇着小船,渐渐驶入优美的境界中,哼起了旋律。这样就可以在轻松的律动中引导学生理解音乐语言。
2.把音乐和肢体语言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学生们常常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心灵去表现这些动作,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而通过听音乐有节奏的自由律动更是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例如在《拍皮球》一课中,前面统一动作而在结尾处可自编表现球类运动的各种动作。
3.把音乐、舞蹈、表演相结合,为学生学习舞蹈和表演艺术奠定基础
低段的歌曲,不管是演唱的、欣赏的,都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动作来表演,达到手、脚、眼神等的协调,让学生慢慢积累动作语言,接受舞蹈艺术的练习。例如在学唱完《小列兵》后,让学生到班里的“小舞台”上表演,大家评议,改进动作,美化表现,增加队型变化……最后,在教室的“舞台”中出现了一群生龙活虎的小列兵。这样,学生在律动中感觉到了舞蹈艺术。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长时间的学习会让小学生产生心理疲倦。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学生上新课之前安排了一些音乐律动,这个律动可以是和节奏有关的游戏,或是根据拍子做动作。如可以让学生听着变换的旋律打固定的节奏型,这对节奏的掌握很有帮助。或者根据本堂课要教唱的新歌的节拍让学生跳跳基本舞步等。这样既缓解了学生的疲劳状态,使学生大脑得以调整,还调节了课堂气氛,保持了学生愉快的学习心情,有利于进行下面的新课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2213.htm